“《纽约黑帮》获洛杉矶影评人协会三大奖,难道今年会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如愿拿起小金人的时候?”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会成为同龄人中第一个奥斯卡影帝吗?”
“妮可-基德曼会见奥斯卡评委,双方亲密共餐。”
“《钢琴家》再惹争议,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因性/侵幼女正式被通缉,警方表示会密切关注。”
“梅丽尔-斯特里普约见哈维-韦恩斯坦,两者举止亲密。”
“《芝加哥》获得奥斯卡评委的公开盛赞对于时代背景的描绘前所未有的深刻。”
“《三傻大闹宝莱坞》获佳评,导演莱曼会收获一座小金人吗?”
“《弗里达》女主角萨尔玛-海耶克出席《vogue》派对,她能获得最佳女主吗?”
随着时间进入一月以来,媒体报纸们也正式开启了疯狂,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热点要发,比如公关公司送来的相关通稿;为了满足民众的好奇心,对热门提名人士的追拍和采访;还有不断的猛挖今年有望冲击奥斯卡的大牌明星的私密行动现在民众关注度最高的就是奥斯卡评选,如果能在这期间拍到什么大牌明星的丑闻,那无疑就意味着报纸销量的增加。
毕竟大家相比较中规中矩的报道,肯定更喜欢看的还是丑闻、丑闻、以及丑闻。
当然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对于有希望运作奥斯卡的影片来说,少不了的还有互相抹黑,拉低对手的竞争力,这也是观众如此关注的原因有吃不完的瓜。
而今年最倒霉的无疑就是罗曼-波兰斯基了,在这样的一个关口,又出现了他性/侵女演员的传闻,接着又马上被定性,仓皇逃到法国,以求申请免罪保护。
现在也正式被美国警方通缉,要求他返美配合接受调查,但罗曼-波兰斯基既然能被爆出来这种消息,自然也不是无的放矢,当事人——一位13岁的女孩站出来亲自指证了他,也是进一步坐实了他人品不佳,犯下法律的行为有多么可耻。
不过秉持着“奥斯卡一向不鸟除开电影之外的其他因素”,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钢琴家》在各大奖项上,竟然率获佳绩,一副要把这部电影送上奥斯卡的节奏,也实在是让观众们纷纷不满。
他们估计想不通,一位人品、道德有污点的导演,怎么还能获得大奖?
好吧,自由美利坚,评选也应该是“自由”的,不该掺杂太多东西。
随着民众对此事的关注度上升,关于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更多的往事被挖掘了出来。
儿时丧母,死在了集中营;中年丧妻,第一任妻子莎朗-塔特被狂教徒在家中谋杀,诱因是那些教徒想惩罚堕落迷失的富人阶级,也是意味着随机杀人,她和她的朋友倒霉罢了
他对年轻女子,甚至是未成年女子有着浓烈的兴趣,早在1977年,就被传出相关的事情,还被迫接受了长达一个多月的监禁、审查,但由于证据不足,他又很快被放了出来,但美国却一直保持着对他的通缉,也使得他此后一直不敢返美,直到《钢琴家》横空出世,受到太多人的赞美,他的丑闻再一次被竞争对手反复提及,警方也相当配合,再加上又出现了性/侵事例,所以
可以说他的艺术成就和人品道德是成反比的,更何况他拒绝美方法律的审判,逃窜国外的行为又使得他争议极大,如丧家之犬。
反正,在这个口子上,媒体反复的提其,是引起不少批评的声浪的。
说实话,每年从报名到奥斯卡提名这个环节,实际上才是最可怕的淘汰环节,很多评委都要考虑各种因素会带来的什么影响,也需要在一众影片中做出比较艰难的选择,因此,如果罗曼-波兰斯基的声望持续被打压,在这么一套操作之下,极有可能从评委们的提名名单中消失这也达到了竞争对手们的目的。
只是,或许他们没想到吧,奥斯卡的评委们远比他们想的还要固执,非但没有取消《钢琴家》的竞选资格,还屡次公开表态说是艺术不论人品。呵呵。
“我该怎么办?”一月中旬,即使是法国也有些凉意,然而,一切旋涡中的当事人——罗曼-波兰斯基抽着烟,只穿着一件单衫,满脸颓意的坐在露台上,吹着冷风。
然而,一旁的经纪人穿着厚实的皮夹克,却不以为然,“等过了这个风头,那些新闻杂志就会很快失去报道的兴趣的,不用太过担心。”
“可是”他的声调提高,却又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扶着额头,狠狠的吸了一大口香烟,又缓缓的吐出,“抱歉,是我失态了,让你大早上的到我这里来。”
“为你解决疑惑是我分内之事,不用这样说。”经纪人远眺着远处的风景,不急不缓的说道“我等会就联系舆论控制的专业公司,帮你压下一点,不过,估计这事在奥斯卡结束之前都不会消停,你要做好准备,近日多多避避风头。”
“当然,当然,当然。”罗曼-波兰斯基有些崩溃,“我当然知道该怎么做。”
陈年往事再度被翻起,让他心里的伤疤也再一次被揭开。不过,都是他咎由自取,他活该,不是吗?
