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过分规矩的齐地
姬明月用纳妃一事当挡箭牌暂时没有见叶宁。但这并不代表她永远都可以用这个理由。
所以叶宁并不打算善罢甘休,他的脑海中有太多疑问,要从姬明月这里找到答案。
但有的时候,天不遂人愿。
就在叶宁忙着和姬明月斗智斗勇的时候,一个消息,传到了京城。
并且以惊人的速度流传了起来,很快就成了市井之中传的沸沸扬扬的热点新闻。
这个消息并不复杂。
在魏国归附,曹猛领了征西大将军之位,带着大军奔赴西域之后。
很多事情就已经开始做了起来。
比如说宣传工作,魏国归周之事,当然值得大书特书,大周朝廷这个庞大的机器发力,很快就将此事定义为绝对的政治正确。
也就是说,曹猛变成了浪子回头的正面人物。
而他呢,更获得了千金买马骨一般的表率作用。
他的经历,告诉了世人,尤其是剩余的五王,此刻归降大周,也能够获得礼遇。
许多人都会去想,连曹猛这种过去一手遮天的反王,居然都能够获得朝廷的原谅,那么自己这点事又算是什么呢?
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很多,虽然一时半会五王并没有归附的意思,但是五国境内的官吏才子们,却是出现了大规模逃出国内的情况,毫无疑问,他们是来投奔大周的。
这些人的加入,无疑让声势变得更加强烈。
除了此事之外,还有对于魏国的治理。
昔日之魏国,今日之兖州。
虽然说,魏国在过去,算得上是天下第一太平之地,但凡事都怕对比。
和新政治下的百姓相比,魏国百姓的生活,就有点不够看了。
所以兖州回归之后,大批官吏带着丰富的新政经验,奔赴了兖州,迅速接管了整个兖州的运转。
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三种情况。
第一是摇旗呐喊,无比赞同和配合的人,这些人都是百姓,他们盼望新政不是一天两天了,如今新政的春风终于覆盖了兖州,这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要知道兖州和并州靠的可是很近,两州之间,就隔着一条漳河,所以百姓商人之间的彼此往来是非常密切的。
正因为密切,所以他们才清楚新政对他们来说有着多么巨大的好573处。
试想一下,你上午去并州办事,见到了繁荣的城市,和当地百姓富足的生活,正是艳羡的时候,结果下午回到兖州,看到的却是一片破败和荒芜。
那是什么感觉?
怕是很难有人不生出嫉妒之心。
尤其是自古以来,并州是个穷地方,而兖州却是重地,繁荣富足。
这么一对比,就更加鲜明了。
所以说,百姓有这种反应,是最为正常的,无数百姓,化为新政最坚定的支持者。
有了他们的存在,新政在兖州的发展,便很快就形成了规模。
但也并不是说就一切都很顺利。
第二种情况,便是反对新政,对于大周带有极其强烈的反抗情绪的人。
这些人,当然是世家贵族。
他们就跟并州那些世家贵族一样,无数年来,以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来生活。
如今新政这一把利剑,直接就斩向了他们。
他们是最难以接受此事的。
但他们当然不可能和并州世族一样,直接揭竿而起。
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并州贵族的下场。
吃一堑长一智,哪怕他们内心再怎么不满,再怎么痛恨,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没有嚣张的本钱了。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这些世家贵族们,在明面上绝对不敢挑衅,但是暗地里,却是小动作不断,千方百计的阻挠新政。
这些如此坚定阻挠新政的世家贵族们,大概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兖州当地的守旧派,二则是先前从并州逃往兖州的世族们。
因为两个州距离最近的缘故,当年叶宁开始清算世族的时候,逃到兖州的人是最多的,这些人显然和新政有着血海深仇,于是不断的蛊惑兖州本地的世族们,与大周对抗。
但也是所有的世族都是如此的固执。
还有第三种情况,第三种情况,便是喜新厌旧新政,试图接受新政,并且从中获利的人。
这种人,在叶宁看来是聪明人。
为什么呢?
当时代的洪流如潮水一般涌来的时候,个人的力量是对抗不了的。
这个时候与其说是对抗到底,倒不如转换一下想法,干脆接受新政。
毕竟对于世族而言,他们即便是没有了大部分土地和奴仆,但是仍然有着名望,财富,人脉,经验等常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在同等条件下竞争,他们肯定是得天独厚的。
新政是一种变革,但并不是说完全就不给他们活路,真正聪明的世族,接受了新政之后,完全可以换一种活法。
他们会发现,自己要比以前获得更加滋润,更加的有自我价值。
这可不是胡言乱语,并州还剩下的那些世族们,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新政催生出了无数新鲜的东西,以及从未有过的行业,世族若是抓住机会入场,那么就还会维持着自己的地位。
这三种情况,自然要分别对待。
对于百姓,没什么说的,新政到来,他们是第一受益人,只需要尽心为他们办事即可。
对于第二种情况,这些守旧世族以及结过仇怨的并州世族,叶宁的决定是从严处置。
这帮人其实也不是单纯的守旧,他们不傻,之所以如此对抗,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屁股太不干净了。
经不起查。
一旦监察院入场,分分钟就能查出来他们的罪状。
若是叶宁一笔勾销,不问过去的事情,那么他们肯定会拥护新政。
但叶宁显然不是那种委曲求全的人。
在叶宁的认知里面,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做错了事情,就应该付出代价。
这个时候放过他们,那么过去被他们逼到活不下去的百姓,在九泉之下又怎能安息?
