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一起商议着攻占集庆的事情时,冯国胜说:
“现在的集庆守军不过3万多人,而我们如果加上俘虏,就有15万多人,比敌人多出4倍。
而且,我们的士气高昂,我想用不了多少日子我们就能攻下集庆。
此时,我们需要努力谋划,求一良策,夺取一个完整的集庆,以报元帅的信任之恩。”
徐达与常遇春等听了,纷纷表示赞同。
冯国胜见大家统一了想法,便亲率降军为先锋攻城。
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整整一天,双方的死伤都比较惨重。
第二天,冯国胜与常遇春各率一支大军,同时展开猛烈的进攻。
经过一天的浴血奋战,常遇春的部队终于杀上了北楼。
鲁达花赫福虽然说是个文官,但是勇气过人,怀揣一颗忠心。
两天来,他手握长剑巡视城上,并且不断地鼓舞士气。他又把家中的金银都拿了出来,奖给守城有功之人。
虽说守军少了一半,但是余下将士斗志还是异常坚定的。
鲁达花赫福见到常遇春的军队只有少数人杀上了北楼,并不感到惊慌,他指挥部队迅速地向突破口冲来。
由于鲁达花赫福带来增援的人多,不一会儿就把冲上来的人悉数杀死,又重新堵上了突破口。
常遇春在下面看了,只能在心里滴血。
第三天,冯国胜、常遇春再次组织大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又是攻了整整一天,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常遇春与冯国胜的部队,都曾多次攻上高高的城墙。
可结果还是给打退下来,而且死伤特别严重。这一次又以失败收场,冯国胜、常遇春俩人都焦急万分。
凡事不过三,冯国胜与常遇春此时都非常明白,像这样的进攻,如果再继续下去,部队的死伤就更加严重了,对他们也是极其不利的。
如果想不出一个好些的办法,这集庆恐怕一时是难以攻下来的。于是,他们请来诸将,大家一起商议。
这时,徐达缓缓地说出了自己这几天来的一个想法:
“从这几天攻城的情况来看,我军之所以还占领不了集庆,其主要原因是城上鲁达花赫福亲自率领的增援部队太有杀伤力。
因此,我们要先将鲁达花赫福亲自率领的这支增援部队引开。
我们可以让水军督尉俞廷玉来,让他派出一支精锐水军,带上火药,从水上绕道西门城下,轰炸城门。
到时候,那鲁达花赫福必然要往西门去,趁此机会,我们大家全力攻城,到那时便可一举攻破。”徐达说完,征询地望着常遇春与冯国胜。
“徐将军所言,非常有理。如此一来,集庆破在近日。”常遇春高兴地说。
“对!我们就这么办,立即派人去告知水军督尉俞廷玉,令他们速派出水军,带着火药,绕道西门城下,轰炸城门。”
冯国胜也非常赞同徐达的意见,诸将领马上作了安排部署。
第二天,冯国胜、徐达和常遇春将人马整编好,又将云梯也准备好。
到了午时,只听得西门连珠炸响。
冯国胜估计鲁达花赫福已经离开去西城门了,便一声令下,常遇春和徐达奋然上前,只见千万兵士架起云梯勇敢向上。
爬上城墙后便与元军搏战。
随着爬上去的人越来越多,元军渐渐体力不支,使得他们向城下败去。
这时,徐达与常遇春奋然登城一路杀去,将元军追至城门正楼。
常遇春挥刀砍断绳索,过桥掉下城门大开,冯国胜挥剑高呼:“冲啊!”“冲啊!”
随着军师的呼喊,千万军士齐声响应,大家呼喊着一路杀进城去。
鲁达花赫福带着一队精锐部队赶往西城门,只见轰炸声停了,硝烟散了,就不见敌人进攻,这才知道上了当。
当他正准备重回南门时,只见南门守军张义慌忙跑来:“大人,南门已破,我们护你往北门出逃。”
鲁达花赫福对张义看看,仰天长叹一声,便一剑结果了自己,张义见状便慌忙丢剑逃跑了。
徐达赶到西门,只见地上躺着鲁达花赫福的尸身,对手下人说道:
“真是一位忠义之士,只可惜生不逢时,把他给厚葬了吧!”
说完,徐达带领着军队前去追赶张义等人。
占领集庆是金鹏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巨大胜利,金鹏与李善长随着大军,浩浩荡荡进了城。
进城之后,金鹏召集官吏、平民,发布了激动人心的告谕:
元朝政治腐败,所在纷扰,天下到处起兵反抗,百姓吃尽苦头。
你们大家身处危城之中,整日提心吊胆,生命没有保障。
我带兵到这里来,是为你们除乱的,今后大家要各自安业,不要疑惧。
如有贤人君子愿随我一起建功立业的,我必以礼相待;
各级官员不得横暴、祸害百姓;旧政府旧制度对百姓不适合的,我要为你们废除。
同时,金鹏还提出了当官的切勿贪暴殃害良民。这一告谕的发布,既安定了民心。
又在集庆城建立起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于是,偌大个集庆城沉浸在了一片祥和的氛围中。
百姓庆幸脱了元朝苦海,因此,他们对金鹏十分拥戴。同时,本地的一些豪绅也都前靠金鹏。
金鹏请李善长做他的参议,所有军事上的战略安排,军队的管理制度,也都让他参与谋划与制定方略,李善长成了身边的第一人物。
进城后,金鹏带领徐达等巡视全城,当他看到集庆城的雄伟、富庶和繁华时。
朱元璋恍如在梦中,那种激动与兴奋简直无法形容。
当金鹏看到“金陵府”这三个字时,不觉地摇了摇头。
冯国胜问道:“元帅是否以为‘陵’字不妥?”“陵者,墓也。”
金鹏说道。“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元帅何不将其更名为龙盘府?”冯国胜说道。
“龙盘府好是好,但是却有些张扬了,会惹得各路义军群起而攻之。”金鹏琢磨着说道。
随后,金鹏扭过头问李善长的意见。“元帅举兵攻城,乃是顺应天时,解救百姓,可否更名为‘应天府’?”
李善长说道。“‘应天府’,好!那就叫‘应天府’吧!”金鹏高兴地说道。
当金鹏坐上雕花的大木椅放眼望去时,只见殿内是一片宏伟华丽的景象,堂下将军威风凛凛,这应天府可真比滁州强多了。
金鹏看着喜气洋洋的文臣武将,不禁想到:如今该是给他们加官晋爵的时候了!
在这以后的三天时间里,金鹏将诸事都交给了李善长、冯国胜、徐达等人去做。
自己则关起门来,认真地考虑给各位文臣武将的官衔,金鹏明白用人的关键是要把官衔授给适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