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4章 番外三 兵部尚书
    作者有话要说  注1根据明清官制杜撰的。

    作话里是赠送的=w=

    与皇后“谈心”的内容,在贾瑚温柔又强势的攻势下,王熙鸾终究还是一个字不落的告诉了他。

    “你现在都知道了……”王熙鸾张口轻喘,“那你要和我分房睡么?”

    贾瑚眸子一暗,并不答这话。

    他将脸深深埋进王熙鸾的发间,深吸一口气,嘴唇在王熙鸾耳边厮磨“鸾鸾,是我服侍得不好吗?”

    王熙鸾黛眉微微颦起复又松开。她眼神飘忽向下看,脸越来越红,眼睛越来越水润,最后将身子缩进被子里,只露出一双眼睛。

    “鸾鸾,我服侍得好不好?嗯?”贾瑚将她连被子一起裹在怀里,指尖上的湿意就这么洇在了锦被上。

    熟悉的气息在上方越来越近,王熙鸾却忽然不想再这么被动了。

    她坐起身反客为主,可贾瑚乖乖躺下,眼睛里除了些微的诧异竟都是期待,又让她更恼。

    “你怎么……”才说了几个字,王熙鸾就觉得脸热,她清清嗓子,“你怎么不叫我……”

    ……说不出来。

    王熙鸾咬住嘴唇。

    帐子里光线昏暗,王熙鸾却能清楚看见贾瑚的眼睛越来越亮。

    “想要我你叫什么?”贾瑚一手支撑,半躺在床上,语气又轻浮又可恶。

    看王熙鸾掀帐子要跑,贾瑚长臂一伸,把她拽回怀里,又让她坐在他身上正对着他,与她鼻尖相抵。

    他们呼吸可闻。

    “等你长大……”贾瑚将嘴唇贴在王熙鸾的嘴角,又堵住她的呼吸。

    他胸膛里传出畅快的笑,“我就再叫你姐姐,好不好?”

    ……分房睡终究是没成。

    四月初一,  皇家出孝。半月后,陛下封先帝三公主为文清长公主,赐翰林院庶吉士温修昀为长公主驸马,  由礼部择吉日完婚。

    由此,京城内外皆知陛下登位两年有余,  对定安公府信重丝毫未改。

    让前程大好年才弱冠的翰林院庶吉士做文清长公主驸马,  陛下一向爱才,应不会舍得从此让温庶吉士总居闲职。

    只是众人心中一算,  定安公府现内有二品兵部尚书并三位少年将军,  还有靖宁公主与靖安侯这一对手握大权的女儿女婿,  外有三门二三品大员的亲家,  与吏部林侍郎、工部霍尚书皆往来甚密,如今又添了一对公主驸马,几家姻亲密友甚多,光靖安侯生母,荣国公府一等神威将军夫人的三位兄弟便全都在朝为官,其长兄还是任直隶巡抚,他家的威势也太盛了些。

    但在有人直谏圣上,不可对靖宁公主定安公等宠信太过之前,陛下便于早朝时在太极殿宣旨,  调定安公出京了。

    “封定安公兼兵部尚书王子腾为定西大将军,主持陕甘青一带攻防战事,有调用三省粮草兵马之权,  于五月前离京就任。兵部尚书之职由靖宁公主王熙鸾兼任。”

    王子腾王熙鸾领命接旨。

    不论表面上安静无声的含元殿内有多少暗流涌动,  但王熙鸾心里明白,她今日能得这兵部尚书之职,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恰到好处,  缺一不可。

    她任正三品仪鸾卫指挥使两年有余,与陛下君臣相得,互相信任,她还算是从陛下未登基前就跟随陛下的人,自认在满朝勋爵大臣中算是陛下最信重的几人之一。

    她未从科举出身,而六部之中,恰只有兵部尚书一职常是由武将调动担任,并不需进士及第,反是军功和军中履历更为重要。

    恰好,她身上的军功说多,不算太多,说少,却又有那年除夕率军救驾,这两年补充仪鸾卫人手,捉拿奸细叛逆、探查敌情等功。另外,工部已交兵部和各军中使用的新式火·器、工部正在研制的海船、户部发往京畿试种的新苗等,也让她的履历上再添许多功绩。

