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6章 处理朝政(四)
    张瑞鸿说了很多小技巧,同时也对周易揭露了很多的潜规则。

    其实,皇帝在接触奏折之前,就已经经过很多轮筛选。一方面是为了皇帝的安全,以免奏章里有什么毒之类的东西。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筛选出那些平安无事的奏章。毕竟确实无事可报,这样的奏章就会筛选下来。

    但是不会处理掉,因为还有可能以后有用,或者说有官员定期检查。

    当筛选完之后,就是那些朝政大臣帮忙处理。也就是由国相领衔的六部,进行第二轮筛选。他们只写出自己的意见,但是却不能替皇上下结论。

    这就是国相以及六部大臣们的主要工作,他们处理完之后,才会交给明福这样的大总管处理。

    除非是什么紧急的情况,必须交给国相定夺。国相带着奏折去找皇上处理。其实大部分时候,皇上也是和其他人待在同一个大殿当中的。但是人家毕竟是皇上,你也拦不住。

    如果遇到那些昏君了,他们甚至连来都不来,必须那些奏章去找他们才可以。

    情况不是太紧急的,那么掌印大总管就会按照轻重缓急,分门别类。一般是先军后民,先边后内,以及先**后天灾。

    这都是有一套手续的,万一事情太多,皇帝连夜也没有差看完,那么就需要这种分类了。但是第二天会同样很忙,依旧有紧急事需要处理,有时候一份奏章,甚至可以压一个月之久,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毕竟太祖皇帝之后,各皇帝都被打怕了。所以都是优先处理军务,在处理民生之类的问题,毕竟军务问题刻不容缓。

    再接着是边疆问题,毕竟边疆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边疆被攻破,或者说边疆边军投降敌人之类的。

    最后在朝廷的眼里,**是大于天灾的。所有的**,那必须镇压。大乾的士兵,对外外行,对内内行,一直保持着高压统治。

    张瑞鸿不太赞同这种方式,但是他也老老实实的说了,这是一直以来的潜规则。

    在皇帝批改了阅之后,在下发到六部。要么以圣旨的形式,要么以朝廷公文或者邸报的形式,再下发到地方。

    那么这份奏章才算是彻底的结束,走了一个圈。

    皇帝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目的的。

    其一为了集权,把国家大小事务拢在自己的手里,可以让自己做到心里有数,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

    毕竟不管其他人的意见如何,最后是否采用,都看皇帝自己的态度。有的时候,他觉得朝臣的处理方法不妥,他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修改。

    为何周易那句何不食肉糜能够传出去,那是皇帝的意志,不管对错,都不能修改,这就是皇帝的权势,至高无上且不允许违背。

    其次为了防止结党营私,防止官员之间的**等等。

    毕竟朝臣如何处理,他有点不放心。万一违背了自己的意志那就不好了。而且朝臣如果推卸责任,处理错了的话,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成千上万的百姓受苦。

    以前皇帝勤政爱民,都需要检查一下的。万一大臣收受贿赂,打压异己的话,这就不好了,所以大臣们不能自己决定,必须要皇帝亲自拿决定,你可以提意见。

    至于最后接不接受,你说的就不算了。

    还有就是皇帝这么做,是为了博取好的名声。毕竟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天下百姓都是爱戴的。

    想要让大家知道你是勤政爱民,那就要亲力亲为,批改奏章是最简单明了的途径了。

    试想一下,一位皇帝每天夜里批改奏章到半夜,那是多么的伟大啊。如果你吃喝玩乐到半夜,那么你就是昏君。

    最后一点,那就是为了防止皇权分散。跟集权是一个意思。

    作为皇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平衡,平衡各方的势力,皇帝不能信任任何人,因此被称作孤家寡人。

    毕竟皇帝不能有明显的偏向,如果皇帝偏向某个人,就会导致某个人做大做强,最后甚至威胁到皇帝的威信。

    如果偏向的是清官还好,要是奸臣的话,恐怕就没有什么人能够制约了。所以每一个皇帝都是孤家寡人,是没有亲情,没有友情之类的。

    所以这个模式虽然复杂,但是优点还是显而易见的,当然,缺点也不会少。

    毕竟皇帝也只是人,只是一个出身比较好的人而已,并不是所谓的神。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他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所以他一个人处理所有的奏章,明显是不堪重负。一些文笔好的,和一些文笔差的,对同一件事的描述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而且皇帝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七情六欲。有时候皇帝也会发火,以情绪操控自己。如果太集权的话,就会造成朝政混乱,错误百出。

    同样是那句何不食肉糜,皇帝如果昏庸无道,根本就没有人去纠正他的错误。因为他的权利太大了,其他人根本没有那个权利。

    即使没有陈虎,周易那句话肯定也会传遍天下的,只不过没有那么快而已。

    再有就是这种模式,造成了效率十分的低下。一些奏章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也有一些奏章耽误了时间,当发现的时候,都已经过了处理时间,从而酿成严重的后果。

    毕竟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原本就比较慢,再耽搁一段时间的话,让效率变得异常缓慢。

    皇帝并不是全知全能,他的声望是刷到了,也避免了一部分人的结党营私,但是处理错误的概率也大了。

    碰到的都是好皇帝才可以,只要其中有一个昏君,就有可能毁掉整个大好河山,如此一来的话,对于皇帝的人选,要求也变大了。

    现在皇帝是家天下,并不是以前的禅让制。如果是禅让制的话,皇帝肯定是最有才学的人,出现昏君的可能性不大,也能够一直保持朝政清明。

    可是现在不一样,现在是家天下。如果没有了合适的人选,就连周易这种**岁的孩童,都能当上皇帝。

    像这样的皇帝,他又会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本领。

    他什么都不会,后果只能是被架空,最后成为傀儡皇帝,成为最终的背锅侠,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而且皇帝不信任手下,也会造成属下和皇帝离心离德。

    按照张瑞鸿的想法,皇帝就应该相当于吉祥物一样的存在。但是又不能完全放权。皇帝可以成为一个监督的对象,把所有的事情都分下去。

    虽然不利于集权,但是减少了出错的概率。而且皇帝也不是完全的当下权柄,他可以对处理结果进行查看,但是不能干预处理结果。

    如果发现不满意的,可以进行讨论之类的真正发挥出六部的作用来。

    张瑞鸿说的这些话,确实有点大逆不道。怪不得他的思想主张,得不到先皇的认可。先皇是主张集权的,而且也比较热衷权利。

    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打算软禁四大镇国将军了。只不过最终没有得逞而已,但是他的目的,就是为了集权。

    而张瑞鸿的意见,和先皇是恰恰相反。如果能够得到先皇的喜欢,那才叫做奇怪呢。只不过最终先皇自己玩脱了而已。

    这才会坚定了张瑞鸿对自己观点的肯定,如果先皇没有玩脱的话,说不定现在需要反思的就是张瑞鸿自己了。

    而且关于治国方略,张瑞鸿手伸的太长了,你这是在教皇帝做事吗?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