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明王朝后,以宗主国自居,视其他周边邻国为藩属国。
明廷的涉外关系也就保留了宗藩关系的根本特征,只是这种宗藩关系在朱元璋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朱元璋受到“求相安无事”涉外指导思想的支配,对藩属各国没有任何要求。
使得这种宗藩关系比以往更加名义化,以至各国与明王朝的关系事实上是平等的。
那时,维系宗藩关系的主要纽带是相互之间的贡赐活动,各国定期派使臣携带本国的土产或奇珍异宝之类及相关文书,向明廷朝贡,这标志着该国承认明朝宗主国的地位。
明廷接受贡物,给予隆重接待,回赐大量礼物,也就表示明朝视该国为自己的藩属国。
对于各种外交礼节活动,朱元璋都主张从简,他认为这不仅可以减轻朝贡国负担。
对朝廷来说也是十分省心的,可避免节外生枝。
洪武五年,朱元璋就朝贡问题指示如下:高丽国贡献次数太多,甚至一年多次,加重了其百姓负担,而且海路异常艰险,因而使者的人身安全也是难以保证的。
特别举了当年高丽使者洪师范一行在返回途中遇到大风,船翻后溺死了39人,另外113人则漂流到嘉兴海岸才被救起的例子。
朱元璋认为,幸亏有被救者可以回国说明情况,要不然高丽国能不起疑心吗?
因此,朱元璋提出三年朝贡一次,所贡之物以所产布十匹足矣,不必过多。
同时,也将此令告知占城、安南等国。
但是,多数藩属国并不遵守规定,朝贡次数仍远远超过了规定次数。
洪武七年,朱元璋不得不重申有关规定,由礼部通知各国。但是,第二年安南又要求增加朝贡次数,朱元璋只得又一次让中书省转达他的意思:
“朝贡常制,三年一次,来朝使臣人数也以三五人为宜,贡献物品也不必过于丰厚,表示诚敬之心即可。”
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又专门制定了朝贡勘合制:朝贡使者必须持明廷颁发的勘合。
勘合由明朝制定,每个朝贡国发给勘合200道,号簿四扇,分存双方,以供验比。
洪武五年正月,琐里派使臣朝贡时,朱元璋对中书省大臣说:
“西洋琐里,涉海而来,艰难险阻,难计年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而薄来可也。”
后来,朱元璋又对礼部官员批示说,对来朝贡的各国给予丰厚赏赐,以表示朝廷的关怀之意。
各国所贡之物,多数为供玩食用的奢侈品,少数可用于生产、生活,如马匹、药材等,量也极为有限,对于天朝来说自然是无足轻重的。
历代统治者多重视各国朝贡的政治意义与象征意义。
洪武十六年二月,占城国王阿答阿者派使臣杨麻加益等前来朝贡,其礼品包括象牙20只以及檀香、番布等物品。
明朝回赐给使臣织金文纺30匹,瓷器19000件。
在此后,得到同样赐物的还有暹罗、真腊等国。
洪武十九年九月,阿答阿者又派他儿子等人前来朝贡,其礼品包括象牙54只,还有犀角、胡椒、鸟木、檀香、花丝布等。
朱元璋回赐占城国王冠带、织金文纺和龙衣,并赐王子黄金200两,白银1000两。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外国使者往往趁朝贡的机会携带私货来到天朝进行交易,或者换取天朝的优质手工艺品。
对此,朱元璋统统给予了宽大的政策。如在洪武三年,中书省请求对高丽贡使携带入境的私人货物征收税金。
同时还禁止他们额外携带天朝货物出境,但是这些都被朱元璋给否定了。
洪武十七年,明朝又明确规定:海外诸国朝贡使者,有附带私货入境交易者,一律予以免税的优惠。
他们因不知避忌而违犯有关规定和律令,也予以宽宥,不加追究。
明朝商人与外国使者进行交易的,除了不准私自进行外,也不准赊买、故意拖延、欺骗、敲诈等行为,违者便会被问罪。
朱元璋不只是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他也从来都不插手干涉别国的内务。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朱元璋,做了明朝皇帝之后就有了双重的身份和背景。
他异常痛恨贪官污吏欺压和剥削劳苦大众,嫉恨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破坏社会秩序。
尤其是对抗他的法令,而对付这一社会弊病的方式就是倡廉惩贪。
明王朝建立时,百姓生活很艰难,而功臣们则是尽情享乐,并且还产生了一些骄纵之气。
可是,从社会最底层上来的朱元璋深深知道民间的疾苦,也知道那些东西意味着什么。
有一天,朱元璋下旨宴请文武群臣,为皇后祝寿。
臣子们非常高兴,以为又可以重温战争年代那段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猜拳行令,一醉方休的快乐时光呢!
可是让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宴会有些特别:第一道菜上的竟是炒萝卜。
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是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
朱元璋逐一大赞每道菜的好处:“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
“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喜洋洋”;
“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群臣听后,顿时恍然大悟,原来皇帝这是在教育他们要勤俭呢。
随后,朱元璋又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即是榜样,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朱元璋的俭朴在穿戴上的体现也是十分明显的。
有一次,朱元璋走进东阁检查政事时,因为此时正好是酷暑时节,所以汗水湿透了衣衫。
这时,侍从们拿来衣服给朱元璋换上,在场的人看见拿来的衣服都是经过多次洗过了的,没
有一件新衣服,在场的官员们被他的这种俭朴的精神感动了。
此外,朱元璋不仅自己坚持勤与俭,而且他还要求各级官吏也要这样去做。
否则,他将决不容情。在面对贪官污吏的问题上,朱元璋更是严加惩处,甚至不惜大开杀戒。
倡廉并不是不给官吏们应有的待遇,作为皇帝朱元璋对官吏想的还是很周到的。
明朝建立前一年,他任命了234名郡县官吏,并下令给他们优厚的派遣费,以免到任后,借贷侵渔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