    她才刚及笄之年,身上功劳已比在朝大部分官员还多,足矣名留青史了。

    又因陛下调王子腾为定西大将军,是欲在十年之内平定西陲,安定民生。行军作战,粮草兵器为先兵部总掌各地军粮军饷后勤,王熙鸾乃王子腾亲女,她任兵部尚书,能保证征西军的一应后勤不出差错,还能以仪鸾卫之力,清除兵部贪腐之人。

    三百员仪鸾卫已经补齐,几个副手也能独当一面,王熙鸾正能腾出手来,专心兵部之事。

    在陛下的打算中,贾瑚是要调往文官一派的,王佑、王佩、王仁都军功资历不足,所以这兵部尚书之职,便自然而然落到了王熙鸾头上。

    此时,王子腾任征西大将军,手下将有二十万余边关将士,王熙鸾任仪鸾卫兼兵部尚书,贾瑚任京营九门提督,若他们翁婿三人起了反心,立时便能威胁到皇位——

    陛下的下一道旨意紧跟而来。

    “靖安侯贾瑚调工部左侍郎,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之职由总兵赵业接任。”

    贾瑚接旨。早已有太监骑马出城,往西陲去给赵业——便是那个除夕同贾瑚王熙鸾一起有救驾之功,后晋总兵,在西陲守边两年有余的赵总兵——送圣旨去了。

    九门提督为正二品,工部侍郎为正三品,此次调动,贾瑚虽是降职,却是由武转文,看起来不算吃亏。可九门提督麾下足有八万将士,掌京城守卫,其地位便是比吏部户部尚书都稍微高上一些,工部侍郎却只是工部副手,落差便不可说不大了。

    但在满殿人的注视下,贾瑚面上眼中并无丝毫波动,有的只是对陛下和圣旨的恭敬。

    皇上高坐龙椅,看到此景略有些走神。

    分明是子湛自愿调至工部,好让昭英做兵部尚书更顺些,怎么这些人又开始疑是他要离间夫妻翁婿了?

    真是……

    从来都是臣子替君上遮错,到了他这,倒是他做皇上的替臣子遮掩,被人误会。

    也罢,昭英和子湛确实值得他如此。

    贾瑚接旨后,又有几道调任旨意由太监之口宣出。

    “吏部侍郎林海,调任两淮巡盐御史,加都察院右都御史。”

    巡盐御史只为正七品,而都察院右都御史为正二品,一般来说,若六部高官调往各地为低品御史,陛下都会给都察院御史的加封,便于御史行走。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皆为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为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为正四品,左御史为掌都察院诸事的实职,右御史皆为虚衔,再下还有十九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监察工作。(注1)

    吏部侍郎乃正三品,但林海今次得加正二品右都御史衔了,等他立功调任,便至少是从二品的实职了。

    他今年正是四十不惑的年纪,便得了正二品,将来入阁位极人臣,已是看得见的了。

    诸人火热的目光又暗暗瞥向林海,思及便是林家子嗣不丰,到现在林海也只有一个嫡出的女儿,可偏他又是靖宁公主和靖安侯的先生!听得林家那女孩儿两三岁起便被养在靖宁公主膝下,两人情分堪比亲姐妹,如此下去,将来林家能再出一个靖宁公主一般的女子也不是不可能!

    靖宁公主虽是定安公的女儿,可却比十个儿子都强!若他们也有此等运气,有这般能干的女儿,还何愁家中子嗣不争气……

    两淮巡盐御史任地在扬州,倒不知林御史和他夫人是否舍得把独女留在京里。

    好容易熬完这一日,从衙门出来,林海出门上车,赶着催车夫快行回到府里。

    贾敏早听得了旨意,林海回来,她并不问出行安排,头一句便是“黛玉是留在京里,还是……”

    林海闻言一叹,携贾敏之手往院内行“今日瑚儿鸾儿都来找我,说若要把玉儿留在京里,他们必会精心照看,让你我不必但心。”

    贾敏叹道“鸾儿下午还特来了咱们家,和我也说了这事。其实,我不担心黛玉受委屈,我只是……”

    “你我到了这个岁数,只有黛玉一个,你舍不得她,我又何尝舍得。”

    林海扶着贾敏行过抄手游廊,到了屋门前,贾敏却不入屋内,就站在廊下,问“你的意思是,想把玉儿留下?”

