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丰收之年!方士徐福【跪求订阅月票鲜花】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丰收之年!方士徐福【跪求订阅月票鲜花】

    东巡,是嬴政最喜欢做的事情。

    去年始皇第五次东巡只走到一半,便和嬴长缨一同合谋,使用假死之计钓出六国余孽。

    效果自然拔群,唯一遗憾的是,他的第五次东巡就此草草结束。

    如今大秦国力蒸蒸日上,国家重新回到了正轨,嬴政再次东巡的计划,也被他提~上了日程。

    嬴长缨和文武百官自然不会反对,也-觉得这不是坏事。

    如今全国吏治革新,大秦的官员队伍焕然一新。

    各地民生逐渐恢复。

    再加上摊丁入亩的计划也在初步试验之中,如果能有成效,便会大规模普及开来。

    在大秦,只有一个意志,那便是嬴政!

    只要对大秦有利的事情,纵然是损害豪强贵族的利益,也定要贯彻下去。

    这一点,所有人心里都有数。

    摊丁入亩能惠及百姓,但却大大损害了豪族的利益。

    虽然嬴长缨事后给出了补救措施,邀请他们入股那所谓的大秦远征军,听说在胶州湾热火朝天的建造了几个大港口,而后又开始造船。

    看起来煞有其事,但是一日看不到成效,群臣一日便不会放心。

    毕竟他们没有嬴长缨的先知先觉,他们不知道出海一次,会赚取到多么巨大的利益。

    嬴长缨也没有过分夸口,有些事情,说的再多,不如亲眼见识一次。

    到时候一切都会明了。

    …………

    …………

    始皇三十八年,五月。

    嬴政携带公子长缨,以及少数大臣开启了第六次东巡。

    此次巡游的路线,也是先南下,再转为东进。

    一辆四轮马车内,嬴政饶有兴趣的看着嬴长缨为他准备的这副新座驾。

    和以往的两轮车比起来,车内更加宽敞,也更加平稳舒适了。

    甚至在马车内用膳,办公,都不受影响。

    因为有减震装置,即使稍微颠簸一点的驰道,震动也不会那么明显。

    嬴政以前坐惯了两轮车,比谁都清楚两轮车有多么颠簸,坐的时间久了,身体着实遭受不住。

    如今四轮车的出现,自然受到嬴政的青睐。

    “自从你掌了少府制造局之后,办了好些大事,还真是让寡人大开了眼界。”

    嬴政由衷的赞叹道,轻轻抚摸着金属制造的车厢,那股厚重感让他一眼便喜欢上了。

    嬴长缨笑道:“儿臣不想父皇这么辛苦,所以便想了这么一个法子。”

    “只是如今水泥驰道还未普及,车子还是会有所颠簸。等到日后全国的驰道都换成水泥路,舒适感还能再上数个档次。”

    “到时候,儿臣便准备将这四轮马车普及开来,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而且马车卖的好,国库也能多写余钱。”

    听到这里,始皇不由得哈哈大笑。

    看着嬴长缨,眼中的满意之色完全不加掩饰。

    更让他高兴的是,嬴长缨已经渐渐有了上位者应有的态度。

    嬴政非常欣慰。

    南巡路上,嬴政显得很有谈兴,大多都是嬴政在问,嬴长缨在答。

    “自从去岁诸郡叛乱,南方百姓难以为继。如果叛逆皆灭,天下无事。百姓得了朝廷赈济,安心耕作。再加上今年也是风调雨顺,想来秋收应会颇丰。”

    嬴长缨从窗外看向不远处的农田,长出一口气,摇头道:“只是可惜,尽管是大丰收,但对百姓而言,获益也不多。”

    “嗯?”

    嬴政微微蹙眉,“此话何解?”

    嬴长缨在始皇的凝视下,面不改色的道。

    “以关中为例,一户百姓治田百亩,粟、麦、豆等所有杂粮加到一起,估计全年能有两百石收成。按照税收标准,朝廷每亩收一石之租,便直接减去了一半!便是一百石。再除去百姓的日常消耗,以一户人口月食五石为标准,一半到头便是六十石,再除去留作种子的十石左右,还剩下三十石。”

    “这三十石换做钱财。便是一千五百钱。父皇,这一千五百钱,就是一户百姓一年的吃惯用度。”

