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保住军权,能在太尉哪儿过关,这是赵文翙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可既然太尉如此看得起他,赵文翙必须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以报答太尉的知遇之恩。
部队地方榆关外二十里的官道上,赵文翙命令扎营,以官路为前营,向两个山体延伸,全军成品字型布防。又并将交割来的契丹老弱,全都放在前军中。
让城关上的契丹人,投鼠忌器,不敢前来劫营,这也是太尉,把他们交给赵文翙的用处之一。
对榆关的地形,赵文翙心里门清,即便是闭上眼睛,他的脑子里也能汇成城关的一草一木。所以到来之后,他并没有急吼吼的发起进攻,而仅仅是摆足了架子。
榆关东侧十里的山坡,赵文翙带着几员将领观察地形,坡下也就几十名随行的亲卫,可谓是轻装简从。
不过,这也不奇怪,了解赵文翙的人都知道,这家伙打起仗来就是个疯子,他从来都不认为,杀他的刀,敌人已经造出来了,所以亲兵带的少,也很正常。
“榆关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地形险峻,易守难攻,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不为过分!”
“诸位都是我营州都督府的骁将,你们应该清楚,打这种仗,要么用人堆,要么用巧劲儿!”
“本帅,在太尉那可是拿脑袋作了保证,全歼榆关守敌,活捉宗怀昌。你们都说说,怎么办吧!”
用人堆肯定是不可能的,别说赵文翙没有那么急功近利,就是他们自己也不干啊!死的都是他们的兵,朝夕相对的弟兄,人不是牛羊,谁也不会让部队,白白的去送死。
“赵帅,榆关地形险要是没错,可也不是没有完全没有弱点。榆关北面-飞磨岭,荆棘丛生,乱石遍地,从来都是死地,绝地,所以即便我军,也从未再次驻兵!”
“末将愿意率领一部,轻装简行,并懈怠大量的火油,在飞磨岭上,伐木以投石机,完全可以俯视整个城关!总是,那里的契丹人多,便向那里投掷!”
说完这位是叫裴光庭,是闻喜公-裴行俭之子,是前年从禁军中调到营州军,别看年纪不大,可却是中郎衔。
赵文翙一直以为,这小子平时蔫声蔫语的,一定是太尉看在他父亲的面上,才赏的官儿。可今儿这份真知灼见,的确有可取之处,最起码赵文翙现在看他顺眼多了。
“好,裴将军少年英雄,飞骑卫出身的将领,果然不凡!”
“裴将军都率先垂范,那你们呢?有什么好建议?这个时候就不要揣在肚子下崽了!”
剩下的这些人,可都是营州军的老人,要是让一个娃娃比下去,那他这个副都督的脸,也就没地方搁了。
“赵帅,城关南墙在上次的交战中,已经出现了缺口,契丹人擅长骑兵作战,并不擅于守城和修缮,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我军可借助现有的投石机,以巨石投掷撞击,扩大缺口,如此可不必在城门,箭垛等处,耗费太多的人命!”
都督府护府长史-曹鹰,揉了揉下巴,将他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多开辟一条进攻方向,就能撕扯一部分兵力,这对正面作战可是有着很好的支援效果的。
曹鹰开了一个好头,他这话刚说完,宁远将军-郑耀把话结了过去:“榆关城关之坚固,自然不比多说。不管怎么开辟进攻通道,正面进攻都是少不了。”
“想保持进攻的力度,又想降伤亡降到最低,所以这次的攻坚战,就必须改变以往投石机,弓弩部队进攻后,步骑发起冲锋的死板打法!”
“末将以为,以一部分投石机转配和弓弩手,配备正面部队,在整个进攻过程中,不间断的攻击,直至我军攻上城关为止。”
说的更形象一点,郑耀的意思,就是把投石机架在步兵的肩膀上,在最大限度上进行掩护。不过这种战法也有缺陷,稍微有一点协调不好,那就是要砸到自己脚面上的。
一旦有了后顾之忧,进攻的军队就是迟疑,就不坚决,这榆关就拿不下来。可郑耀的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谁让这榆关的地形太过险要呢!
“不错,不错,集思广益,这办法不是都挺好的嘛!一个个都在本帅面前装,还装的挺像那么回事!”
他们能想到的,赵文翙自然也能想到,之所以让他们说,一个为了让这些家伙作到心中有数,对于榆关,太尉和他都是志在必得。
二嘛,就是要在最大限度降低伤亡,榆关已经有六千冤魂了,再白死一个,都是他们这些做将军的罪孽。
“打仗!打仗有不死人的么?前怕狼,后怕虎,趁早脱了军装,回家抱孩子去。老子可没那么多粮食,养酒囊饭袋。”
“但郑将军的顾虑也有道理,这次本帅亲自指挥弓弩部队,将误伤的数量降到最低也就是了。”
说完这话,赵文翙找几人叫到身边,蹲下来用剑画了一个简易的城关图,将他们未想的地方,及进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一一摆出来,讲明白。
号角和战鼓声一起,他可就没机会与诸位叮嘱了,那时候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为了此战不出纰漏,赵文翙必须在开战之前,把事跟他们摆明白了。
“记住,不要死打,要活泛,东头拿不下来,就打西,反正不要把进攻的速度降下来。”
“在保证进攻压力和速度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杀伤敌人,抢占城墙。只要攻下城墙,这仗基本就没有悬念了。”
“城门夺下来后,要派专人守住了,直至陌刀兵冲进去,才可以调到其他方向进攻。”
“还有最后一点,给老子活捉李失活和宗怀昌,老子要亲自压着他们到太尉面前,点天灯,活扒皮!”
说完这些,赵文翙还特意吩咐负责投石机的将领,将那些契丹军卒的家眷,一个不剩,全部投掷到城关之上。
一是为了碎胆,震慑敌军军心;二来,让他们一家团聚,上路不孤单;这三嘛,就是为那六千兄弟和百姓报仇!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