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准备好了”,让无数网友感动。
五百万网友,和张鲁一样,准备好了。
这是一场五百万人同时参与的手术。
如今是21世纪,5G时代的到来,让远程指挥手术成为可能。
5G信号十分的稳定,几乎可以做到零延迟。
林运说的话,张鲁能够同一时刻听到,就好像林运在手术室当场指挥一样。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难比登天。
这台手术,就相当于一个瞎子背着一个瘸子过独木桥,瘸子负责指挥,瘸子负责走。
瞎子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方向感。
瘸子在指挥的同时必须兼顾与瞎子的配合,而且必须做到天衣无缝,万无一失。
同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得到示意,林运把金眼开到最大,开始有条不紊的指挥。
“张鲁,纱布内侧与心脏血管相连的部分,有三根血管,两根在上,一根在下。”
“下面的一根好办,主要是上面的两根,因为长时间挤压的缘故,已经像绳结一样扭在一起。”
“切除黏膜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纱布静止不动,其他部分的黏膜已经切除干净,纱布没了着力点,稍微一点晃动,都有可能把这三根血管牵扯断。”
“两个方案。”
“一个是,你的副手协助你,托举纱布,你用电刀切除黏膜。”
“另一个是,你一手托举纱布,一手用电刀切除黏膜。”
想了半分钟,张鲁沉声说道:“林运,我选择第二种方案。”
听到这里,视频前的500多万网友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这也太难了吧。”
“就是神仙来了,感觉也完不成。”
“如果能成功,绝对是个医学奇迹。”
副手协助托举纱布。
好处是作为主导医生的张鲁,轻松不少,可以专心致志的,在林运的指挥下,用电凝电刀切除黏膜。
坏处是切除黏膜的时候,电刀必须跟着纱布一起,朝同一个方向轻微的移动,因为是两个人,无法做到动作完全一致。
张鲁一手托举纱布,一手操作。
好处是一人操作,手里的电刀和纱布可以做到完全同步。
坏处是太累了,必须长时间都保持一个动作,时间长了容易抽筋,心理压力也会特别大。
能够选择第二个方案的,无不对自己操作极度自信。
张鲁对自己的微操很自信。
为了降低手术失败的风险,他也别无选择。
“那些说这个很难的网友,你们对这台手术真正的难度,一无所知。”
“这位网友,你雕大,你给大家分析分析。”
“这都不算难,那你觉得什么是难。”
“呵呵,我看你们都忘了吧,张鲁医生根本就不知道剩下的三根血管的具体位置在哪?他必须在林神医的指挥下进行超高难度的微操。”
“举个简单的例子,用手术针线缝合薄薄的葡萄皮,大家觉得难吗?”
“这个很难,不过经过长期训练的话,还是有很多资深的医生可以做到零失误。”
“对,熟能生巧,长期训练的话,还是能很轻松完成的。”
“如果这位医生闭上眼睛呢,单纯靠旁边的医生指导缝合,你们觉得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这......”
“我觉得完成不了。”
“我也觉得完成不了。”
“现在你们就觉得完成不了了?呵呵,你们可别忘了,张鲁医生可是没有经过任何的训练,这是他第一次这样操作。”
视频前的董院士和刘院长看到这几条弹幕,不由自主的同时点头。
这名网友,还是很懂的。
“左侧,电刀45度角朝下,切三毫米。”
林运盯着镜头,开始指挥。
听到指令,张鲁左手稳稳拖住纱布,右手握着电刀,调整好角度,准确无误的往下切了三毫米。
“同一位置,右侧,90度角,平刀,切大概5毫米左右。”
张鲁稳稳握住电刀,一点一点往下探。
林运开了金眼,有透视功能,很清楚的就能看到多少距离。
张鲁则不一样,几毫米的距离,完全得靠大脑的感觉判断。
一般人别说切毫米级别的了,就是切厘米,都很难切准确,往往感觉切对了,实际上天差地别。
作为医生,张鲁受过专业的训练,又是主刀医生,天生对距离敏感。
两个多小时过去,在林运和张鲁的完美配合下,心脏血管附近与纱布连接的地方,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黏膜都切除干净了。
只剩下扭在一起的两根血管中间的,那一层薄薄的黏膜。
张鲁要做的,就是用电刀,把两个血管切开。
操作难度无穷大。
两根血管之间的距离不到0.5毫米,只有指甲盖那么厚。
这部分黏膜已经被纱布感染了,不切除不行。
万一到时候感染到心脏上,只能用唢呐吹一曲百鸟朝凤,叫亲戚朋友都过来吃饭,八人一桌的那种。
又休息了十分钟,恢复一点精神的张鲁开始处理这最后这一点黏膜。
手术的成败,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