    始皇闻言,脸色不由得一阵肃然。

    一方面惊叹嬴长缨竟然将这些数据记忆的如此清晰,另一方面在感叹大秦百姓的民生之艰难。

    却见嬴长缨摇头道:“这还不算完,如今摊丁入亩还未曾普及开来,百姓还需上交人头税,一户下来,一年大概要一百到数百钱不等。”

    剩下的寥寥千余钱,按照购买力,估计只能相当于后世的两千块rmb。

    要知道,这是一户人口全年的可支配财产。

    按照一户五口人计算,每个人一年只有不到四百rmb。

    这样的人均收入,显然低到不能再低。

    大秦想要像嬴长缨想象的那般富强起来。

    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提升百姓的购买力,也就让百姓手里有余钱。

    人均收入这么少,大秦百姓只能勉强度日,若是不幸再遇到疾病,那真的会入不敷出。

    甚至拖垮一个家庭。

    始皇喟然道:“长缨,难得你对这民生之事如此上心。也正如你所说,即便是大秦丰收了,百姓的日子还是不好过,只能温饱。若是粮食欠收,或者遇到大灾年,那百姓便要吃不起饭。”

    嬴长缨不由摇摇头,真要到那个时候,别说吃不起饭了,甚至连朝廷的税赋都难以承受。

    长此以往,民众心中怨恨再次滋生,距离下一个叛乱,也是不远了。

    细数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都是源于此。

    嬴长缨道:“归根到底,还是朝廷赋税过重了。”

    这话,也就是嬴长缨敢在嬴政面前说了。

    换做其他人,就算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嬴政平静的看向他,沉静道:“朝廷每年收多少租,征几次赋,这是商君当初定下的,过去百多年向来如此。”

    其实,关于朝廷税收,各地的郡守其实多有进谏,提出减少租赋。

    0 ·····求鲜花· ········

    但嬴政心知肚明,朝廷还要负担着南北两路大军的庞大军费,还要骊山之陵,各处宫殿,还有全国驰道,灵渠要修。

    这些都要青壮钱粮,所以尽管知道百姓生活困苦,但租赋徭役却不能减。

    嬴长缨也是明白这一点,知道短时间内很难说服始皇,只能像如此这般,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

    如今大秦现在同时开工的大工程太多太多,要负担起如此庞大的消费,确实不能减赋。

    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尽量增加百姓的亩产,并且将人头税严格控制在一年一次。

    这也是嬴长缨在嬴政面前争取到的底线。

    嬴长缨知道,这些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昌盛的阵痛。

    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华夏能那样繁荣,便是老一辈人勒紧裤腰带,用命挣来的。

    大秦要真正走向富强,也不会一蹴而就的,那样也不现实。

    ..... ........ 0

    好在如今有土豆,番薯两样亩产巨额的神器。只要普及开来,便能杜绝最基本的饥荒问题。

    那个时候,嬴长缨的远征军也应该组建的差不多了,只要能让大秦君臣看到出海之后能取得实打实的利益。

    到那时,减免国内的税赋,逐渐转变为对外掠夺资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

    始皇三十八年,五月下旬。

    东巡队伍一路南下,抵达了九江郡。

    这是当初反秦叛贼的大本营,而今经过将近一年的休养生息,也是渐渐恢复的元气。

    流亡的百姓纷纷回到家乡,开垦种田。

    倒也没有曾经那副荒凉景象。

    始皇进入九江郡的第一印象,是便利的水上交通。

    九江多河道,始皇一行人也从陆路,转为水路。

    庞大的南巡队伍,全部换乘舟师大船,飘行在江上。

    却见往来的船只络绎不绝,载满了粮食和货物。

    大多都是从关中之地运往南方诸郡的粮秣,还有一些农具,丝绸等生活品。

    嬴长缨看到这些河道,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确实十分方便。

    但也仅仅限于南方。

    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由得想到了开凿运河的想法。

    大秦的交通单靠着驰道肯定是不够的。

    像这样的大宗货物,还是走水运比较方便,在后世的很多朝代中,水运都是国家的主要的运输手段,甚至滋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养活的人口数以百万计。

    后世大名鼎鼎的漕帮百万众,便是如此形成的。

    当然,更有甚者,待到未来大秦的船队建成之后,海运也会逐渐兴盛起来。

    嬴长缨心中勾画着蓝图,南巡路上风平浪静。

    然而,就在一天后。

    始皇的南巡队伍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

    曾经被始皇派遣外出求药的方士徐福,居然再次找了过来。

    …………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