犯下错误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他还远没有付出足够的代价。
他此时的身份在美国那边看来,还是个潜逃犯,当然,收留他的法国不这么看。
不到两天时间,事件再一次发酵,罗曼-波兰斯基和他的作品《钢琴家》已然与奥斯卡的贿选、黑幕联系到了一起,不然怎么解释这作品怎么还能获得奖项,还有竞选的资格。黑幕,一定是黑幕。
媒体报纸们自然不会放过这股风潮,也是对着奥斯卡的评选规则落井下石,一时之间,罗曼-波兰斯基又被安上施贿的名头,还对他的行为大肆嘲讽。
可其实他还真没有公关这些,或者说他本人是不太在意奥斯卡的,因为他根本不敢去美国,就算能获奖,他也不敢到现场参加,所以,小金人对他的作用远没有那样的重要,更何况,他一心一意想要在欧洲文艺界发展,也没必要去蹚浑水。
或许是逆反心理吧,大家对奥斯卡的抨击越来越大,可人家却在《钢琴家》竞选一事上,越发的肯定了意见——就是要让它参加。
在气氛这样紧张的时候,又遇上这么多事,被人议论的感觉可不好啊,远在法国休养的罗曼-波兰斯基整日的烦躁,大发着脾气。
“为什么你找的舆论公司一点作用都没有,对我的报道越来越多了,fxxk,我不想看到这些。”
“可是我们捂不住。”
是的,捂不住,这么多竞争对手想看你出局,又怎么可能压的下去。
况且,今年奥斯卡最大的一桩丑闻事件,媒体们也不想错过——这代表无数的热点和流量关注奥斯卡最热门的影片候选、奥斯卡黑/幕说、电影潜规则、受害者是未成年女性整个事情充满了争议性与戏剧性,是属于报纸界的狂欢。
既然不能捂住这样一个丑闻,那么唯一的做法就是降低存在感,也就是不要去捂,顺其自然,等到媒体报道够了,自然的转移视线。
经纪人当然还是这个意思,只是罗曼-波兰斯基的心情不是很好。
但他又没有任何的办法。
他又控制不了所有的媒体。
何况事情进展到现在,对他的形势越发的不利,如果强行插手,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而对于这个毫无前例的恶件,奥斯卡到底会怎么继续表态?这也是个迷,就连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米拉麦克斯也无法猜到。
哈维-韦恩斯坦厉害是厉害,公关能力也是无与伦比,但他也猜不透人心,所以他也无法做出什么预测。
他觉得这样对他,对他们公司推出的作品《芝加哥》有利,他就这样做了,至于之后怎么发展,那不是他应该操心的事,不是吗?
至于评委组的所谓黑/幕,潜规则,业内也没什么人在意,媒体所报道的更多是给民众吃瓜,这样的事情,每年的奥斯卡都会上演,可又有改变吗?
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爆出不公正,收受贿赂了,一个超过一千人的评审团还能指望人人都安分守己吗?连直接塞钱的照片都被拍到过,只是有这方面的说法,而拿不出实质性的证据就更不被他们放在眼里了。
一点小意思,远算不上什么。
当然,这是业内对于评委组的看法,观众怎么想的,那就不是很清楚了。
或许,他们会气愤,或许会对奥斯卡失望,可那又怎么样呢?
游戏的规则又不是民众能决定的,况且他们也没有这个心思来决定这一切——自己的生活都处理不好,谁去关注别人的破事啊,笑笑就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