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百二十七章 柳永的快乐人生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7593/530177593/530177618/2020122717330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姜寻原本对蒋玉婷的痴缠有些小小的烦躁,当然只是小小的,毕竟女孩子缠着一个男人,这是值得骄傲的事儿,就是不习惯大庭广众而已。

    但刚才这关于软与硬的话题说完,姜寻就从烦躁变成厌恶了。

    这个话题太烂俗了,寻常情侣夫妻间肯定不会说起这样的话题,更像是青楼或者某些夜场中,一些技术女性用来的招揽生意才会对客户说的。

    不过姜寻没有表达出任何情绪,觉得蒋玉婷可能就是有些心急,发力过猛了而已。

    人们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总是迫不及待想要拥有,现在不是有人开玩笑说,遇到喜欢的人怎么办?

    简单,见面就表白,不同意就直接怼到墙上就壁咚强吻,若是还不同意就强行啪啪啪,如果你连为她坐牢的勇气都没有,还说什么爱她呀!

    蒋玉婷貌似有点这种征兆了,所以姜寻本着共情和同理心,并没有指责什么。

    尤其是昨晚看了动物求爱争取交配权的教学视频后,他又多了几分理解,看看那些动物为此,真是不择手段,甚至会付出生死的代价。

    不过,因为姜寻短暂的沉默,蒋玉婷还是暂时离开了姜寻的背后,站直身体看着,认真的看着姜寻摆弄操作台上的铜丝,忽然问道:“你这图纸不全吧?”

    “是,这是局部的图纸,但工艺我不是很明白。”蒋玉婷说着,但身体又靠了上来,虽然不是故作亲你,只是因为操作空间太小,她这样隔着姜寻,才能指导图纸。

    可即便如此,这种挤挤挨挨,香气扑鼻的感觉,还是让姜寻有些心猿意马。

    也许是自己还没完全融入这个时代,还有些矫情,毕竟被女孩子喜欢,甚至是放开矜持主动追求,这是一件多么幸福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就像北宋的大词人柳永,堪称诗词中的情圣,百花丛中的先锋,姜寻在当时的燕来楼是亲眼见过这个人的,人才风流啊,虽然他仕途不显,还经常流连教坊青楼,但那本就是当时风流雅事。

    相传那时候青楼里有才情的姑娘,几乎是人手一册柳永的词集,当红的花魁更是对他倾心爱慕。

    当时花街柳巷中甚至传出,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等说法。

    其中他与花魁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为了花魁还作了千古名句,比如盈盈秋水,恣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困极欢馀,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

    看看这词句,香艳美妙的恋情与佳人的美貌尽在其中。

    因为去远方赴任,临别依依,更是留下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千古名句。

    相传她死后,青楼的姑娘们为她举哀守灵,尽管有不少人因此而鄙视他,但那明显就是羡慕恨,而在士林中,特别是诗词大家们,比如苏轼,黄裳,李清照等,都对于他的才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柳永与教坊的姑娘们的‘密切合作’,他的新词和理念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宣传推广,甚至因此推动了宋词的发展。

    白瞟到名垂青史,历史第一人了。

    所以,不管是从当时,还是从现在的观念去看,受到那么多姑娘喜欢,都是值得骄傲,羡煞旁人的。

    回忆起过去的人和事儿,姜寻也彻底平静了,雄狮玩命打架不就是希望吸异性注意嘛,古往今来,男人身边女人的多寡,是男人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这个从图纸来看,工艺的重点不是累丝编股结网,而是在于抽丝,拉丝的过程,太粗不行,太细也不行,我先做一个你看看。”

    姜寻平静了,开始技术教学,背上趴着个姑娘也不错,也颇有红袖添香的雅韵。

    加热后的铜丝在他手里,很快就被分解了,一条条如丝如线的铜丝被抽搐,拉长,然后编织,一个漂亮的花式很快就呈现在眼前了。

    蒋玉婷又惊又喜,一把搂住姜寻的脖子,脸贴着脸,摇晃道:“姜大哥你太厉害了!”

