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85章 15亿
    10亿级别的作品和15亿的作品差得只是票房吗,还有影响力。

    消息传出来,《纽约时报》当即在最新一期的报纸里冠以《复联》2011年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也同样与《阿凡达》一般获得了一整版的特别报道。

    这之中,他们对市场如此热烈的评语是——导演莱曼-拉斯特在这部戏里表现出了惊人的成熟和包容性,对超英类型受众的影迷心态把握十足。

    要知道,在一部时长有限的电影里,同时把角色塑造,事件铺垫,主线阐述,特效打斗,辅以幽默的文戏点缀想都说得清楚,说到位,确实需要很大的功夫和力量。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是第一部粉丝向的电影在如今这个票房时代获得的最大成功。它可能不是最有利润的p,但在影市上取得了太高的成就。

    《钢铁侠》,《无敌浩克》,《雷神》,《美国队长》,《钢铁侠2》这些电影分别主打了大众并不熟悉的超级英雄,并从中带出了时间线自洽的叙述模式,立起了黑寡妇,鹰眼,还有神盾局。

    我的意思是,《复仇者联盟》这样的电影,是为粉丝而生的,没有粉丝多年以来对漫画本身的爱,也不会有今天的改编电影,但它绝不仅限于漫画粉丝群体。

    当然,它的剧情很简单,甚至说俗套,苛刻一点称它是一部超级英雄杂烩的爆米花电影,一点不为过,但它的确满足了观众的英雄梦,满足了大众需求

    对于热血少年,电影里有的是豪迈战斗、英雄气概;对于有些挑剔的影迷,井井有条的叙述,平滑的运镜,观赏性不差;对于来欣赏视效和大场面的观众,高额预算打造的画面质感颇佳;哪怕是想看点儿喜剧取点儿乐子的观众们,密集的段子和超英间的互怼也可以保证从开场愉悦到灯亮;再不然,也能从总是被打脸的坏蛋洛基身上得到乐趣它不是最优秀的电影,但一定是最合适这个时代人们需要的电影。

    推荐下,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对《复联》破15亿,莱曼早有心理准备,好莱坞的制片厂们也都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反而是福克斯、萤火虫的合拍项目《猩球崛起》爆出蕾雅-赛杜+詹姆斯-麦卡沃伊等演员卡司,即日便准备开机后,小小让人议论了几句。

    等到二月十一号下午,莱曼再度来到福克斯影业大楼,和伊维尔等人聚在一起闲聊。

    “抱歉,莱曼,让人久等了。”刚开完一个会议? 立马过来的福克斯总裁吉姆抱歉道。

    “我也刚到。”莱曼善意的笑笑。

    “莱曼现在可是很受记者的欢迎啊,听说《时代周刊》的采访都给拒了。”

    一行人坐下,伊维尔打趣着缓和气氛。

    “我已经登了几次了,还是把机会留给其他人吧。”

    最近,只要他公开露面,记者们就会问个不停? 烦不胜烦。

    “哈哈。”吉姆笑道“我倒是觉得《复联》过15亿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公关机会? 连带着观众们对《猩球崛起》都是注意力大增,预热的效果远超我们的期待。”

    “只是埋下一颗种子罢了,最后还是得看成片。”莱曼回道。

    “总是好事。”

    “嗯? 总之还是要正面引导着媒体多报道新戏的相关内容。”吉姆吩咐。

    “这是当然。”

