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叶冬青没什么名气,之前他的事迹只是在某个小范围里传播,经过《华尔街日报》的宣传之后,许多人通过这份报纸得知纽约有位华裔少年,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一大笔资金做多原油,并且从中获利不少的消息。
阴差阳错,被那位叫做安迪·凯斯勒的风投家嘲讽完后,叶冬青出名了。
这不是他想要的那种出名方式,但感觉挺爽,此刻在新办公室里翘着二郎腿,躺在真皮沙发上拿着报纸,昨天刊印出来的报纸,叶冬青今天早晨才从一位员工口中得知整件事。
劳拉小姐过来串门,正坐在他身旁侧着脑袋一起看文字内容。
和整天蹲在酒店里看电视,又或者去忙那种无聊的社区服务相比,自从淡水基金公司搬进新总部以后,她更喜欢回到叶冬青身边担任小秘书,复杂的活干不了,端茶倒水、联系某位员工、亦或是帮忙订购午餐之类的小事可以让劳拉负责。
当然,私下里的关系亲密没错,却不影响劳拉通过劳动从叶冬青这里拿工资,她不是“金丝雀”类型的姑娘,也信不过身边这位臭男人,所以还是自己存钱比较好。
就连现在住的酒店,都是她自己掏钱,很小一间、夜晚有点吵的那种,优势在于便宜,只等叶冬青刚买不久的豪宅装修完之后过去蹭住,这点“施舍”劳拉可以接受,毕竟工资不高,前段时间也没存下多少钱,能省一些是一些。
“好讨厌的家伙,他是谁啊,很厉害么!?”声音中带着恼火,劳拉觉得叶冬青已经非常厉害了,见不得这位不知从哪蹦出来的油腻男人诋毁他。
叶冬青几句话瞬间让劳拉哑火,他说“蛮厉害的家伙,资产估计有十亿美元以上吧,具体数字不知道有多少,我还看过他的书,前两年能够成功躲过互联网泡沫危机,可惜这次估计要栽在石油期货上。
按照这份报纸上的说法,凯斯勒先生一路做空,从二十二美元一桶的时候就开始做,损失可能会有五到六亿美金。”
“难怪说出这样的话。明显是在嫉妒你赚钱吧,不过你们这些搞金融的真有钱,随随便便蹦出来个就有几亿、几十亿美元,比如那个可恶的胖子,靠打工要花多久才能赚到这么多?”
“去韩国或者非洲那个货币不值钱的小国家,你账户里也能拥有一长串的零,加油好好干,按照你现在的工资……估计几百年就能赚到那么多了。”
只是在开玩笑,叶冬青合上报纸随手扔在身旁,接着说道“你别只盯着那极少数已经赚到钱的人,全美国搞金融的人至少有好几百万,真正有钱的才多少,相对而言占总群体的比例更高一些,谁让他们聪明又有眼光呢。”
劳拉感觉自己受到了打击,语气不爽“我也要去学这些,到时候记得把你买的那些书借给我看!”
“随便拿,当时让你跟我合作,给你股份你不要,白白错过发财机会,这可不能怪我。如果你足够聪明,现在应该学我投资那些股票,说不定未来就用手里这些钱成为千万富翁了呢?”
“……别提这件事,这是我做过的最愚蠢的决定,要不然现在早就买到属于自己的汽车,还有房子、还有大学学费!”
