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一朝上
传闻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秉承天理,开创儒道法门,其门下弟子三千,又有大贤七十二。
后来孔子在鲁国教化天下,门下弟子三千,各自成就大儒,又有弟子七十二,证就大贤儒果。
孔子凭借教化功德,最终白日飞升,成就儒道至圣,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孔子世家》与《春秋》有言:“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颜回,名颜子,好学而仁人,最受孔子喜欢,乃是七十二贤中的佼佼者,最终证道诸子百家!
闵损,尊闵子,以德行著称于世,冉求,尊冉子,博学而多才,多以政事闻名。
宰予,尊宰子,擅长言辞,纵论水平高,端木赐,是政治、外交方面的能人,才能卓越,擅长理财经商。
而孔子门下的七十二大贤,只有寥寥几人,才走出自己的道路,发表自己的学说,证道诸子百家!
大汉王朝建立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门占据人道气运,与道佛并称三家,为三教源流!
自此以往,儒道大兴!
时光荏苒,九天的考试,很快便落下帷幕。
考生考完后,纷纷如释重负,但是此时的贡院中,考官们却正在忙碌,秉灯夜审乡试考卷。
小吏们来来往往,不停的抄录试卷,考官坐在油灯下,不停的翻阅试卷,直看得眼花缭乱。
此次乡试,足有数十万考生,而中720举者不过寥寥百人,这般工作量堪称是骇人!
此次的主考官乃是翰林学士,朝中正六品官员,至于两人同考官,乃是翰林编修,从六品的京官大员!
虽然三人官阶不高,但手中的权利极大,是能够直达天听的官员,无人敢于小视。
若是三人下放到地方,也是二三品的大员!
除开三人作为主导,还有杭州贡院的许多学官,他们主持这贡院的日常工作,也是当地有名的名士!
千军万马过独桥,鱼跃龙门一朝上!
数十万考生的命运,就把握在这三人身上,若是得到他们的青睐,再略微加以提拔,那日后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可谓不在话下!
“怪事哉!”
“这篇文章,怎得如此之重!”
一个学官使出吃奶的力气,竟动不得黄裳的文章分毫,见到如此邪性的一幕,他也暗自啧舌!
“果真如此邪性乎?”
一个学官见状,也赶紧走上前来,打算搭一把手,好让小吏得以眷抄试卷!
古代的科考,可谓制度森严,考生考完后,试卷将会糊名,而后试卷将会由小吏眷抄!
此番做法,可以确保有人作弊!
而考生的试卷,便被称之为墨卷,因为小吏用朱笔眷抄,所以也被唤作朱卷!
此时两位学官,便看着眼前的试卷,一时间犹如见鬼了一般,不由得交头耳语,口中直言邪性!
“纸重千斤,内蕴文气!”
“此乃大儒文章,尔等见识浅薄,不识得真正的宝贝,看来这杭州府,还真是隐藏着大才!”
主考官来到两人身后,随即勾结文气,将这篇文章拿起,仔细阅读一番后,不由得暗自点头!
“此文可列魁首,当有解元之资!”
主考官定下基调,直接将黄裳的文章首肯。
这黄裳的文道修为,已经勘破大儒,虽然许仙也写出了锦绣文章,但也稍逊半筹。
不出意外,这乡试的头名,三元及第中的第一元,就在这二人当中产生!
乡试第二名,被人称为“亚元”。
因为乡试中每科,必于五经中各中一名,所以列为前五名的人,被称为经魁,也叫五经魁。
第六名称为亚魁。
许仙腹有诗书,写出锦绣文章,自然入的考官法眼,直接当堂拍下,被列为亚魁,乃五经魁首之一。
不得不说,许仙当真十分幸运!
在古代科考中,考官有着明确的分工,同考官决定考生去留,主考官定下考试高下!
眼前的数十万考生中,最终只有一千人留下,而决定去留与否的人,正是两个同考官。
黄裳在科考时,便得到主考官青睐,一下考场,便被三人联名,暂定为此届解元!
而许仙也因文气出众,惹来主考官的好奇,最终被定位五经魁首,也是十足的幸运儿!
贡院中忙的热火朝天,而在花船上,朱孝廉正与许仙,有一着没一着的聊着天!
“许兄,此次不瞒你说!”
“兄台我这次,可是走了大运了!”
朱孝廉搂着一个女子,美美的喝了一口花酒,对着许仙炫耀道。
“适才小生考试时,曾遇见一个学官,他见我一表人才,想来动了爱才之心!”
“而我也不负众望,这次的考试,小生也全力以赴,想来金榜题名,也未尝不是难事!”
朱孝廉心中喜不自胜,脸上泛起道道喜意。
他凭借逆天的颜值,将考官彻底征服,想来这次乡试,他定然能名列其中,好回家光宗耀祖!
“朱兄踌躇满志,想来是极好的!”
许仙附和一声,却是有些局促,他自幼家贫,虽然得了大儒传承,但也秉持君子之道。
对于朱孝廉这般的放浪子弟,也只能带着虚伪的笑容,面上不停的附和着他!“那就借你吉言,此次我必然高中!”朱孝廉闻言,脸上笑得更加欢喜了!
有人附和他装逼,自然喜不自胜,这般的好友,除了老好人许仙,那还能有谁!
外面莺歌燕舞,贡院热火朝天,考官们加班加点,正在全力以赴,开始疯狂的批阅试卷。
一个小吏看着眼前的试卷,一时间却是犯了难,他找来学官,指着试卷问道。“哪位夫子博学多才,可曾识得眼前这般文体?”
(:『;:?:?』,?!群!,号,】!【?,!?】?) 学官凑近,看着眼前犹如狗爬般的字体,心中有些不确定,随即找来许多老夫子,前来一同商定!“此文样貌独特,虽然形似狗爬,但却有独具一格,难道此文是古代的甲骨文章。”“恕在下才疏学浅,却是不能识得此文,得知诸位才高八斗,不知有人可曾识得此文?”一个学官指着朱孝廉的试卷,对着众人问道!
“此文非是甲骨文章,纯粹是乱写文字,想来定是稚子拙作,又何必拿到抡才大典上胡作非为!”一个老学究研究半天后,终于读懂了上面的文章,不由得气呼呼的说道。“这般文章,也无抄眷的必要!”
一个同考官拿起试卷,仔细阅读一番后,直气的脑溢血频发,顿时有些站立不稳!“抡才大典,乃为国举才,岂能容此小人,这般儿戏?”
好不容易缓过神来,那同考官秉明主考,三人一起打开糊面,准备看看是哪位神人!“朱孝廉是何人?”
打开封面,主考官面面相觑,顿时觉得有些熟悉,不由向周围的人问道。
“此人是个捐生,听闻是个风流人物,适才在考试中,将那李老夫子气到呕血!”一个学官上前,为那老夫子打抱不平!“此人是个颓才!”“真是朽木不可雕之!”主考官闻言,将其试卷丢出,诸位考官闻言,纷纷拿出小本本,将朱孝廉记上一笔。
自此以后,朱孝廉上了小黑本本,他每年参加科举,每次都名落孙山,再也没能上榜一次!
ps:一更送上!新书求订阅!
如果您喜欢本书,就多多支持小作者吧!。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