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45 谁知道(求订阅,票票)
    当莱曼离开放映厅,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助理梅斯连忙拿来两瓶水递给了莱曼和打过招呼,跟过来的利亚姆。

    莱曼点点头,喝了点水润润嗓子,很快就问道“院线的情况如何,他们打算怎么安排?”

    “最好的城市中心区的影院、最多的排挡和高达4550家的影院数量。”利亚姆还是很兴奋。

    “对于宣传的事,记得跟哥伦比亚对接。另外,中影的人留住了吗?”

    “留住了,他们后天的飞机,明天会去跟哥伦比亚签一份放映合同。”利亚姆答道。

    “那就好,等会我们两个去找他们联络联络感情。别看现在内地的影市不到北美一地的十分之一,产值更是连五十分之一都不到(内地的版权市场,确实需要时间完善),但他们的上升空间还很宽广。坐拥那么多的人口,他们的电影市场高度不可小觑。

    就像我一直强调的那样,公司应该要让那边的利益集团更好的接受我们的业务,那边的国情不一样,对某些事情看得比利益还要重,不注意这一点,不管怎么做,也终究是根基不稳,事倍功半。

    你应该懂我说的,我不希望公司有员工说出一些不合适的话,尤其是那边的站点负责人,更是要着重把关,别混进去一个随意对国际政治发言站队的蠢货。

    那边的民意,同样对此事敏感,对国家政体的维护意识很强,像哥伦比亚侧重的示好,也是我们积极去学习的,我们所有的准备、布局都要时刻谨记那些红线,你也要这么去跟负责大陆推广事宜的团队说清楚。”

    利亚姆听着连连点头,“放心,置公司利益于不顾,站队发表私货讨好某些人的人,我会严格把关不让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的发行团队里。”

    “你用心就好。我们走吧。”

    利亚姆一愣,“去哪?”

    “去跟中影的人聊聊。”

    “会不会太急了,我打算晚上宴请他们。”

    “宴席照常安排。影片刚刚试映结束没多久,不正显得我们很重视他们,更有诚意?”

    “是,是。”老板都这样说了,分账不到百分之13的潜力市场,也自然需要好好经营。

    《阿凡达》的试映效果很不错,这对中影来说也很有用处。

    临近年末的档期安排,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指标又满了,10年的引进片该怎么搞已经是需要好好思量的事情。

    而《阿凡达》,无疑能开一个好头(别说引进之后是在挤压内地市场,虽然从结果上看,确实是这个理,但要想着正是因为随时面临好莱坞的大片倾轧,内地电影人才会积极进取,迫切的去进步,再者,这是贸易捆绑的一种牺牲,也不太能拒绝)。

    当然了,中影的几位购片经理本来是打算早点去跟哥伦比亚谈判,然后就回去提早排档的,不过在准备开溜之际,先一步被萤火虫的人留了下来,非说他们的老板想见见,但这事怎么看都透露出一股不寻常。

    毕竟,在中影眼里,萤火虫也好,哥伦比亚也罢,都是生意场上有过合作的“伙伴”,要说有多亲密那倒不至于,只不过,这两个制片厂都比较“听话”,没犯过一些红线错误,所以相对来说,打交道稍微多了那么一点。

    有些奇怪后,中影的购片经理立马去请示了一下组织,得到的回答就是态度放平,先探探底再说。

    于是乎,中影的人也就在萤火虫一方安排的房间里等了片刻,看看萤火虫想做什么。

    “尽量少说话,多听。”中影的领队叮嘱道“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这些资本家在有些方面特别善于变通,很容易迷惑人。”

    “我们明白。”

    大家正胡乱猜测着,莱曼和利亚姆带着笑意走了进来。

    “不好意思,怠慢了。”

    “哪里,哪里。”中影领队似乎是笑了一下,“两位过来,莫不是为了《阿凡达》的事。你们放心,我们已经准备安排在1月6号公映,不会耽搁。”

    “我们的合作一向愉快。”莱曼说着,并不打算多聊《阿凡达》。

    当然,中影确实爽快——春节档可是内地观影气氛最火热的档期了。

    不过莱曼为的也不是此事,反正哥伦比亚会负责好海外事宜,不必他来操心太多,所以停下此话题他便先暗示了一句,“不知道贵方知不知道我们公司打算涉足海外发行?到时候,还需要贵方多多提携啊。”

    坐在领队旁边的几位下属恍然大悟,原以为为了什么呢,果然是有所求

    “不打紧,不打紧,遇到什么麻烦,可以打我的电话。”领队也是开空白支票的高手,看似很热情的回复道。

    “放心,这事不会让贵方难做。我依稀知道,贵方很支持中美合拍?”

    中美合拍四个字一出,领队的笑容带着些僵硬,这些年,美国如流水般的产业链和工业化的制作手段一直是内地想学习借鉴的,因为没人想把自己国家的电影市场让出去。

    而大片时代,内地不缺好的特效人才,事实上,《阿凡达》的一部分特效工作就外包给了内地的花鸦,只是在幕后人才的储备以及熟悉特效的电影人实在很少,地基不牢固,何况盖高楼?

    别的不说,好莱坞拍电影的模式可都是各个公会有参与,不需要平时维持那么多的人员支出——一部大片少说也是几百个人的努力,但制片厂只需要稳住头部的十几个人就能拉出一支专业的班底,很多东西都可以外包出去。

    这其中,如caa这样的经纪公司和公会帮了大忙,但在内地,连演员都是电影公司旗下的,这一点都没分割明白。

    相对比就知道,运营成本拉得太广,负担还重,且不够灵便。

    不过中美合拍虽然是提倡的好事,可以通过美方已经很成熟的体系培养人才,但问题是近几年的合拍项目都很坑,不赚钱就算了,也没学到多少东西,反而被资本家们利用扶持政策,得了便利。

    领队就以为莱曼想靠这种方法享受放映倾斜,所以心里有些排斥。

    但谁知道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