    莱曼知道对方背靠新闻集团对纸媒的掌控力很强? 也是认真附议。

    反正,哪怕不是重点宣传的时段,但电影在拍摄阶段做些相关炒作的铺垫? 也肯定不错。

    从这个角度看? 福克斯握有的资源就很丰富了。

    寒暄一番。

    双方聊起了执行阶段的一些事项。

    到了今日? 演员,导演? 幕后差不多都到位了? 片场那边忙碌的进程一下加快。

    其中,作为第一制作方的萤火虫,自然拥有拍摄的话语权,虽说行政岗位分给了一些给福克斯。

    比如执行制片、剧务以及一位副导演的职位。

    很重要的后期剪辑也会有福克斯安排的人。

    而对莱曼这些高层来说,这本就是应该分配的东西,毕竟总得给友商监督的权力,除此之外,便是分级的确认了。

    “p13分级没什么问题,有一些暴力镜头和一些脏话而已,我们能搞定。”伊维尔细细研究过剧本,大致知道拍出来会是怎样,“paa不会在审核上卡什么。”

    福克斯的人非常自信,“贵公司的剧本从一开始就把握得很好,对于这种类型片,必要的一些直观冲突的展现,没人会说什么。”

    嗯,paa的分级猫腻特别多,真完全按照标准,有很多电影都t是r级片,毕竟,只要血腥的画面一闪而过就不是暴力镜头,也太真实了,这是欺负观众联想不出来吗。

    但猩猩与人类的冲突又必须见血,不然情节渲染力未免不足。这就算把基调定下了。

    “还有院线方面……”

    伊维尔按部就班一项项沟通,很快聊起了放映一环的事,“具体院线数量北美院线联盟肯定要看过成片之后再做决定,但以我们的需求,视效见长的影片肯定是要多争取城市中心的影院以及等配套搭载的影厅,相关的前期沟通工作我们也会去负责商议……”

    好莱坞8万多块银幕,但条件较好的那些已经改造了试听设备的银幕连一半都不到,像《猩球崛起》这种必定吃播放环境的大作能不将就肯定不能将就,再者,好的影厅票价更贵,更容易圈钱。

    “再就是植入的事”

    福克斯影业享有电影3成的制片收益,他们也确实出了大致3000万的拍摄预算,但这3000万里他们很快又收回了1500万,原因是林林总总的赞助商们为了广告、联动等原因拿出了5000万植入席位的费用,双方按比例均分了。

    更绝的是,就算是剩下的那1500万的投入,他们也将项目版权的未来收益打包成了一个金融产品,向外部的投行、基金会预售,不管《猩球崛起》的票房大爆还是不达预期,都能轻松融出1500万,也就是说,福克斯完全没出钱,全部的风险一丝不沾,已经躺在功劳簿上等着赚钱了。

    大家要知道,拼盘投资一万个好,但那些外部投资者其实并不能真正分走等比例的制片收益,在制片方依旧是福克斯的情况下,哪怕不隐藏未来可能的账面盈利部分,单纯用金融手段对金融手段,也只是获得比投入高一些的利息。

    毕竟,收益部分是可以延续到电影上映之后的,什么dvd、原声大碟、周边收入都可以先用类似手段平摊成时间成本。

    看似拼盘投资能赚钱,但也只是用资金借给制片厂用,并用大半年的回润手段慢慢清偿抵押。

    这也为什么整个过程下来,稍微有点野心的最后都变成了自立门户的厂牌,比如传奇影业、沙丘娱乐、相对论娱乐都是电影基金变厂商得例子。大家都不傻。

    当然,自新世纪的并购潮兴起,这样的操作就不少见,欧洲乃至于印度都有大笔款项进入好莱坞,只不过从次贷危机后,很多华尔街投行都把目标瞄准了盛世文娱这一方向,资金流入好莱坞的趋势加大而已。反正,莱曼目睹这一切,丝毫不动心,他现在不缺钱。

    哪怕是做交换,也是以资源互补为主,或完善版图、或下沉业务渠道,还真用不着这借鸡生蛋的方式腾出资金链的操作空间。

    又过了几日,摄影棚那边的剧组进入了最后开机的阶段,很多具体拍摄的戏份安排在一场场的筹备会中议定,等着摄影师与服化道等重要岗位人员详细步骤、统一摄影和美术风格等等,然后就轮到谈定拍摄地、转场顺序、以及演员前期培训等事务完结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