所以说,他们正面对抗也罢,暗搓搓的搞事情也好,反正监察院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他们定罪。
之后按照律令处理。
若是他们选择狗急跳墙,那就更简单,格杀勿论便是。
至于第三种情况,叶宁的决定是与之合作。
那些愿意去接受新政的世族,要么是很聪明,要么则是底子比较干净,坏事没有做过,或者说做过很少。
在确保了自身的安全之后,他们当然愿意去了解一番新政。
叶宁心里头很清楚,不管自己喜不喜欢这些世族,但作为一个合格的上位者,都不应该对他们有什么偏见。
他们就像是水,因势利导即可。
在新政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天下人都参与进来,百姓如此,世族更是如此。
有很多事情,还真就得世族牵头去办。
兖州变革,就在眼前。
几乎每隔一天,都变一个样子。
天下人无不侧目。
而五国之人,更是如坐针毡。
尤其是五国之主,他们看着兖州的今天,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明天,一股浮躁的情绪,弥漫了五国。
有消息传出,说是五国之中,有不少人,都已经动了心思,有了如曹猛一般,直接归顺大周的心思。
但这些消息却都是空穴来风。
但此刻这个风靡京城的消(bfdh)息却是不同,这个消息最初,是从读书人的群体之中传播出来的。
消息的内容,足够惊人。
齐王田双,久闻叶宁能言善辩,才高八斗,有古之圣贤之才德,于是盼望叶宁往齐国一行,齐地无数儒生翘首以盼,就连孔府,也扫榻以待,希望叶宁能够到来……孔府家主,当代衍圣公孔礼,更是放下话来,要和叶宁一叙,若叶宁能辩的过他,那么齐国即刻起就会归附!
这个消息乍一看,似乎还挺客气的。
但是却经不起推敲。
若是仔细推敲起来,不难看出其中隐藏的深意。
齐国这是不甘心就这么归降,所以要和叶宁辩论一番啊!
说起来,家国大事,通过一番辩论来解决,绝对显得有些儿戏了。
但事实上,这恰恰是现实情况,参照历史来看,像是这种通过嘴皮子就完成大事的情况可不再少数。
齐国使臣将消息带到了京城,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是一种挑衅。
“看来,齐王还是不甘心归降啊,竟然想出了这种办法。”
“我倒是能够理解他,齐国国力只是一般,连魏国都归附了,齐国肯定不敢再战了,战又不敢战,投又不愿意投,于是就只能想出这种折中的法子。”
“这也叫法子?我却觉得可笑,叶大人何等人物,那可是上古圣贤转世,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庸碌之人,也敢和叶大人辩论?这是自取其辱!”
“话虽如此,但仍然不可大意,孔礼乃是当代衍圣公,学富五车,圣人之后,在士林之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声望,昔日天下读书人往往都以孔府之令为金科玉律,叶大人纵然天纵英才,但毕竟年少,怕是没有孔礼这般有经验,要知道他这个年纪,早就是个老江湖了。”
“那又如何?我还是相信叶大人。”
“也不知道,叶大人会如何应对此事!”
京城之中,无数人都在议论。
没办法,这件事情本来就是大事,而且又牵扯到了叶宁。
很难不牵动人心。
但最为热议中心的叶宁,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却是出人意料。
“孔礼是谁?”
没错,叶宁一脸懵。
他压根不知道这位所谓的孔府后人,是个什么玩意。
这一次他身边虽然没有蔡向高,但却有魏文通在。
哪怕只是一介武夫,但也有常识,苦笑说道。
“大人怎能不知道孔老先生?他可是当代衍圣公,圣人之后啊……”
魏文通将自己知道的说了出来。
孔府大名,天下人人皆知。
毕竟那可是圣人的府邸,无数岁月以来,人们通过口口传颂,纸笔记录,早就已经将孔府抬高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
“原来如此。”
叶宁明白了,然后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不去!”
什么孔府后人,什么衍圣公。
叶宁管他是什么东西?
在叶宁看来,这不过就是一个仗着祖先荣光,自以为是的腐儒而已。
和他辩论,那是浪费口水。
再者说,哥们我很闲吗?
我哪有那么多时间跟你齐国扯淡。
现在魏国归附,五国是砧板上的肉,对于大周而言,什么时候切这些肉,都是可以的。
双方本就不再一个层面,我何必跟你废话。
若你齐国识相,早早归降,或许还能弥补一些罪过。
但你搞这种手段,就只会让叶宁厌恶。
对于冥顽不灵者,不必多言,自然用强制手段解决便是。
魏文通并不意外叶宁的反应。
他作为叶宁的老部下,可是清楚的知道自家的顶头上司自骨子里就不存在什么敬畏之心。
孔礼刨除掉那些光环之外,不过是一介老朽罢了,若是叶宁把他当一回事,那反而会让他觉得奇怪。
所以魏文通也不劝什么。
直接就退下了。
因为在他心中,同样也觉得,孔礼没有资格和叶宁辩论。
区区孔礼,算个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和叶大人相提并论?
但有的时候,树欲静而风不止。
叶宁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还真就要去一趟齐国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收到了魔宗的来信。
是裴语涵发来的信函。
信上的内容,只有简单的一行字。
“东海之畔,雾岛之上。”
简简单单的的八个字,再也没有说其他。
叶宁甚至都无法分辨,裴语涵到底是遇到了坏事还是好事。
但他无法拒绝。
因为承诺。
昔日分别之时,自己就曾经答应过裴语涵。
下一次,要去找她。
裴语涵如今传信而来,显然是要叶宁履行诺言。
不过她肯定不是为了让叶宁履行诺言所以才呼唤他,定然是遇到了什么必须要叶宁参与才能解决的大事。
不然的话,以她的性格,肯定是不会开这个口的。
东海,位于齐国。
齐国临近海洋,要去东海,肯定是要经过齐国的。
所以叶宁思忖少许之后,也就做出了决定。
“传令下去,我要往齐国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