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章 谋主变诤臣
    魏征这样做,虽然有与皇帝争名的事实,但是李世民并不能将这个理由宣之于口,故只能借其涉及太子谋反之事以作惩戒。

    魏征与李世民合作演了这么多年戏,缘何还要这样做?这可是差不多等于把李世民架在火上烤了,要知道李世民本来就因为“玄武门之变”这个污点怎么洗也下不掉,故此才立志做一个英明神武的绝代皇帝以洗刷“弑兄迫父”这个污名。

    为了完成这个心愿,李世民可谓极端自制,能忍人所不能忍,就算魏征当面顶撞他,他也会笑呵呵地全盘接收,然后表示自己会依照谏言改过。

    如今被魏征这样一搞,李世民不爆炸就有鬼了,甚至如果换成隋炀帝杨广那种人,估计诛了魏征十族亦不为奇。

    魏征冒着这种随时触怒李世民的危险,还要如此这般做法,归根究底,就是魏征对李世民给予的“诤臣”这个角色,心里并不是很满意的,因此才暗地里将自己如何劝谏李世民的事,向史官透露,期望自己将来能名留青史,成为一个名臣。

    要知道魏征原是瓦岗寨李密手下的谋士,跟随李密归唐后,便毛遂自荐,劝降了当时还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的徐世绩(后来因功被赐姓李,改名为李绩),凭着这个功劳,引起了李渊和李建成的重视。

    然后李建成召魏征为太子洗马,魏征成为了李建成的谋主,差不多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在李世民那边的角色。

    而这个时候,李建成遇到了一个大难关,就是李建成虽为太子,但建立唐朝时立下的功绩不如李世民,世人都言李世民才具胜过李建成。

    因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并不安稳,而恰逢此时,刘黑闼勾结突厥,借兵进犯山东,欲收复旧主窦建德的故土,与唐朝分庭抗礼。

    魏征看准时机,说动李建成主动请命,领兵出征,建立军功以固太子之位,而李建成听从魏征的建议,向唐皇李渊请命,李渊这时亦深感秦王李世民尾大不掉,恐有隋炀帝之祸,于是亦爽快下令,并让李建成率精兵猛将往山东拒敌。

    李建成在魏征和一众猛将的辅助下,顺利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一时声威显赫,顿时风头盖过了秦王李世民,太子之位得以重新稳固。

    而此事之后三年,李世民就冒险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可见李建成在魏征的辅助下,已经巩固了自己太子的地位,并不断蚕食李世民的势力。

    这才把堂堂天策上将、总领唐朝兵马的秦王李世民逼上绝路,不得不背水一战,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发动了史上罕见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李渊立为皇太子,并将军国事务尽数委予李世民,李世民成为了无名有实的一国之主。

    而此时的魏征,为了生存和发展,估计早已心有定计,知道自己这种身份,一定不能成为替李世民出谋划策的谋臣,便退而求其次,扮演了李世民朝廷中“诤臣”的角色。

    由李建成的谋主这一高光角色,变成了李世民的“诤臣”这种不讨喜的角色,估计魏征心底里也是充满不甘的,故此才会有将自己所奏谏言交予史官观看,望其记录于史书上的的举动。

    如此与皇帝争名的举动,只是被推倒墓碑,而没有遭到灭族之祸,总算是李世民顾忌自己的名声,或是顾念魏征这么多年配合自己的旧情。

    不过被堂堂皇帝悔婚,而先人的墓碑也被破坏,估计魏征家族也是度过了一断十分黑暗的时日的了。

    所以说,历来与皇帝争名于世者,多半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臣下应当谨记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