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三章 局势(四千字)
    <b></b>                  李延庆当然拒绝了张谦宜的邀约,自己这身子才十五岁,李延庆可不想被榨干,成为起点最惨穿越者之一。

    告别张谦宜,李延庆回到了节度使府上。

    虽然答应了张谦宜的请求,但目前竹小娘子还关在州狱中,要等到三司会审定了竹奉璘的罪,行刑之后府衙才会将竹小娘子充为官妓。

    所以目前李延庆还无需为此事多操心,只是派了个护卫去州狱,叮嘱了狱卒们一番,令他们好生照料竹奉璘的家属。

    李延庆回到府上后,又派了个府上的账房先生去接管粮行,得等账算清楚了李延庆才会面见孙掌柜,以安排乌衣台入驻粮行。

    接着李延庆开始了日常的锻炼,除了两百支箭的射术练习之外,最近李延庆还开始练习横刀了。

    完成了射术练习后,李延庆觉得仍有余力。

    感觉这手上的三斗弓是越来越轻了,李延庆打算明天向张正提一下,要求他弄把重点的弓来。

    本来三斗弓就是给入门者用的,最差的士兵也能使用。

    李延庆顿顿吃得极好,再加上天天勤奋练习,身体的力量成长很快,三斗弓已经不太适合李延庆了。

    至于横刀,张正只让李延庆练习最基本的横劈和下劈,每样各劈一百刀。

    刀并不重,也就两斤不到。

    按照张正的说法,需要有强大的力量,和对力量的精准控制,才能在用力劈下一刀的同时,仍有余力将刀定住,并且将刀收回劈砍前的位置。

    只有先达成这一点,才能谈刀法,谈实用。

    李延庆第一次用刀横劈的时候,连脚都定不住,整个身体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刀轻轻横移。

    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李延庆已经可以做到挥刀时只有双手动,而身形基本不动了。

    花了一个多时辰练习完毕,擦了把额头的汗,李延庆抬头望了望天空,已近日中,是时候吃中饭了。

    等李延庆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一心院中,见到了等候多时的吴观。

    吴观早已屏退了院中的侍女,此刻正躺在树下的摇椅上,一身绿色的官服和头上的乌纱帽稍显凌乱,正闭着眼轻轻哼着词曲。

    听到了门口的动静,吴观睁开眼瞧了瞧,见是李延庆,立刻站起身抖了抖官服。

    李延庆将吴观迎到了书房之后问道“老师为何会此刻来我这儿?”

    吴观坐下之后手指轻点扶手“我今日上午拜访了窦判官,据他所言,府衙中的书吏们暗中也曾为难于他。”

    “那与书吏们妥协一事,老师也和窦判官谈了吗?”李延庆当即问道。

    吴观闻言却是苦笑“窦判官气得这两天都没去府衙,称病在家,说是要好好整治那帮书吏一番,如何能接受妥协呢?”

    “果然他还是受不了这气。”李延庆早有预料,窦侃进士出身,年轻气盛,自是看不起那帮书吏的。

    “我去拜访他时,他正在给京中写信,还扬言要杀几个书吏示众呢。”聊起这位窦判官,吴观也是满脸无奈。

    李延庆这些天一直有思考书吏的事情,闻言说道“其实窦判官的做法也并非不可行,只要更巧妙一点就好了。”

    “哦,你快说来。”吴观立刻向前倾了倾身子。

    李延庆若有所思地缓缓说道“那些书吏们固然是抱成一团,但他们肯定并非铁板一块,要是能拉拢其中大半书吏,打击剩下的一小半,应该是行得通的。”

    在政治斗争中,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就是拉拢大部分,打击小部分,如此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清除异己。

    府衙里的书吏有三十多人,这些人都各有各的诉求,当前能够抱团起来抵制官员,无非是窦侃和吴观前些天整治州中的高利贷,动了大部分书吏的奶酪。

    但李延庆这些天想明白了一件事,事情的主动权其实一直都是在窦侃和吴观这两位官员手上的。

    只要能通过利益拉拢一大半的书吏,然后清理掉少数几个刺头,这样既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让书吏们对两位官员肃然起敬,同时府衙也没有停摆的风险。

    吴观毕竟是饱读史书的人,也是一点就透,语气中略带兴奋地说道“三郎所言极是,我现在就想到了一个好法子!”

