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大动干戈
    话音落下,在邕帝的授意下,那李云澜便又将这几日在大槐树底下说的故事只又重复了一遍。

    大殿里的众人听着李云澜说的书,只都面色各异。

    邕帝坐在上首,面容严肃,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而邕帝下方的姜相在听到这故事也只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

    高毅忠听到这故事则是闭目沉思。

    没有表态的其他官员也有神色不安心虚的。

    然而跪在地上的陈府尹与刑部尚书却是明显把这事听得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是好。

    等到故事说完,李云澜只还特意加重了一句“这就是草民这些年的经历,也是草民这十多天的经历。草民没有什么别的心愿,只是想恳请陛下能为百姓主持公道,还我们一片晴天。”

    “殿下,事情都到了这种地步,咱们若是再不管管恐怕也不合适了吧!”此时高毅忠只也站出来道了一句。

    邕帝仍旧没有说话,他只是沉默着看向李云澜道了一句“你说的当真是你的真实经历?”

    见邕帝似乎在质疑他的真实性,李云澜只也立刻指天发誓道“草民所言句句为实,没有一句是假话!若草民有一句假话,便叫草民天打五雷轰!万毒聚身不得好死!”

    听到李云澜发的毒誓,邕帝只面无表情的道了一句“这东西我不信,你不用给我发誓,你只要拿出证据来,我就信你。”

    见邕帝只是审问李云澜,却没有询问他们,陈府尹和那刑部尚书只都偷偷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

    他们想的是这事多半没有人能证明,然而不想李云澜却是低声道“云洲太守之事,我自然有证据,毕竟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苦心收集他的罪证,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将他绳之以法。所以我的确有云洲太守的罪证。”

    “那你便赶紧将罪证拿出来!”邕帝身边的太监闻言便也立刻出言道了一句。

    那李云澜闻言却是突然转头看向了身边的人。www..cc

    太子赵诚远便也只能在此时突然出言道了一句“父亲,这账本就在儿臣这里。”

    听到这话,邕帝眼中不禁又一度闪过一丝怀疑,他这好大儿到底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账本在他这里,他却一直没说。

    赵诚远可不知道自己父亲在怀疑自己,他只是将账本恭恭敬敬的呈到了邕帝的身边。

    邕帝并没有接那账本,他只是对自己这费尽心思扶上来的太子道“这账本怎么在你这里,你不是与那李云澜并不认识吗?”

    赵诚远面对自己父亲的指责,也意识到了自己所做的有些不妥了。

    当下他只立刻道了一句“儿臣在这之前的确没有见过此人,不过听他说起这个,儿臣便也想起自己之前曾经也收到过一封来自云洲方向的信件,这里面就曾详细记录了云洲太守结党营私的证据与记录,所以儿臣便也想将这些都拿给父亲看一看。”

    邕帝听了赵诚远这话,当下他方才沉默着接过了自己儿子手里的奏折看了起来。

    只是看了片刻,他的脸色便也越发的阴沉了起来,虽然他一直都知道,也有所耳闻这云洲太守并非清廉之人,但这云洲太守也确实有些本事,他以为对方能见好就收,然而如今看来,还是他把这人想的太过简单了。这账目早超过了他能容许范围,而且云洲本就不是富裕之地,常年洪旱灾害还需要朝廷拨款。而且云洲地理位置特殊,不拔款还不行。

    所以这些年来,对于云洲的赈灾,邕帝从来是主打一个有求必应。

    然而如今看到这云洲太守居然将赈灾款都瓜分了,没有赈灾款如何赈灾?那就只能假报灾汛,然而这种灾汛也不是空口无凭的胡说,那就是势必要与上面的人勾结了。

    而且云洲本就是多灾之地,自古以来,这里收到朝廷的赋税就比其他州收的赋税要低上两倍不止,遇上灾年,甚至朝廷会免这一年赋税,发放免费种粮。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减轻百姓的负担,防止这边城百姓逃反溃败。

    而不止是边城百姓有所优待,便是他们边城的小官府也是有得到优惠的,每年朝廷的拨款就不说了,便是他们只减免百姓一成赋税,他也会选择不闻不问,让他们留下这一成赋税。

    毕竟云洲就接壤羌漠,边防的压力几乎全在云洲。

    虽然朝廷有驻军在最前线,但他们边关城市的压力还是很大,而且羌漠那帮人可不讲武德,时不时便会有临时的突袭,面对临时的突袭,朝廷根本来不及组织人去抵抗,所以很多时候,这些边防城市的小官府需要自己组织人员撤退或抵抗。

    每年为了应付边防压力,国库里的大半收入几乎都投入到了云洲。

    而云洲交上来的税甚至还不如自己投入的多。

    也就是晋王搅乱了羌漠的局势,如今羌漠正在为了王位争夺而无暇他顾,边防的压力才能小上许多。

    可即使如此,云洲这边哭穷的奏折却还是不断被呈上来,从前大家因为云洲扛边防压力而没说什么,然而这几个月以来,云洲边防压力小了,云洲的钱却还在不断的被索要。各地其实都已经有很大的意见了。

    然而如今这份折子一上,说明了什么,证明了什么?

