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把记者们的问题抛出脑海,李一白一行人也开始徒步前往拍摄场地。
虽说为了外景漂亮不穿帮不能离公路太近,但,为了节省制作团队的体力和精力,这个拍摄地他最终也没有选得太远,离这边也就一公里左右。
转个弯,徒步十几分钟就到了。
还没走进,李一白就能感受到这个地方的风景的确很有特色,花香四溢,绿草丛生。
正前方置景组已经搭好了一座秋千架,侧后方有一根长绳,明显是两场不同戏份的道具。
不顾,他们也只是稍微看了一眼,也没有多余心思继续欣赏风景。
刘包子要迅速去化妆师那里补妆准备拍摄。
胡子和马忠骏则准备和李一白一起找摄影指导于珉商量具体拍摄事宜。
在此之前,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先找自己的助理拿到剧本,一边走路一边仔细看了起来。
这是小龙女下山前独自思念杨过的镜头,大概在八到九集左右,基本上就是个纯过场,没什么难度。
要是从杨过的主视角出发,这场是不应该拍的。
之所以会拍,主要是为了丰满小龙女这个人物。
他照着前世的记忆,依旧给小龙女设计了一段刚刚下山时不同世事“吃霸王馒头”闹笑话的戏。
但,选择切入的时机和方法是个问题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概念了,从小说转换成电视剧,其实最大的难度就是视角切换。
小说文字的视角往往天马行空,切得又快又准。
就算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只要写得好,读者也能迅速代入。
但画面不行,因为太具体,两边的道具,布景完全不同,你突然从一件事切到另一件事,或者一个人转换成另一个人,中间如果没有产生关联,观众一定会一脸懵逼。
次数多了,或者切换过快,就很有可能让观众产生厌烦感而换台。
事实上,有很多看起来会大爆的剧最终收视不佳就是因为犯了这个毛病。
因此,聪明的导演都会想办法搞定这种视角切换造成的潜意识逻辑混乱。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镜头对准一个人的眼睛不断放大,放大到只剩瞳孔,之后再逐渐缩小,这时候主人公已经变成另一个人。
如果是事情,就拿构图或者环境做文章。
构图一致,或者一盏灯,一个天黑,一朵白云,找共同点和关联点。
还有一种最简单,适用范围最广,且用得最多的办法台词关联。
在画面转换之前告诉观众下面会演什么,比如上一场戏的角色提到一个名字,下一场戏就演被提到的这个人~
以上都不行?
那就画面渐暗,再渐亮,简单粗暴!
总之,就是要尽量使得这种切换“德芙”化,让观众意识不到,“如丝般顺滑”。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明白了,“思念”这场戏其实主要是为“下山”服务的,顺便交代一些人物心理动机。
如果不拍,观众前一秒还在看杨过,后一秒小龙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就会一脸懵逼。
小龙女不是在失踪了吗,怎么突然就在大街上走来走去???
而从李一白的角度讲,观众接下来处于“问号脸”状态,受伤的当然就是收视率,做这行的,收视率就是天老爷,虽然不比讨好观众,但也不能犯不该犯的错误。
这场戏,李一白用的是台词关联。
他上一个镜头设计的是杨过和完颜萍聊天,二人不经意间聊到小龙女,杨过陷入回忆,视角很自然地切到小龙女在山里思念他。
因此最后他拍出来的效果是“杨过思念小龙女→小龙女也在思念杨过,决定下山→下山后遇到霸王餐事件→小龙女听说杨过的消息,前往大胜关→大胜关英雄大会。”
对于整场戏心里有了底,李一白立刻和于珉聊了起来“老于,找机位了吗?”
“已经找了,就等你确认。”于珉大概是打定主意这部剧认怂,对李一白的称呼倒没有什么异议。
李一白挥手道“好,你带路。”
于珉半个小时之前就到了这里,自然有所准备,更何况今天投资人马忠骏也在场,更要好好表现,他指着拉在两根树之间的长绳道“我准备了四个机位,分两次拍,两个近景脸部特写,两个中景移动镜。”
“中景分别是从这里到那里,还有这个位置到那边。”他说着来回走动,用身体的运动示意机位的移动方向。
于珉说话的时候,李一白也站在他的位置用自己的手架设了一个简易“摄像机”在脑子里模拟此人的构想,效果还不错,他看了一眼周围,还没有开始铺导轨,估计是要等他确认,便同意道“好,叫人铺轨吧。”
“近景呢?”
“近景一推一停,距离”于珉思考了一会儿,大概不知道怎么形容最合适,为了在马忠骏和大胡子面前表现,直接把脑袋往里面李一白手中的简易摄像机上放,“就这个距离,最后到这里。”
啊噗~
李一白直接被大饼脸贴脸输出,贼难受。
整活带师要开始整活了~
这丫是于珉蜜汁构图,就硬往脸上贴,占画面的比例超大还没有任何内容,看得人贼空虚贼难受。
尽管这时候的电视机依旧不算大,特写依旧是主流,但这种构图依旧是超出市面标准和正常人类接受范围的。
这狗曰的,除了蜜汁构图,到时候还少不了试图给李一白传染他的蜜汁黄蓝打光。
估计开头几天得耽误自己不少功夫,李导心里生出了无数的p之魂,嘴上却笑嘻嘻道“稍微远点,标准特写吧。”
胡子和老马都在这里,他给这货留了几分面子,没有直接批评。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