    “什么法子?”李延庆问道。

    “宋州每年有四个吏升官的名额,现在已是九月中,到十一月府衙就要将名单递到吏部去。”

    吴观这几天也是被府衙那帮书吏气得不行,本想将今年的两个名额就此作废,此时却是灵机一动。

    “二桃杀三士?”李延庆若有所思。

    “没错,这可是鱼跃龙门的机会,由不得他们不上套!”吴观白净的脸上浮现丝丝杀气。

    “就怕他们不上套。”这些书吏都是些地头蛇,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所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李延庆觉得他们不会很稀罕九品小官的位置。

    更何况这名额就四个,用来拉拢书吏也略显不够。

    “若是我将未来两年的名额都许出去呢?”吴观笑了笑“这可是官身,是能够抵罪的!”

    这时候官身能够抵消一层惩处,比如一般的富豪若是将府上的一名仆役殴打致死,是要被判处死刑的,而有官身的人就可以罪低一等,只用充军即可。

    “原来如此,老师的手笔倒是够大。”三年十二个名额,这倒是有足够的吸引力了,李延庆觉得这桃子也忒大了点。

    吴观用力拍了拍桌子“饵料不够香,鱼儿怎会上钩呢?这事就这么定了,午后我再去一趟窦判官府上和他商量下,”

    “那就祝老师旗开得胜了。”李延庆微笑着说道。

    “对了,我今日来其实还想说件事。”吴观收敛了下情绪“三郎可还记得陶文举么?”

    李延庆凝重地点了点头“当然记得。”

    当初陶文举在宋城的所作所为,给初至这个时代的李延庆很大的震撼,让李延庆感觉到这五代的末期,虽已有和平的曙光,但仍处于乱世之中。

    “陶文举近日去了邓州征税,结果这邓州的节度使学了三郎你的法子,也给治下的百姓发放贷款。”

    谈及此事吴观颇为开心,对于陶文举这等酷吏,吴观自是极为痛恨。

    如今李延庆的法子已经传播了出去,若是天下的节度使都能有样学样,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了陶文举这等酷吏的容身之所。

    李延庆闻言心中亦是欣喜,不过李延庆并不盲目乐观“这确实是好事,可就怕一些节度使打着惠民的幌子,暗地里却是在发放高利贷。”

    因为郭荣通过了宋州府衙递上的贷款方案,自然也难以拒绝河南其他节镇的同样请求。

    同样的政策,由不同的人来施行,其效果可是会大不相同的。

    李延庆之所以提出分期贷款的方案,是看在宋州有吴观、有窦侃这样心向百姓的官员主事,可在别的州情况并不一定会一样。

    此时的藩镇虽然权力大减,但中央的旨意要贯彻到地方依旧极其困难。

    李延庆和吴观伙同了窦判官和赵推官,在竹奉璘一事上,轻而易举就欺君成功,瞒下了事情的真相,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离开封仅二百里的宋州尚且如此轻松,那些偏远点的节镇可谓是真正的天高皇帝远了。

    此时朝廷除了靠着军事优势能收上些赋税外,在其他的方面是极难监管的。

    吴观闻言也冷静了下来,面带忧色“是啊,就怕那些节度使别有用心。”

    “所以我觉得还是削藩更好,要是天下藩镇皆除,朝廷的政令在地方能够一以贯之,对百姓总是有好处的。”李延庆不失时机地说出了自己对削藩的看法。

    依照对历史的了解,李延庆知道北宋建立后,通过双重手段来监管地方,由文臣所担任的转运使,和由内侍武官所担任的走马承受。

    依靠这内外朝的双重监管,北宋朝廷才牢牢掌控了地方。

    而现在这些监察机构都还未存在,此时的郭荣要想了解地方的实情,竟然只能通过与回京述职的官员奏对来实现。

    只要宋州府衙的三位主官达成共识,郭荣就只能得到虚假的信息,竹奉璘劫掠的船只摇身一变,就成了一般行商的船只。

    李延庆接着说道“只要朝廷能够建立完善的地方监察衙门,就能避免地方上的官员为所欲为。”