    这国库里的大半收入几乎都进了朱家人的口袋里。

    他自己一年的开支都没朱家人多,这不是纯纯在花钱给别人打工吗?

    哪个皇帝能受得了这个,之前他们便说云洲土匪众多,羌漠那帮子人甚至能打入到内陆城市。

    云洲土匪多,如今看来这里边大半的土匪多半都是落草为寇的普通百姓。

    毕竟他们对上欺瞒,谎报灾情,这钱款大半都落入了他们自己人的手中,而真正遭灾的百姓又能拿到几个钱。

    甚至他们有些人只连免费发给百姓的种粮都拿去卖给各大商铺哄抬物价。

    而对下,虽然朝廷给云洲以优惠,他们的赋税比别的地方要低很多,他们这样做的初衷也是想这些百姓能平日屯下一些粮食,在小的灾年里,他们能不靠或少靠朝廷帮扶自己度过。

    可是因为云洲官府有一定的定税权利,虽然朝廷明文规定不能超过正常定税价的一成,但这群人却根本不管这一点,他们愚弄着底下的百姓,这群人的定税加上朝廷的赋税。云洲百姓实际的赋税甚至比其他州县还要高出许多。

    便是在丰年都有小农人家破产,最后只能卖田卖地。

    所以云洲歌谣也道:宁做他乡乞儿,莫为云洲农人。

    而到灾年,这样的小农家庭就更惨了,基本上没有人能逃过卖田卖地,卖儿卖女的结局。

    毕竟常年的高赋税只让民间根本处于常年颗粒无藏的状态。

    而在灾年虽然朝廷有免除赋税,也有发放救济粮食,更有发放免费种粮。

    这些措施如果执行到位,或许也能救到很多人。

    然而即使在这时他们也没有收手,朝廷不收,他们继续收,收的是正常赋税,钱粮揣进了自己的衣兜里,对下面却说这是朝廷要收赋税,他们没有办法,他们已经尽力将该给他们的赋税给免了。

    最后他们得利,朝廷背锅。

    百姓颗粒无收,卖儿卖女,土地兼并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是他们本身也作为物资并入到豪强的土地之中,要么就只能是落败为寇了。

    就这种环境,这哪里是要他们活,这根本是要他们死啊。

    如今看来,这朱家根本就是什么正事也没干,尽想着怎么捞钱了。

    他虽然是想要一个人帮他看着那门户,也确实想要一个人帮他盯着陈家兄弟,免得这三人有什么反心。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得是这人忠诚可靠,得在他划定的一亩三分地里蹦哒,得按照他的政策来办事。

    然而如今看来,这朱家其实也根本就是一个坑货。

    得到这样一个结果,看到了这些数据,邕帝又如何不杀心渐起呢。

    有了云洲太守这破事,再看那阻止李云澜告状的刑部尚书与上京府尹,这二人便也显得有些其心可诛了。

    他也不问李云澜要证明了。

    毕竟云洲太守这事便已经够叫他恼火了,他们居然就这样欺瞒着他,让他以为云洲就是这样的现状。

    别说是这两个倒霉蛋了,如果有可能,那些跟朱家沾亲带故的他甚至都想一并处理干净。

    他冷冷注视着那刑部尚书与上京府尹道“你们说你们不知道这事!也没有干过这事,我是不知真假的,外面满城风雨的闹,我就相信这一切就不是空穴来风!而且这人也拿出了他的证据,证明他真是为了告云洲太守而来的,如果他投告有门,我相信他不需要走这种极端!你们也应该正常应诉,而朕也不至于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才知道!”

    “你们说你们不知道?你们是果真不知道,还是不想知道!不敢知道!亦或者你们与那云洲太守也有勾结!”

    邕帝这话说的可就很重了,很显然邕帝对朱鹮志这事是真动了肝火,此时谁要是跟朱家沾了关系,那可真是要倒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