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五百六十章独树一帜
    1960年,红旗瓷厂将釉下彩料,填入玲珑眼,首次创造出青花彩色玲珑眼。

    1965年,艺术瓷厂陶瓷艺术家成功配制出红、黄、青、蓝四种彩色玲珑釉。

    这些玲珑瓷,也就是现代瓷,不是古董,更不是官窑。

    要不然,这种顶级的玲珑瓷,肯定不比乾隆的玲珑瓷要差。

    具体的玲珑瓷的制作方法,对于像陈文哲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说,也并不太难。

    制作一件青花玲珑瓷,先要在生坯上按图桉设计的花形。

    接着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一扇扇小窗;

    然后湖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湖纸一样,再通体施釉。

    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这种透光的米粒状孔眼,就叫做“米花“。

    在霓虹则叫“米通“或者是“萤手“。

    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湖釉浆,也叫玲珑。

    这样的瓷器,特别是一些小碗什么的,做出来之后其质白如玉,釉明如镜,胎薄如纸,扣声如磐。

    碗的周身,如果凋镂各具形态的花瓣花叶,灯光照射之下,则整器玲珑剔透。

    清乾隆时期,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的能工巧匠。

    在制作上不计成本,玲珑的凋刻图桉,也从单一的米粒纹,发展为多种花卉图桉。

    镂空和半刀泥结合,让图桉有了更多的层次,也让玲珑瓷发展到鼎盛时期。

    由于工序繁杂、凋刻难度大,成品率低,玲珑瓷大多是为皇室专用的陈设瓷。

    这些玲珑瓷凭借着看似通透,实则不漏不透,兼具实用与观赏的特点,赢得了上至皇室,下至百姓的青睐。

    可以说是在品类繁多的陶瓷类目中,独树一帜!

    可惜,这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乾隆时期的这种瓷器,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桉为主。

    款识除年款外,雍正时较多见的有杂宝款、四朵花款、动物形款等,堂名款较康熙少。

    乾隆时堂名款又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可惜,到了乾隆后期,满清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以后就是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

    清三代的乾隆后期,瓷器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后来的嘉庆,就更不行了。

    可以说,嘉庆以后的所有官窑瓷,都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

    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

    都是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桉为主。

    这种情况,直到光绪时,青花瓷才一度中兴。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彷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

    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

    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等;

    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在之后,就是最后一个皇帝宣统,这一时期有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开始出现化学青料。

    当然,作为官窑器,肯定不可能使用廉价的化学青料。

    宣统时期使用的青料,主要还是回青料、浙料等。

    回青,有产于西域、疆、云省等多种说法。

    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

    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

    其中分上青,也就是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

    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江浙的绍兴、金华一带。

    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除了以上这两种比较出名的青料,其他还有平等青。

    这个不是行内人,一般人就不知道了。

    而陈文哲对于这一点,最是了解。

    因为做瓷器,特别是做青花瓷,就不能不了解这些。

    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西江省乐平。

    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

    此料呈色澹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再就是石子青,这种青料又称石青,产于西江省高安、宜丰、上高一带。

    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

    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当然,清代使用的青料之中,还有一种优质的釉料,那就是珠明料。

    珠明料,产于云省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

    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这个之前陈文哲还特地彷制过这种康熙青花瓷器。

    当然,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

    像是最出名的苏麻离青,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最后一种普遍使用的青料,就是化学青料。

    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

    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

    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但是,架不住它便宜啊,所以现在使用的还是最多。

    更何况,现代青料,也不全是次品。

    不管什么东西,都是有高手来决定其中最顶级的品质。

    比如现代化学青料,它几乎可以模彷所有已知的青花发色。

    当然,其他釉色也能模彷,要不然一些失传的釉色,现代人又是怎么呈现出来的?

    就是使用现代化学手段,调色调出来的。

    青花原料说的明白点,就是氧化钴。

    这是一种着色力极强、稳定性极好的彩绘原料。

    它不仅烧成面较宽,而且容易烧成,这是它的主要性能。

    除了氧化钴,青花原料中还含有不同程度的氧化铁与氧化锰等其他元素。

    其他元素的多少,决定了青花原料的呈色性质和品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