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一章 打败陈友谅(求收藏,鲜花和评论)
    金鹏激动地站起身来说:“您说得很对,就这么办!”

    于是,金鹏号召全体将士积极准备,迎战陈友谅,他先派大将胡大海领兵绕道去攻击信州,在背后牵制陈友谅。

    金鹏又把将领康茂才找来,说道:“你以前曾与陈友谅是朋友,现在陈友谅要来攻打应天,

    可是还没有到,我想让他来得快些,办这件事非你不可。”

    康茂才疑虑地说:“这件事我能办成吗?”

    金鹏鼓励他说:“你能办成!你写一封信给陈友谅,就说愿意投降他,作为内应,并促使他赶快前来攻打,

    要他兵分三路,分别进攻应天,以便削弱他强大的实力。”

    康茂才答应了:“好吧,我认识一个老家人,曾经在陈友谅身边干过事,我让他去送信,陈友谅准相信。”

    “那实在太好了!”金鹏高兴地说。

    在一旁的一个文臣对朱元璋的计策感到不理解,朱元璋笑了笑,说:

    “这叫因情设计,陈友谅相约张士诚一同来进攻我们,万一他们两个人的力量联合起来,我们就难以对付了。

    我们如果很快地把陈友谅引来,先破陈友谅,那么张士诚知道,就害怕不敢前来了。”

    听了金鹏的解释,那人对金鹏敬佩地说:“您的计策实在是高明哪!”

    康茂才按照金鹏的吩咐,给陈友谅写了一封信,派老家人送到陈友谅那里。

    陈友谅正愁不了解那里的情况,不敢贸然进军,读了康茂才的信,真是喜出望外。

    于是,陈友谅摆酒设宴招待了老家人,并一再叮嘱老家人:

    “你回去告诉康茂才,就说我很快就率大军赶到,等我到江东桥时,就以喊‘老康’为联络暗号,记住了吗?”

    “记住了!”老家人认真地回答。老家人回到应天,把情况向金鹏作了汇报,金鹏听了非常高兴。

    陈友谅的进军路线清楚了,军力分配也清楚了。

    金鹏一面调胡大海进取广信,捣毁陈友谅的后路;一面按陈友谅的进军路线设下埋伏。

    随后,金鹏命令人连夜拆掉江东桥,在原地重修了一座铁石桥。然后开始点将布兵。

    命冯国用、常遇春带5万人在石灰山埋伏,徐达带兵2万在南门外列阵,杨睿驻兵大胜港,张得胜、朱虎率水军出龙江关。

    金鹏自己统领大军驻扎在卢龙山,命5000士兵手持黄旗在山左埋伏,5000士兵手持红旗在山右埋伏,告诉他们:

    “敌人来到就举红旗,需要伏兵出来攻击敌人时举黄旗。”

    一切布置停当,各路将士严阵以待,单等陈友谅大军到来。

    没过几天,陈友谅带领水军开进大胜港,杨睿带兵进行抵御,阻止陈友谅的水军前进,

    因为大胜港水路狭窄,只能容纳两只船同时通过,陈友谅的水军无法前进,只得转道长江奔江东桥而来。

    来到江东桥,陈友谅以为桥是木桥,就命令用大船冲撞,以便撞倒桥后让大批船只通过。

    然而大船撞到桥身上,船反被撞得七扭八歪,这才发现是铁石桥而不是木桥。

    陈友谅心中惊疑,站在船头,按事先约定好的暗号连喊“老康”,可是,喊了一会儿,没有回应,陈友谅连忙说:“

    不好,我们中计了!”于是,陈友谅马上带领水军冲向龙湾。

    来到龙湾后,他先派1万多士兵上岸,在岸上立起木栅栏,以抵挡朱元璋军队的进攻。

    金鹏看了看天色,决定等下雨时再进攻。

    果然,霎时间,电闪雷鸣,大雨如注,朱元璋一声令下,埋伏在山右的5000士兵马上举起红旗,将士们见红旗举起知道敌人来了,

    一声呐喊,冲了上去,争相上前拔去陈友谅设置的木栅栏,陈友谅指挥军士前来争夺,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

    金鹏又命令军士擂动战鼓,埋伏在山左的5000士兵听到战鼓响起,举起手中的黄旗。

    四周埋伏的兵马见黄旗举起,便从四面围攻了过来,水陆并进,前后夹击,一阵猛杀。

    陈友谅的军队支持不住败逃九江。这一仗打得十分利落,杀死陈友谅的军士无数,俘虏了2万人,缴获战船几百艘。

    金鹏站在山顶,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望着龙盘虎踞的应天,脸上露出了胜利者的骄傲与自豪。

    陈友谅吃了败仗并不服输,7月间,他又派军攻下了安庆。

    朱元璋气愤极了,他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决定溯江西伐。

    龙骧巨舰上竖立大旗,写着“吊民伐罪,纳顺招降”八个大字。

    朱元璋研究了敌情,想趁陈友谅将帅不安之际、军心离散之时,大举进攻,这要比等着被攻有利。

    于是,朱元璋便亲自统军顺风溯流,一鼓攻下安庆、江州,守将丁普郎、傅友德全军归附。

    陈友谅逃到了武昌,而江西州县和湖北东南角都成为了朱元璋的版图。

    一个扩大,一个缩小,几年来的局面,完全扭转了过来,朱元璋的兵力已经可以和陈友谅一决雌雄了。

    当江南朱陈两军血战正酣的时候,江北的军事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红巾军接连失败,形势很是危急。

    元朝大将察罕帖木儿收复关陇,平定山东,招降红巾军丞相花马王田丰,军威极盛。

    几年来,在山东宋朝大帅毛贵礼贤下士,开辟田土,治绩斐然。

    原来的濠州的赵均用和彭早住,驻军淮泗一带,早住病死,均用北上和毛贵合伙。

    二人大闹意见,均用杀了毛贵,毛贵部将又杀了赵均用。杀来杀去,军力衰减,给察罕胜利的机会。

    山东失去后,小明王的都城安丰恐怕保不住,连朱元璋的根据地应天也岌岌可危。

    朱元璋几年来的安定和发展,全靠小明王大军在北边牵扯元军主力。

    如今局面突变,要直接和元朝大军接触,估计军力对比相差太远,实在抵挡不住。

    两次派代表去见察罕帖木儿,送上重礼和亲笔信,要求通好,预伏一笔,以为将来打算。

    这时察罕帖木儿正在围攻益都,红巾军奋死抵抗,朱元璋料益都一时不致失陷。

    罕帖木儿在肃清山东之前还没有余力来进攻安丰,才敢趁这间隙,西攻陈友谅。

    察罕帖木儿的代表户部尚书张昶带了御酒,八宝顶帽,和任命朱元璋为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的宣命诏书,元至正二十二年。

    也就是1362年12月由江西到应天,其时察罕帖木儿已被田丰刺杀,子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继为统帅。

    不久又得到情报,扩廓帖木儿和另一大将孛罗帖木儿在抢地盘,打得正热闹,眼见得元军不会南伐了,越发定下心,断了投降的念头。

    当察罕帖木儿的代表带着元朝官诰到应天的时候,宁海人叶兑写信给朱元璋。

    劝他不要接受元朝官爵,自创局面,立基业,并且还指出了进行军事行动的战略步骤。

    朱元璋觉得叶兑的攻取战略面面俱到,确有见识,心里佩服,要请他做官。

    叶兑却推托不肯,回到了家乡。后来,就经过几年平定东南和两广的规模来说,果然和叶兑所说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