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冷么?要不,我把窗关上?”
说话的是新雇的婢女小花,宿州本地人,老实本分,干活很利索。
李絮摆摆手,扯了扯身上加的薄袄,哑声道:“不用了,本来就只开着这么一扇,关了就太闷了。”
小花从善如流,过来把汤盅放下:“这是今天的药膳汤,姑娘趁热喝了吧。”
李絮脸色扭曲了下,不着痕迹偏了偏身体,却避不开那股熟悉的药味往鼻子里钻。
其实,这药膳汤不能算难喝,可架不住天天下午都来这么一遭,晚上还要加一碗汤羹。她总感觉自己最近胖了,偏还不能不喝。
不喝的话,小花就会祭出她日益习惯的话术:“啊?可是,这是表少爷要我炖的,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一次都不能少呢。还有玄姑娘,她也交代我要好好照顾您。他们远在嵩阳,没法时时见着您,肯定牵挂得紧。您要是不肯吃,伤好不了,表少爷怎么能安心读书,玄姑娘怎么能……”
总之,这跟“你不好好读书/考不到好分数/上不了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找不着好对象/买不上房子车子/最后只能上街捡垃圾”的逻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眼看小花一脸严肃地旧话重提,李絮忙捏着鼻子把汤喝掉,因为太急还差点呛到。
“咳咳,好了,喝完了。”
小花心满意足地端着空碗去洗,李絮揉揉太阳穴,继续坐回去描摹图纸。
正如小魏鲤猜测的
那样,她先前拖着不回新平,就是因为怕被雨阻在路上。如今暂时留下,除了怕魏广仁王氏他们担心,主要还是为了不耽搁治病。
毕竟路上条件艰苦,再好的马车也比不过配套齐全的宅子,能保证一天三顿汤药定时定点入喉。大夫也说了,这嗓子确实得抓紧时间治,拖得越久不好根治,容易留下后遗症。
现在,喝了十来天药的她已经初见成效,说话不再只能发出可怜巴巴的气声,但也没完全恢复,还是个略微低沉沙哑的女中音,估摸着最少还得吃上半个月药才能好。
宿州的地理位置还不错,又有合作伙伴明家在,李絮也不急着走,等乾县的事情一结束,索性在宿州赁了处宅子住下,边养病边忙着挣钱。
停雨后,被阻断多日的交通线恢复正常,袁家商队、补给后勤人员陆续抵达宿州,她才慢了不知多少拍看到袁老爷写给她的信,大致说了下宜兴茶园的情况、以及囤粮的进度,诸如此类。
虽然已经时过境迁,袁老爷信中也没写太明白,但从对方胸有成竹的口吻中来看,李絮能猜出,他从南边买的粮食绝对是天量级别,接下来照应宜兴县附近一带不成问题。
茶树性喜潮湿,但,三月以来雨水过多,对茶叶品质也是个考验。
好在李絮离开宜兴前就知道会有这道坎,提前让宜兴的茶农们加强了下茶山的水利系统,尤其侧重排水这
块,雨水过后及时施肥,补充土壤营养成分。这样一来就能保证茶树新梢叶片长势良好,味道又不会太过淡薄。
明家做了多年茶叶生意,自然知道雨水过多的害处,但他们并不精通水利系统设计,对精细化施肥也不擅长,多数时候也只能听天由命。这次暴雨不断,明老爷等人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今年上半年的茶叶生意估计要打个对折。
滞留在乾县时,李絮就趁机请玄青出手,帮忙设计一套更精妙的茶山水利图纸,而后回到宿州,便以这个为筹码,再与明家谈下新的合作契约。
后者果然欣然答应,直接将合作开启时间提前。
毕竟在这行浸淫多年,明家养的茶农茶工数量惊人,其中不乏死忠党,这些人刚好就派上了用场,从各处茶山被召集过来跟李絮上技术培训课。主要就是炒茶,其次则是茶园管理上的一些科学小技巧,仅限于李絮记得的那些。
杭家其他人本来对合作一事颇有微词,觉得就一个制茶法换那么多银子、今后还要白白给地方分成,简直是赔本买卖。但,等李絮“无意间”透露自己还知道好几种截然不同的制茶法,甚至拿出红茶样品来之后,反对声立马偃旗息鼓。
这是李絮之前在宜兴时避着人悄悄捣鼓出来的几两红茶,除了做好后给袁老爷尝了尝外,就专门备着在这种时候拿出来糊弄人的。
跟绿茶制作工艺不同
,红茶不需要杀青,却必须经过萎凋这一环节。最简单的法子就是把鲜茶叶搁室外晒太阳,得晒到叶尖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梗折不断、叶脉呈透明状态才算合格。而后便是熟悉的揉捻环节,最后则是发酵,将揉捻好的茶胚装在篮子压紧,盖上温水浸过的发酵布,三个时辰左右后烘焙烤干即成。
绿茶色泽碧润,香气清新怡人。红茶却是汤色红艳,同时清澈透亮,香气馥郁浓厚。两者各有各的优点,绿茶保健更佳,红茶性温暖胃,难分高下。
刚好,杭家掌握了话事权的人里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而中老年人脾胃相对虚弱,红茶的属性就注定它更能俘获这些人的心。
他们也很容易能联想到,支撑着茶叶市场的顾客们当中,中老年人不在少数,尤其是京城那些高官,又有几个是年富力强的?
