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公夏侯婴乃汉室功臣,其自高祖微末之时便追随高祖身旁,高祖得以混一宇内,滕公亦出力不少,故高祖登基称帝,便封滕公为汝阴侯,为开国侯之一,位仅次于萧何、韩信、张良等汉初三杰。
滕公去世后,朝廷定谥号为‘文’,其功业彪炳,可谓人所共知,其名更是录于太史公《史记》一书中,真可谓名留青史,后人永志。
君既是滕公之后,扶助汉室,自是正理,若能扶助陛下再兴汉室,尽复祖上之功业,更是一宗美谈,青史之上,或会留有一位予君。”
“不敢负丞相如此厚望,楙自今日起,定当殚精竭虑,为汉室效忠。”
“君拳拳之心,吾已察之,日后自不能以外人视君,未知君可有表字?”
“禀丞相,楙表字子林。”
“子林,子林,这字不错。‘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乃是当年汉武帝建立羽林军之时的寄望,望子林以后亦当常思此句,为大汉尽忠,不负‘林’字之意。”
“楙定当谨记丞相今日之日,绝不做有负汉室之事。”
“如此甚好,此处并不适宜议事,子林,吾十五万大军便不进城,免得惊扰城中百姓,吾只领三千人进城便是,汝且在前头带路,吾等回至营中再作详议。”
“诺。”夏侯楙答应一声,便领人在前面带路,往大营而去了。
诸葛老大吩咐完夏侯楙后,便接着向我说道“幼常,过来与吾一同回营,吾正好有事向汝问询。”
我听了诸葛老大的说话,便命人牵马过来,策马缓缓走在诸葛老大身旁,等着诸葛老大的问询。
诸葛老大却并不说话,只示意我再靠近一点,我便依言靠向诸葛老大,只比他落后了一个马头的位置。
诸葛老大见我靠得足够近了,便低声向我说道“此次得以收复长安,幼常功劳匪浅,为师甚为宽慰,只是不知,夏侯楙究竟是否真心归汉?以及潼关那边现在如何,文长那边是否顺利?子均又是否与文长顺利汇合?”
于是我便将夏侯楙自投向我军后的种种作为,一一向诸葛老大详述了,诸葛老大听完后,随即说道“如此看来,夏侯楙甫开始或许不是真心投向吾方,但其后种种行径,显已逐渐归向吾大汉,况如今长安已归吾大汉,料夏侯楙回魏之路已断,以后只能安心为吾大汉效力了。
古贤有云‘既来之则安之。’,今日之后,幼常便无须再派人护卫子林了,让其彻底安心,好好为兴复汉室之大业努力吧。”
“老师高见,学生谨受命。”
“潼关如今究竟如何,文长可有军报传回?”
“魏将军那边已派人回报军情,魏将军以夏侯太守之军令,取得潼关守将信任,顺利率军进入潼关,只是在控制潼关各处要害地方之时,引起守将怀疑,魏将军当机立断,即时斩杀了潼关守将。
现今潼关之中,魏将军经已控制了大局,只是魏将军兵力尚为不足,无力镇压住潼关里面的魏兵,所以潼关尚未变易旗号。
今日王将军经长安再往潼关增援,以王将军之机警,定能顺利与魏将军取得联系,届时魏将军得王将军之援兵,足以镇压潼关上下,只要把关内的魏兵全数押送回长安,潼关自能安稳落入吾大汉手中。”
“嗯,幼常见事明白,如此为师亦能放心,相信凭子均手上之三万兵马,足以助文长得建全功矣。
待潼关大定,关中之地,便算是重归吾大汉手中矣,如此,此次北伐,可算是大功告成,为兴复汉室奠定根基矣。”
“老师所言甚是,学生在此先恭贺老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