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0章 到华山
    当陆炳战战兢兢地考虑如何隐瞒消息,如何处理善后事宜的时候,封舟已经骑着一匹骏马,离开京城,向南疾驰而去。

    回想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十年时间,十年经历,恍若隔世,又仿佛一切都在昨天。种种神奇玄妙,不一而论。

    当日他在华山绝顶传道十日,最后忽然心潮涌动,不由得踏足云海,随即身边景物大变,等他清醒之时,发现已处于中原边关,周围的汉人百姓也不再是留辫子的被奴役者。原来他转世到了明朝时期。

    时正德十一年,大同游击江彬因贿赂钱宁,得到正德皇帝信重,提拔为外四家军统领,却在赴任路上杀良冒功,结果被封舟撞到,遂将江彬及其亲卫全部诛杀。

    他惊讶的发现,这未来的正德佞臣江彬,竟然长得和他一模一样,他便灵机一动,自己扮做江彬,单身上任。

    历史上的应州之战,大明军队虽然击退鞑靼军队,且让对方数年不敢南下,但却没有对敌人以实质性的杀伤。

    而封舟化身江彬之后,参与的应州大战彻底起了变化。

    封舟先是以弓箭护身,率精骑强突,连斩鞑靼将领十八员,戮鞑靼士卒近千,致使敌军阵势大乱。

    之后明军全线突击,打破敌军,斩杀士卒三万,俘虏仅两万,生擒鞑靼小王子伯颜,鞑靼精锐尽失。

    这几年,北方草原分裂成鞑靼和瓦剌,彼此征战,内战连连,以至于竟无力南下。

    封舟积功授封平远候,升官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掌管五军大营,统领外四家军,协助正德压制臣。

    但实际上,封舟对政治毫无兴趣,他也知道根据明朝制度,此起彼伏的官体系一定会把他弄下台,是以不厌其烦。

    正德十二年春,一次狩途中,他偶然遇到岳不鸣,发现此人长得和他一模一样。

    细细询问之下,发现岳不鸣出身江湖门派华山派,是现任掌门岳不群的弟弟,此人武功平平,又和恒山定闲师太传出一段情愫,以至于世俗不容,只好远遁江湖,不幸被魔教追杀。

    这一次被封舟救下后,两人便达成协议。

    岳不鸣由封舟安排进入锦衣卫,必要时李代桃僵,代替封舟去死,而封舟则可以安安稳稳的以江彬部下、百户岳不鸣的身份进入锦衣卫南司诏狱,不受打扰的研读武道经书。

    而作为此事的回报,封舟答应他,待他武功大成之后,以华山岳不鸣的身份,让华山派重新鼎立武林之巅。

    而这三本武道经书,乃是永乐年间,为编纂《永乐大典》,总监修姚广孝向天下征求藏书,借机将这三本无上武道经书索来。

    只是岁月流逝,这三本经书安放在金陵渊阁当中,不见天日,被世人所遗忘。

    而封舟统御锦衣卫期间,通过清理厂卫的案牍库,发现了这三份武道经书,。

    以他的手腕和能力,自然可以在南镇抚司诏狱当中高枕无忧,不被打扰。

    正德十六年,天子驾崩,官体系立即向封舟发起进攻,封舟便来了一招金超脱壳,隐身诏狱,研读经书。

    直到今日,他通过在案牍库的线索,让新任锦衣卫副千户陆炳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从从容容的离开,而永无后顾之忧。

    以他的武功能耐,自然可以无惧朝廷的追杀,但让他们知难而退,岂不更好?

    封舟不愿意制造杀戮,是因为当今天子嘉靖皇帝在位前二十年,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为了天下和万民考虑,封舟还是不给大明朝廷添麻烦了。

    他还是好好地在大明江湖这滩浅水湾里畅快的玩一玩吧。

    五岳剑派、日月神教、少林、武当!

    我来了!

    ……

    华山玉女峰。

    山势险峻,树木清幽,鸟鸣嘤嘤,流水淙淙,四五座粉墙大屋依着山坡或高或低的构筑。

    掌门人岳不群和夫人宁中则站在一处平台前,监督着门下几十个弟子正在操练武功。

    众弟子的武学进程,其实都在岳不群心中,再加上大弟子令狐冲和二弟子劳德诺很有师兄风范,指导师弟们练武很是上心,因此岳不群便如儒生一般,安坐平台,手里拿着一本《论语》在品读。

    其实书上的内容他早已倒背如流,因此眼神透过书本,看着蓝天白云,忽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师兄,你怎么了?”宁中则见岳不群叹气,便过来轻声问道。

    “咱们华山派人才凋零啊!”