杭老爷想得更深一些,已经在暗暗琢磨怎么钻合作契约的空子为自家牟利了。
比如说,契约上只规定要定期报账、不得隐瞒、按约定付分成金、不能转让炒茶技术给他人,以及新入手茶山需要告知合作伙伴、茶叶定价需要彼此通气,等等,可没规定说不许他抢先一步快马加鞭将这等新茶送往京城送礼呀!
京中的大人们大多有吃茶的习惯,听说那位已经告老还乡的贺太师还是个茶痴,次辅姜大人也爱茶,回头往姜府一送,岂不是就能轻轻松松搭
上线?
杭家其他人没想这么多,只希望能把第二种制茶法也弄到手,接下来这一茬茶叶就能推出两种新茶上市。
李絮没答应。
绿茶都还没卖出承安府呢,急什么,红茶至少要等四五月再推出。
夏茶品质不如春茶,制成绿茶口感就要比明前茶大打折扣,但若制成红茶,因为工艺不同,吃起来品质差异就没绿茶那么大。
为了效益最大化,不如将接下来这一批雨后茶全制成绿茶,回头夏茶再全部制成红茶。
许是被红茶勾走了心思,明家还很有诚意地先付了一笔技术转让金。
不多,只有五百两,但足够李絮在宿州过很久滋润小日子了。更别提大头还在后续的合作分成上,袁老爷又特别识趣,一早就表明,技术转让金都是她一个人的,他不跟她争。
然而,这五百两还没来得及捂热,这边又往明家人身上花出去不少钱。
李絮打听到明家在宿州附近有个仓库,里头压了一批货,刚好有部分是去年的陈茶,量不算太大,但给四方楼应付一阵子足够了。
她果断仗着合作伙伴身份去讨了个友情价,吭哧吭哧运回四方楼。
当然,这走的不是李絮的私账,而是四方楼的公账,但对明家人来说就有点左手倒右手的味道。
用一批旧茶叶换来未来茶叶市场当龙头的可能性,这笔交易不亏。
明家人虽然猜到她买这些茶叶的用途,却没有不卖的理由,一来
算是物尽其用,二来也不妨碍他们暗暗让人研究四方楼的奶茶制法,回头复刻过来自家挣钱。
有点狡诈,不过,他们理直气壮得很,反正契约上没写这一条。
宁子成也跃跃欲试掺了一脚,不过他没那么大胃口,只跟李絮签订了一年期的合作协议,有点像是代理销售,但仅限于部分地区。
他接下来的主场会放在南边,而袁家产业更多集中于北方中原,这也算是优势互补,省去前期铺渠道的麻烦。至于一年之后是否继续合作,还是得走一步看一步。
茶叶生意的南北方各州府布局初见雏形,琐事自有其他人去办,李絮闲下来就有点无聊,刚好手里有钱,决定自己开间新铺子来玩。
手底下这几张在外人看来花里胡哨、不知所谓的图纸便是新铺子的起点产品。
","downloadAttribute":"1","onlytentHide":"0","preChapterUrl":"/r/553055881/?z=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4&cm=0000&z=1&is_np=1&purl=https%3A%2F%2F.cmread.%2Fr%2F553055881%&vt=3&ftlType=1&onlytentHide=0","chapterId":"561365938","summaryUrl":".cmread./sns//l/forum/?bookid=553055881","ChapterUrl":"","downloadAttributeByChapters":"1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