    “让玉儿跟你我一同南下,是能和她朝夕相见,陪她长大。只是我想,你我能教玉儿什么,玉儿跟着鸾儿,又能学到什么?”林海心情十分复杂,他用眼神命服侍的人站远,又靠近贾敏,放低声音,“近年私盐猖獗,国库不丰,陛下派我南下,是想让我好生整治一番两淮盐商。我必不会有太多时间在家,你也免不得俗物缠身,黛玉终究还是要寻先生来教。叫读书的先生好寻,合适的习武先生却哪里去找?”

    贾敏暗暗叹气“我知道,鸾儿那里的先生皆是宫中出来的饱学女官,习武先生不是公主府的亲兵,就是仪鸾卫里的人,还有那些姐妹同她一起,比跟着你我要更好。”

    “我……只是有些舍不得。”想及未来一年甚至数年——巡盐御史的任期一般只有一年,但陛下既要林海整治两淮盐商,想必不到成功不会回京——都见不到女儿,贾敏的泪水便不由浸湿了眼眶。

    林海把贾敏拥在怀中,安抚的拍着她的背,心中也甚觉酸涩。

    等她情绪稍缓,林海才又开口“其实把玉儿留在京中还有许多好处。”

    “靖宁公主府里住着多少姑娘,有薛家的女孩儿,贾家的女孩儿,史家那父母早丧的女孩儿今年也被接去了,不算咱们黛玉,也有四五个人。鸾儿便是女孩儿,一向肯疼妹妹侄女们,咱们玉儿便和鸾儿关系算是最近,一旦几年不见,怎比得上人家日日都见的?”说这话时,林海不自觉蜷缩了手指,语气里有几分不自在。

    贾敏也略带着诧异看向林海。

    “别这么看我了。”林海苦笑,“你我就她一个女儿,怎能不替她打算?玉儿还不比那几家的姑娘,都有兄弟姐妹,若你我都不在世上,她除了鸾儿瑚儿之外,还有谁能依靠?林家已经没什么人了,宁荣二府……”

    “宁国公府能少惹事就不错了。”贾敏接了话,“荣国府……母亲年事已高,近两年早已不管事了,大嫂子倒好,凤丫头和琏儿也是好的,可和鸾儿瑚儿比起来,便……”

    荣国公府与林黛玉的关系,既没有林黛玉和王熙鸾贾瑚近,也没有他们亲。

    饶是再舍不得女儿,贾敏心里也决定了“只怕到了扬州,尚有许多凶险,玉儿留在京中,安全些也好。”

    林海却还有话没说完。

    “鸾儿乃是世间难得能立功入朝的女子。并不是我咒孩子,便是将来她和瑚儿……鸾儿也不怕什么。你我只怕今生再无子女,玉儿往后是招婿定了的,人心易变,不是从小看到大的人,如何敢全心信他?女婿可以科举入仕,玉儿若只能在家照管家事,万一生变,便是鸾儿瑚儿助她,她又如何不苦?”

    贾敏似有所悟“你想让玉儿和鸾儿学,将来也能……”

    她心中开始激动,又仍在犹豫“可前朝并无鸾儿这般的人,本朝几十载,也只出了鸾儿一个。若无造化,玉儿如何能同鸾儿一样?况且终究科举只许男子参与,玉儿若要在朝中有个出身,便只能从武了。”

    林海只问贾敏“若玉儿是男子,不能从科举入仕,只能从武,你会不会拦着玉儿?”

    贾敏思索良久,终究靠在林海肩头,缓缓出了一口气“是我想得不明白了。”

    “就让玉儿留在京里,跟着鸾儿罢……”她话中仍有不舍。

    林海也下了决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瑚儿和鸾儿也是你我的晚辈,将来家中所有财产分为三成,瑚儿一份,鸾儿一份,玉儿一份……不说是长辈的心意,就当做是你我谢瑚儿鸾儿的礼罢。”

    在王熙鸾贾瑚领着黛玉,于城门口送别林海贾敏时,三人都不曾知道林海和贾敏对林家家产的决定。

    王熙鸾替黛玉拭去泪水,笑道“玉儿好好学骑射,等你再大几岁,不管师父师娘在哪里,我都许你过去寻他们,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