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三十四章 泽被万民之功业!【跪求订阅】
    第二百三十四章 泽被万民之功业!【跪求订阅】

    始皇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08年,虽然一整年都是风调雨顺。

    但嬴长缨若是没有记错的话,往后的几年会一直持续大旱。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大规模的瘟疫。

    这是史书曾经记载的,嬴长缨记得很清楚。

    如今的大秦发展越来越快,以关中为中心,向外辐射,各地渐渐开始富庶起来。

    绝不能让大灾拖慢了节奏。

    当初秦扫六国,嬴政为了开拓百越之地,下令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

    这条运河便是灵渠。

    灵渠主体大致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桥梁等各个部分组成。

    先后顺序不同,但相互连通。

    当初修建灵渠的本意只是便于运输物资,久而久之,便渐渐转化成一项民用工程。

    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但往往受限于生产力的局限,很多构思便不能展开。

    正如这灵渠,当初便有人想连同南北水道,延缓北地的旱灾。

    可惜这项工程太过浩大,那时的大秦同时肩负几项其他的大工程,如果贸然开动,绝对会引起大规模的民间动乱。

    057得不偿失!

    直到如今,大秦的国力恢复了一些后。

    嬴政便在去年年初时,下令加大灵渠的修筑。

    并且,嬴政又下令,开凿河渠,连通沫水、沮水和游水……

    这是贯通南北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连通一处。

    到时候,南方充足的水源,便会源源不断输入北方。

    对于这项举措,嬴长缨也是极力赞成。

    不过,这项工程的建造,绝非一蹴而就。

    如此浩大工程,几乎贯穿整个中原之地,其中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甚至远超如今的秦驰道建设。

    但是……如果建成,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按照嬴长缨的预估。

    以大秦如今的效率,最早也要五年方能竣工,甚至更久。

    其实也正常。

    后世的南水北调工程,几乎也是举国之力,堪堪数年才彻底完成。

    完全可以想象的到,随着灵渠的扩张。不仅可以极大的缓解北方农业灌溉的问题,还能进一步将南北双方联系在一起。

    所产生出的影响,绝非1+1这般简单。

    嬴长缨不禁感叹,嬴政的目光之长远,让人钦佩。

    他所做作为,皆是泽被万民之功业!

    可惜有时候太过偏执,简直堪称大秦第一铁头娃,若不是当初大秦的国力实在无法承受,他必然也会大力拓展灵渠。

    嬴长缨不禁也想到了历史上那个开凿运河的杨广。

    下场可谓凄惨无不。

    好在现在的大秦有这个资本去支撑这样大的消耗。

    唯一不足的便是时间跨度太大。

    嬴长缨清楚,在这几年内,便是连续数年的灾年。

    好在……改良版灌溉水车技术的出现,恰好弥补这了这一项空缺。

    ……

    ……

    少府旁边,泾水河畔。

    如今已经耸立起一座座庞然大物。

    正是那改良版的灌溉水车,可以自河中汲取河水,以灌溉农田。

    嬴长缨在少府众多工匠的簇拥下登上河堤。

    他的面前不远处,便矗立一座巨大的水车。

    此时河岸边上,有匠人手中拿着一张图纸,指挥工人施工,并且邀请了不少当地的农人前来参观。

    那庞大的水车,宛如一头巨龙一般,静静的匍匐在泾水河岸。

    龙尾没入水中,龙头则立于岸上。

    而龙头的下方,则是一个大型蓄水池,池子四周被挖开了一道道大小不 一的沟槽。

    不少农人看到这庞大的水车,纷纷震惊。

    但惊讶之余,心头却不约而同的涌上一个疑问,这东西如何汲水呢?

    现在这个时节,河水的水位可是远远低于地面的啊……

    旁边的工匠没有解释,而是让人牵来一头健硕的耕牛。

    然后用绳索将牛拴在水车之下的罗盘上,随后开始驱动耕牛。

    耕牛拉着转盘开始转动,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吱呀声。

    紧接着,奇迹发生了!

    旁边不少农人直接惊讶的捂住了嘴巴。

    只见那水车的轮轴随着耕牛的拉动转动了起来,然后带动水车槽内的板叶直接刮水上行……

    下一秒!

    从那巨大的龙头口中,竟然开始缓缓吐出水流,源源不断的注入下方的水槽之中!

    这一幕,宛如神迹一般!

    让这些世代耕地的农人呆呆的愣在原地,连话都不会说了。

    “准备……开槽!”

    随着一阵大喝,早已经准备好的工人们,纷纷取出了置于水槽之前的挡板。

    水流便开始顺着挖好的沟渠,缓缓注入远处干枯的土地之中。

    顷刻间,堤岸边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

    不少农人热泪盈眶的跪伏在地面上,朝着那巨大的龙头不断叩首。

    神色虔诚无比!

    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神迹一般的存在!

    有了这个神物,就算遇到大灾之年,也不用怕了……

    随着耕牛不断的拉动罗盘,泾河之中的水源依然在源源不断的流入水槽。

    嬴长缨心中也是一阵振奋,手指着那水车,问道。

    “计算出具体的数字没有?”

    旁边的工匠连忙上前道。

    “回公子,根据这几日的观察,水车每天必须有三次轮换,如果想要全天不间断运转,便需要五到七头耕牛…………至于灌溉量,一台水车一天大概可以浇灌百余亩耕地。若是有上百架水车,则可以确保咸阳周遭的田地皆不受旱灾影响。”

    “如果要推及到整个关中地区,这个……小人还需要另外计算。”

    嬴长缨点点头,脸上透出一抹笑意。

    “做得好!”

    他站在河堤上,看着那源源不断流入田地的河水。

    改良版灌溉水车经过多次试验,显然已经成型。

    等到开春之时,便可以大规模的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