    “削藩自有削藩的好处,这我也赞同,不过我还是坚持己见,反对当今的削藩,三郎也不用再劝我。”吴观却是坚定地摇了摇头。

    吴观站起身“今日就到此为止,三郎就不用送我了。”

    望着吴观默然离去的背影,李延庆心中感慨要改变一个人固有的思维果然困难,特别是像老师这种,有自己的世界观的人,最是难以动摇。

    吴观对于当今局势的认知,来源于他童年的经历,来源于父辈的教诲,也来自他自己的思考,已经相当地成熟,在吴观的心中自成逻辑,难以被改变。

    李延庆坐在红木椅上思考再三,最终决定放弃对吴观的劝说,自己的老师是那种不撞南墙头不回的人,只有铁一般的事实才能改变他的观点。

    “郎君,该用午餐了。”书房外传来铃儿清脆的呼唤。

    李延庆推开房门“铃儿,今日陪我一同用餐吧。”

    铃儿俏生生地站在院中,闻言脸色微红,手也不知该往哪放“这有违礼法,如何使得!”

    看着铃儿惊慌失措的可爱模样,李延庆眉开眼笑,刚才的沉郁一扫而空“现在节度使府是郎君我说了算,我说使得就使得。”

    铃儿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若是吴书记知道了会把我赶走的!”

    见铃儿的语气有所松动,李延庆乘胜追击“吴书记不会知道的,你去让小妮子们把午餐端到一心院来,关上门我们俩吃就行。”

    “这事不行的”铃儿红着脸低下了头,声若蚊呐。

    知道事情将成,李延庆故作凶狠“你要是再不去,晚上我就把你给吃了!”

    铃儿吓得马上捂着脸,迈着小碎步跑出了一心院“奴家这就去!”

    未多时,几位丫鬟就用朱红色的漆木盘端来了午餐。

    六盘色香味全、荤素搭配的小菜摆到了院中的圆形石桌上,还有两大碗白米饭和两双包银檀木筷。

    李延庆吩咐铃儿坐到了自己的对面“你别站着了,快坐下吃。”

    铃儿扭捏一番,欲语还休,缓缓地坐到了李延庆的对面。

    “算账之事还顺手吗?”李延庆夹起了一块煮得香软的羊肉放入碗中。

    见李延庆正经了起来,铃儿鼓起勇气拿起了筷子“还可以,那边的工作很少,奴家并不忙。”

    乌衣台此时刚建立不久,人也就那几个,自然没多少账可算。

    “嗯,吃吧,不用客气。”李延庆锻炼了一上午,早就饿坏了,就着羊肉大口吃起米饭来。

    铃儿好奇地夹起几颗米饭,小心翼翼的放入樱唇中,细细地咀嚼着。

    “怎么,第一次吃米饭吗?”李延庆看着铃儿可爱的模样,不由笑道。

    铃儿将口中米饭咽下才回道“嗯,奴家以前从未吃过,都是吃粟饭和饼,米饭比粟米要甜。”

    北方此时不种水稻,以小麦和粟米为主食。

    “甜就多吃点。”

    李延庆说完,继续大口吃起饭菜来,只觉得今日的胃口远比往常更好。

    也不知是今日锻炼过多的原因,还是对面端坐着秀色可餐的铃儿的原因。

    很快李延庆就风卷残云地消灭了碗中的米饭,看了看桌对面,铃儿碗中却还有大半碗米饭。

    铃儿看了看李延庆的空碗,可怜巴巴地望着李延庆“郎君我吃不下了。”

    “给我。”李延庆伸出手,没等铃儿反应过来,就拿过了铃儿的碗。

    铃儿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双手放在膝上,秀眸细细地打量着大口吃饭的李延庆,只觉得这位郎君似乎离自己近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