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等交易完了,尤酒她们却没有离开。还有一件事儿想问,她们可都没忘了呢。
“李叔,小侄在这里想问一件事。”尤国义收到尤酒的眼神提醒,问道。
“什么事儿,你就直问呗!”李叔公可没忘了自己曾经收过尤二郎十两银子的好处的事儿的,于是大手一挥,说道。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来的时候见着一大片的油菜花海,想问一下是谁家的?”尤国义问道。
“哦,你问那个啊,巧了,就是你们说的方族长那一家的,怎么,你们刚刚没顺便问问他们?这怎么了吗?”李里长是知道尤家是养禽大户的,若是给自家禽类采买青菜也不是说不过去。
尤家可是有钱了,不给鸡鸭喂牧草改喂油菜也不是不可能的。
“没有问啊,刚刚买粮的是比较急。哦,对了,李叔,刚刚方族长那边说,这一个多月都没下雨的,感觉今年不太好,你看看要不要通知一下让咱们里的大伙儿不要把今年新收上的粮食卖了。
还有如果别家不像您家这般富余,是不是可以告诉他们手里还有的余量也别卖了,我听我爹说,当年灾荒可是人荒马乱,食不果腹,民不聊生。”尤国义说起道。
有了方族长作话头,李里长应该会听的。
果然,李里长听完沉吟一会儿“嗯,你们的考量不是没有道理。我会去说的,听劝的自会听,至于那些不听劝的,便也随他们了,本里长尽了该尽的义务。”
有了里长的应承,尤国义就放心了很多,起码到时候不用村民们到镇上去买高价粮。
还有,媳妇儿的娘家……
媳妇儿的娘家走的淡,加上原主荒唐了那么些年,根本就没媳妇儿的娘家打过交道,若没有小刘氏的提醒,尤国义几乎要忘了媳妇儿的娘家在福照村的事儿了。
如果没有记错,秦家也是那种家里没田需要往外买粮的情况。
媳妇儿的娘家……现在剩下岳父岳母,大舅哥二舅哥一家子,小姨子嫁人了,寻常不回家。因为媳妇儿秦三娘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才叫秦三娘。
似乎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媳妇儿才会带上孩子去娘家,而且他从不同行,甚至都不知道媳妇儿在娘家是怎样的一个情况。也不知道今年会是怎样的光景。
想起这件事,尤国义留了一个心眼,回去该问问媳妇儿怎么办。还有里塾办下来的事,外甥他们不知道要不要来?这些都该让三娘想想了。
尤酒她们去收粮,家里剩下二次来姨妈的秦三娘,她打了个喷嚏,赶紧起来去煲份红糖姜水。哪里知道其实是尤国义念起她了。
亲三娘懒洋洋的,今儿个哪儿都没去,就在家里写剧本,一一那次玩笑说起的话,让她放在了心里。这大周娱乐实在是少,把那些经典剧本写出来轮番上演,这辈子都可能播不完,正好打发闲情的同时挣点钱。
儿子说的事她时刻放在心上,这种消遣在大周是富人家才会消费的,她打的就是挣有钱人的生意,目标明确,方向感强。
“嗯,问起油菜的事确实是有生意要谈,那我们回去找方族长,哦,如果里长家也想要一起做这个生意也可以的,我们要的是油菜籽。”尤国义说道。
“油菜籽?那油菜不得老的没法吃了吗?”李里长一愣。
“所以收购的价格才会高呀。”尤酒说道。
“嗯?愿闻其详。”李里长对尤酒说道。
“油菜籽得等油菜成熟了才会产生,那么周期比正常种油菜吃多了一半,那么油菜籽便算这多出来的成本来收购呀,这谁也不亏的。”尤酒说道。
“倒也是,只能能不能告诉你李叔公,你们要这油菜籽做什么?”李里长一脸求知。
“嘻嘻,秘密,他日出了成品我再告诉您老。”尤酒卖了一个关子。
“那除了油菜籽,你们还收别的吗?我们家有一片胡麻田。如今收上来的是去年种下的,今年的差不多也要播种了。”李里长说道。
胡麻,那就是芝麻,油料皇后呀。
南方种植芝麻,占了天时地利,许多人家确实愿意种芝麻的,芝麻是宝,当然值得种,怪不得里长家也是越来越有钱呢,人家眼界就是不同。
经济作物和主食里长家分得很开呀。
“要,要,要的。正好,一起吧,要不,你让李叔去把方族长爷爷叫过来?”尤酒问道。
“行。”李里长点头。
等里长家的大儿子把方族长给带了过来,大伙便坐到了一起议事。
李里长让大儿媳妇煮了一锅艾叶清汤,有需要的都可以喝。
“小妮子主意就是多,说说吧,你究竟是要怎么谈这笔生意?”李里长对尤酒说道,因为尤国义说了,这是全权交给尤家大妮儿对接,里长稍微一想也明白,尤二郎是读书人,着实不好过多干涉商人生意的事。
买粮是家里需求,尤国义做主自是没问题。做生意就不同了。
“也没怎么样,暂时就和你们预收了油菜籽和户麻的产出,我也不卖关子了,我们家要制植物油。”尤酒说道。
“但闻芝麻可制油,不知油菜籽也可以?”李里长家的芝麻以前也是往别出卖,只是收购那边压价比较厉害,他们种植成本也不小,一直没有稳定下来,如果尤家给出的价钱合适,又愿意长期合作,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可以可以的,反正是我们制,你们亏不了。”尤酒笑笑说。
油应该就不用榷权了吧?
“芝麻多少钱收?契约订多久?”李里长问。
“十石七两,两年一签。”尤酒说。
“菜籽呢?”方族长也问。
“十石四两,两年一签。”尤酒说道。
“提供不了这么多。”李里长喝了一口艾草汤,说道。
“有多少便要多少呗,反正你们芝麻田和油菜地的收成我都预定下了。”尤酒大气地说道。自然,两户人家能多到哪里去?
注以上价钱参考今价,由于作者菌没有查到宋朝这些东西的确切价格,只能按1两=1000块,差不多这么样来算,如有错处,请谅解,考究党请退散。由于作者自认不是学历史的,背景言明是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