不知道劳拉听没听进去,他再次说道“我是认真的,去投资亚马逊和苹果公司的股票,随便在哪都可以开户,反正最近你又没有需要用钱的地方,接下来还能继续拿到工资呢。”
“好吧,我去问问卡耐克,让他帮我开个账户,以前从没买过股票,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此时此刻,劳拉还不清楚叶冬青的建议值多少钱,真为了这点小事跑去找卡耐克帮忙,留下叶冬青独自待在办公室里。
没有亏待自己的怪癖,新办公室面积足够大,崭新的办公桌就放在窗边,角落里多出几盆绿色植物。
装修风格称不上豪华,干干净净的看起来倒也舒服。
视线又一次停留在《华尔街日报》上,他以为这件事会这样平静过去,说不定还能为淡水基金公司带来些新客户,然而就在十多分钟后,就传来abc电视台工作人员试图采访自己的消息。
他们希望叶冬青能上新闻,abc电视台的晚间新闻节目《world -news-now》,蹭热度反击安迪·凯斯勒先生的某些观点,另外还有几家报社,也希望能够跟他面对面进行一次专访,聊聊自己生活和创业方面的事,当中也包括全美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纽约时报》,以及刚刊登过文章的《华尔街日报》。
人们希望了解更多关于他如何发家的内幕消息,几个月时间从一位普通高中生,变为在华尔街小有名气的千万富翁,这种故事十分受欢迎,《纽约时报》甚至允诺把采访文章安排在头版,以此证明“美国梦”也会出现在华尔街。
作为加州最大的报社,《洛杉矶时报》当然不会错过这种热闹,要知道西海岸那边的加利福尼亚州华人多达数百万,其中许多人都订阅了它的报纸,《旧金山纪事报》也后知后觉,发来独家专访的邀请。
这些采访邀请,全都在一天内陆续传递到叶冬青面前,总共二十四家报社、两家电视台,如果他只赚到几十、几百万美元,当然不会受到这种关注,短短三个月斩获数千万美元的消息,值得那帮传媒机构纷纷争抢第一手独家新闻。
邀请多到让叶冬青感到为难,上电视台什么的直接pass掉,名气和地位都不够,现在去了只会丢人,而且还得大老远飞去洛杉矶。
他选定了一家中文报社准备接受电话采访,除此之外在《洛杉矶时报》、《旧金山纪事报》、《纽约时报》这三者之间犯了难,论起发行量相差不大,惦记着那条头版,最终还是选了《纽约时报》做专访。
比想象中急迫,刚给《纽约时报》那边回了电话,对方立马让他现在就赶去西43街229号,多半是因为明天头版没意思,准备临时撤换的缘故。
印刷报纸的时间一般被安排在十二点之后,以防有什么突发消息,现在才七点多钟,能来得及。
纽约富豪数量众多,要说《纽约时报》方面有多重视他,肯定不可能。
叶冬青不过是运气好,年纪小、还是位华裔,这才受到了点关注,深究原因,主要还是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华裔太少,时间过去几十年,仍然还是李小龙最具代表性,期间出了些富人,诸如王安电脑那个王安,以及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等,但影响力十分有限。
本着推广淡水基金的想法,他迅速收拾好,将女孩交给劳拉帮忙照顾,独自开车前往约定的地点。
《纽约时报》总部大楼自从上世纪初搬到时代广场后,近百年都没换过地方,早已成为标志性建筑之一,他这位土生土长的纽约人认识路。
报社方面已经提前准备好,摄像师心情似乎蛮糟糕的样子,估计是因为又要加班的缘故,臭着脸给叶冬青拍了张照,然后让他去接受采访。
记者名叫约翰·菲洛,简单说了些之后,两人坐在一张办公桌旁边,对方拿着本子和录音笔准备记下些要点。
可以看出多么不走心,连帮叶冬青倒杯茶的意思都没有。
这就算了,让他惊讶的是对方第一个问题就很尖锐“你搬来美国多久了?我们这个国家很不错对吧,只要有能力就可以赚到钱,而且受到法律保护。”
“我家搬来的时间应该你比更长,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先生。”
觉得不舒服,但叶冬青还是耐着性子,语气平缓地解释了句,老实说他很不喜欢白人身上常有的优越感,如果这个国家真不错,那唐人街附近就不会有那么多穷人了。
“是吗?我以为你刚移民过来不久呢,看样子我搜集到的消息有些问题,抱歉,匆忙准备些资料,你回复得太晚我没时间好好准备。”
约翰·菲洛记者说完干咳声,转移话题问道“那么我想知道的是,你究竟做了什么才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通过石油期货赚到那么多钱?”
这才有点正常问题的样子。
叶冬青回答说“我让投资者们相信我,给予极高的回报率,然后我将筹集到的资金用来投资,我的财富并不仅仅只是来自于原油期货,投资股票也赚到一笔钱,实际上我仍然继续持有着他们。”
“所以……有同行说你家里很有钱,据说在香江十分富裕,这是真的吗?有位网友猜测你跟一个经营货轮的家族存在关系,他们的姓氏跟你一样。”
“姓叶的华人非常多,我父母几年前因为意外去世,他们只是普通人,之后寄宿在姑姑家里长大,没有所谓的家族背景,我能有现在的成就,都只是靠我自己的努力。”
“这样啊。”
菲洛记者声音听起来带着些失望,这不是他希望抓到的新闻内容,继续在本子上写着,划掉几条原本以为能用上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