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亲自上门
太守府前,边塞的天光虽然明亮,却夹杂了几分风沙袭扰,李治一身戎装站在那里,神情颇有几分无奈。
他原是打算穿着常服上门的,奈何李统领实在担心张守望对他不利,于是穿盔甲前往就成了双方各退一步的妥协。
秦锋微微侧身,站在李治身后半步,目光肃杀地望着太守府,右手已然按在身侧的长剑之上,一旦太守府中有任何异动,他随时可以拔剑护在李治的身前。
“听闻张太守近日繁忙,本王也不好误了这朔州城的军机大事,只得亲自上门拜访,不知张太守是否愿意在百忙之中见见我这个无用的闲人?”
李治站在太守府门口,朗声说道。
这话看似是对着两个守门的侍卫说,实则是对门内的张太守说的。
他在朔州城经营二十余年,城中一举一动全都在他掌握之中,李治一出门他便已经收到了消息。
而李治也不是个傻子,对方既然敢对陈楠下手,那么必然是有所依仗,只怕他们在朔州城的一切都被人暗中盯着,这城中布满了眼线,与其做躲开这些眼线的无谓尝试,倒不如光明正大的走出驿馆,好叫张守望心中有所考量。
离开驿馆之前,李治对秦锋等人说道,“这张太守若是一心谋逆,自不会让你等活着回来,我又身在城中,周身的护卫并不算多,他随时可以夺了我的性命,却始终无所行动。
可见张守望此人虽然有旁的心思,却未必是投了突厥人。”
作为长期游走在争储夺嫡战场之中却能明哲保身的人,李治的智谋算计并不弱于他那几个兄长,只是多年韬光养晦,才给了外人许多错觉。
如今,也是让一些人知道自己能力的时候了。
果然,刚刚的论断一出,李统领稍加思索之后便觉得没错。
于是他勉强同意了之前李治提出的方案,此时正按兵不动,观望事态的发展。
太守府外,一些百姓缓缓围了过来,却很快被守卫的兵丁遣到一边去。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太守府的大门忽然打开,张守望满脸歉意的从中走出,口中不住告罪道,“不知晋王殿下突然驾到,是臣怠慢了!”
“张太守不必客气,既然您忙着,那本王这个闲人若有事,自当是登门拜访。”
李治就像是没看到他那副模样,略有些讽刺地说道。
张守望的额头沁出细细密密的冷汗,以前只听闻这位晋王殿下最是和顺恭谦,未曾想到也是如此难以对付。
原本出了这事之后,他想先推脱一阵,等确认陈楠彻底死在外面了,再假意派人寻找搜救,到时胡乱应付将这事糊弄过去,之后再好好将这几位送往突厥,便算是了了此事。
至于张伯勾结突厥的事情,等到将这几尊大佛送走了再处理。
没想到他前几日才将张伯和他手下的几个人捆了关进自己太守府的暗室里,今日就听留在驿馆的线人回报,说是晋王殿下穿着甲胄,带人朝着太守府来了。
张守望顿时有些头大,叫手下的人将府中的一些混乱痕迹收拾干净之后,便赶紧来到门口迎接这位突如其来的晋王殿下。
李治看着张守望的反应,心中的担忧减弱了几分。
他既然还愿意在自己面前做做样子,那就说明他并未彻底投身突厥人。
这样一来,营救陈楠一事尚有转圜的余地。
“晋王殿下真是折煞臣了,朔州城风沙极大,快请进府休息。”
张守望的口中依然恭谨的客套着。
看着李治带着秦锋不紧不慢的走进太守府,张守望心中稍定,却也对这位晋王殿下刮目相看。
初见时,他只当这位九皇子是个懦弱平庸的王爷,才会在迎亲的队伍中任凭旁人主事。
如今看来,自己初时的猜想或许错了。
李治自然不知道一旁的张守望者正在想什么,他微微皱眉,因为这院子的空气中隐约夹杂着一丝血腥味。
不过他并未说起,而是暗中记下了。
待到走入正堂,李治在上首坐下,开门见山地问道,“振威伯失踪了数日,不知张太守可曾派兵寻找?”
陈楠作为此次求亲的正使,也是他们一行的领队,李治问陈楠的事,没有人能挑出什么问题来。
“殿下,自那日战事之后,臣一直让手下四处寻找振威伯的下落,只可惜一无所获。”
张守望自然是不能说自己并未派人寻找救助,甚至他确实遣了一小队兵马去寻人,倒也不完全是做做样子。
“一无所获?”
李治看向了秦锋,“你们几个当时是最后见到振威伯的人,不如帮着张太守一起搜寻。”
这也是他们在驿馆时就商量好的,若是张守望尚且愿意配合行动,哪怕是假意配合,也得安插几个人进去,至少先光明正大的混出城去再说。
“这……”张太守的脸上果然浮现出几分为难之色,而李治早就想好了应该如何应对,在他还未开口之前便打断了他的话,“张太守大可放心,我们来时身边带了些护卫,不会影响太守军中的布防。”
这话一出,倒是将张太守所有的推托之词全都堵死了。
迎亲队伍中的主官失踪了,队伍中的护卫自行寻找,这事按理说都不需要只会他这个太守。
李治愿意来说,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若是现在张守望还在找理由不答应,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除非他打算直接在这里就跟李治撕破脸,否则他必然会答应让秦锋等人带人出城。
但是李治也做好了他当场翻脸的准备,手心已经悄悄攥紧了信号,一旦情况不对,他会立刻发出信号,让在外面守着的李统领冲进来拿下张守望。
张守望此时也知道自己实在没有任何借口阻拦李治,他的手心慢慢渗出汗来,要是在这里同晋王殿下动手,就是明着向世人宣告自己要谋反,可是他实在没有这个勇气,尤其是张守望本身并不想投身匈奴,因此十分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