    岳不群轻声道:“不虞受伤严重,年纪轻轻便常年卧病在床,不同天资不够,早早去山下镖局做了镖师;不逊去世的早,不鸣……,哎,流浪江湖,流浪江湖……”

    说到这里,他语气有些哽咽,竟然续不下去。

    宁中则叹了一口气,道:“不鸣天资不高,纵然留在华山,也无力帮助我们,不过他吉人天相,即使这么多年杳无音信,也会好好的活下去。说不定哪天想通了,他就回来了。”

    “但愿如此,只是他武功不高,江湖险恶,就怕他招惹是非啊,他若是隐居起来,我倒是满足了。zh”

    岳不群有些意兴阑珊。

    “师兄,你怎么了?当年师父将华山派掌门之位传给你,曾说甚么话来?”宁中则低声道。

    岳不群道:“恩师要我发扬光大华山一派的门户。”

    宁中则道:“是啊!你既然已经担任华山派掌门,就应该迎难而上。我们华山派现在中衰弱小,但依旧自成门户,即使在江湖之中,也是数得着的名门正派,有这个底蕴在,几十年后,未必不能重新鼎立江湖。”

    岳不群展颜笑道:“不愧是华山宁女侠,豪气尤胜须眉,愚夫受教了。”

    宁中则见他已经恢复心态,不由得展颜一笑,正要继续和丈夫谈笑几句,忽然看见岳不群脸色大变,眼睛当中露出震惊的神色。

    她连忙顺着丈夫的眼神看过去,却见一人慢慢从山路上走来,他身材挺拔,面白无须,腰板如标枪一般挺立,约莫三十二三岁,赫然是岳不群的同胞弟弟岳不鸣。

    “不鸣。”宁中则失声叫道。

    岳不群手中的《论语》早已落地,他却恍然未觉,只是死死地盯着岳不鸣。

    令狐冲身为大师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早就注意到师父和师娘的神情,见状连忙看去,不由得一怔。

    他今年二十五岁,自小加入华山派,自然知道师父有一个弟弟叫岳不鸣,因天资不高,一直隐居江湖,已经有十几年没有来华山了。

    小时候见过这位师叔,但时间久了,几乎淡忘了。

    但他依旧却一眼看出,来人正是师叔岳不鸣。

    他是大弟子,向来由他出面应付来客,这岳不鸣虽然也是华山派之人,但这么多年没有现身,所以令狐冲当仁不让,便大踏步走了过去,躬身行礼:“令狐冲拜见师叔。”

    封舟扫了一眼冲他躬身行礼的令狐冲,见他礼节端正,面色方正,丝毫没有轻浮油滑的态度,很是满意的点点头,笑道:“冲儿,这么多年没见,你倒是记得我。”

    说话间,一股轻柔的真气拂过,便将令狐冲轻轻托起。

    令狐冲心中一怔,只觉得一股柔和但不可抵御的力量将他轻轻扶起,一瞬之间浑身暖洋洋的,不由得又惊又喜:“师叔七八年不见,武功进境如斯,当真了得!”

    这时候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走了过来,和令狐冲一样躬身行礼,道:“劳德诺拜见师叔。”

    “德诺客气了,快起来吧。”这一次,封舟丝毫没有动用真气。

    封舟冲两人点点头,便大踏步来到平台前,冲岳不群拱手,微微笑道:“大哥,我回来了。”

    然后转首向宁中则笑道:“大嫂,我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宁中则眼中泛出泪花,她却没有去擦拭,笑道:“你大哥时常挂念你,刚才还念叨你来了。”

    “哼!”岳不群冷哼一声:“离开华山十几年,你连封信都不回,你还记得回来?”

    “大哥,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同样道理,若没有取得成功,即便是还乡了,也没什么意思不是?”封舟淡淡的道。

    “哦?”岳不群一怔,“这么说,你是富贵还乡了?”

    他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丝怒意。

    华山派作为武林名门正派,虽然不想魔教和强盗那样开山立柜,拦路抢劫,但也有自己的生意和产业,否则怎么有足够的金钱屹立江湖?

    别的不说,至少华山脚下附近的商行、镖局、店铺、酒楼,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股份。

    别的不说,每年几万两银子还是有的。

    根本用不着他岳不鸣出去赚取什么富贵,因为华山派不缺这个。

    华山派缺的是人才,是持有高端武力的人才。

    自二十多年前两宗内讧,华山中衰,一直到现在,华山上不字辈的居然只有两人,华山派几乎沦落为小门小户,在五岳联盟当中排名倒数。

    可是眼前这个岳不鸣,他岳掌门的亲弟弟,却在这个时候隐姓埋名,跑去刨什么金钱珠宝,简直是不务正业!

    却见封舟从怀中拿出一块佩玉,笑道:“这块美玉是稀世之珍,上面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八个篆,送给大哥当之无愧。”说着便将佩玉送了过去。

    岳不群见他果然一副土财主走亲戚的样子,当真是气上心头,便伸手挡开,口中冷哼道:“不敢,岳某还不缺……咦!”

    原来他于刹那之间,发现岳不鸣通过佩玉向他传来一股内力,这股力道雄强无比,不仅精纯醇正,而且泊泊然、绵绵然,直是无止无歇、无穷无尽,他心中大惊,忙向封舟脸上看去,只见他目光中不露光华,却隐隐然有一层温润晶莹之意,显得内功已到绝顶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有少林方丈方正大师才有这等修为,此外便是恩师在世,或者嵩山派掌门左冷禅,也无这等造诣。

    他心中大喜:“原来不鸣隐居十年,竟然练成了这等修为,原来这就他所说的富贵还乡啊,我华山中兴有望!”

    又想:“他为何要用这种手段告诉我,难道是因为他知道华山派有叛徒。”

    想到这里,他轻轻一拂袖子,转身走进自己所在居室,轻声道:“你进来,我有话问你。”

    封舟呵呵一笑,随后进了房间,走到门口的时候忽然一顿,转头对宁中则道:“大嫂,你在门外站着,好好盯着弟子们练武。”

    宁中则只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轻轻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