    姜寻淡淡的笑,蒋玉婷这借题发挥的真好,自己做好了,就说厉害,然后报一下,自己若是做砸了,作为安慰,也得报一下。

    “你自己练习一下吧,记住我教你的,要引导体内的气,然后作用于金属之上,精神要专注,意志上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行,你的自信越强烈,发挥出的力量越强大。”姜寻嘱咐道:“我去附近找找那只大黑猫。”

    这一次蒋玉婷没有过分痴缠,而是迫不及待的坐下开始尝试自己抽丝加工。

    姜寻微微一笑,感觉蒋玉婷刚才就是一种讨好而发力过猛了,类似于下级对上级,徒弟对师傅的一种巴结而已,江湖上不是还有话说是,要想学得会,先陪师父睡嘛。

    虽然有些夸张,古时候不管是最顶尖的太傅,少傅这些帝王的老师,还是最底层的手艺人带徒弟,都是讲究师道尊严的,是父亲一般的角色,岂敢有苟且之念,比如杨过和他的师傅要成亲,在古时候,特别是礼教森严的南宋,性质等同于母子乱论。

    不过,虽然陪师傅睡是肯定不能的,但尊重,敬仰,讨好,献媚与师傅还是应该的,比如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态度,那几乎到了极致,处处维护,就像对待自己亲爹一样。

    宫里的小太监与大太监,也有师徒关系,但称呼上一般叫干爹甚至祖宗。

    最底层的手艺人更别说了,古时候寻常老百姓能吃饱饭的家庭并不多,孩子还多,经常会有养活不起的时候,不能眼睁睁看孩子饿死呀,就求人找关系,给孩子送去当学徒,这样既有一口饭吃,还能学个活命的手艺。

    那时候想学徒也不容易,需要有保人,有引荐人,关系好的,知根知底的孩子,师傅才会收徒弟,哪怕只是泥瓦匠都如此,要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啊,没有人会轻易传授吃饭的本领的。

    孩子到了师傅家,把师傅师娘当亲爹亲妈伺候那是应该的,犯了错随手打骂更是司空见惯,即便长大成人学了手艺,也要先在师傅这里效力,赚的钱都是师傅的,就等同于学费了,即便正式出师自己挑大梁单干去了,三节两寿也要回来孝敬师傅师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规矩是必须的,但是规矩太过森严,太过教条,太过狭隘了也不好,比如好手艺,只传儿不传女,只传内不传外,可谁敢保证家族总是能出英才呢,出现一个资质差的,这手艺和本领,甚至是学问可能就会失传了。

    而姜寻每次来这里,就是在续这些断了的传统技艺的,这边的蒋玉婷,隔壁的郑海山都是如此。

    姜寻没有从饰品店出去,而是来到隔壁的医馆,名义上自己才是这个医馆的坐诊大夫,只是太甩手了一些。

    郑海山不愧是名医之后,又有几十年的行医经验,真本事还是有的,所以被认钱不认人的私立医院特聘为专家,堪称镇院之宝,所以门口患者排着长队是实至名归的。

    唯一可惜的就是,中医对急诊的治疗是个大缺憾,君臣辅佐,相互辩证,治疗起急病来太慢了,另外古时候讲究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保留全尸更是普世观念,因此,中医严重缺少了解刨学的研究,没有生理构造的了解,发展也就停滞不前了。

    在百年前姜寻曾经听洋医生朋友说,他们现代西医的发展,最早就是一些人去墓地偷尸解刨,研究病理,才一点点发展起来的。

    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的,哪怕到了今时今日,死者为大,全尸入土的思想影响依旧巨大,最起码甘愿捐献器官,捐献身体做大体老师的人始终不多。

    姜寻在一旁看着郑海山出诊,患者基本都是陈年旧疾,或者因难杂症,多以老年人居多,他们更相信中医,另外还有悲哀的一点就是,西医那边无能为力,才来找中医死马当活马医。

    郑海山的出诊得当,不说精妙,也是中规中矩。

    姜寻点点头,刚要离开,却听外面一阵嘈杂,开始还有骂街的脏话,不过很快办成赔礼道歉,姜寻朝门口看去的时候,见有人正在给排队的患者和家属发钱,一张张红彤彤的钞票,主动塞到别人手里。

    “实在不好意思,真对不起,我们是急诊,拜托让我们插个队,这是一点心意……”

    这一幕把姜寻都给惊道了,为了插队,竟然直接拿现金赔偿,这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表现啊。

    不过,来中医诊所看急诊,这比发钱插队更罕见。

    来这里的基本都是慢诊,甚至是顽固性急病,所以一时半刻并没关系,所以收了钱的众人欣然的允许他们插队。

    发钱的年轻小伙当先跳进来,深深鞠躬后对郑海山说:“老先生拜托您了,先给我家少爷看看吧,请您救命啊!”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