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95章:并州风云(三)
    <sript><sript>

    唐玄宗认为姚崇公正无私,而魏知古却有负于姚崇,欲罢免他的官职,姚崇道

    “臣的儿子行为失检,扰乱法纪,陛下却罢免魏知古,天下人一定会以为陛下偏私于臣。”

    唐玄宗虽然作罢,最终还是将魏知古罢为工部尚书,刘幽求、钟绍京也都因为姚崇的弹劾而遭到贬黜。

    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面积蝗灾,姚崇主张杀灭蝗虫并焚烧虫尸,地方官员和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反而祭天祈福消灾,连唐玄宗都担心灭蝗会违背天命。

    姚崇列举魏时发生蝗灾不敢灭而导致草木皆尽、饥荒遍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现象的事例劝诫唐玄宗。

    指出修德免灾并非对灾祸听之任之,而是要主动救灾,如果为了保护蝗虫而牺牲人命并招致国家危殆,才是真正违抗天命。

    黄门监卢怀慎认为天灾非人力所能制服,姚崇大声驳斥道

    “扑杀蝗虫解救百姓是善举,如果上天降灾祸,全由我姚崇一人承担,决不推诿给别人。”

    姚崇为民请命的坚强决心终于打动了唐玄宗,玄宗遂下令灭蝗,最终百姓免于灾难,天下太平。

    姚崇“以文华著名”、“弱冠补孝敬挽郎,又制举高第”,张说称姚崇“献藻弥焕”,“枷藻”即华美的辞藻,泛指文才。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姚崇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六首,陈尚君先生《全唐诗续拾》存诗二首,数量虽不多,但不乏名作,如《秋夜望月》云

    “明月有余鉴,羁人殊未安,桂含秋树晚,影人夜池寒,灼灼云枝净,光光草露团,所思迷所在,长望独长叹。”

    此诗当作于姚崇事业受挫,远离长安之时,诗中借秋夜望月,表达恋胭之情,文字雅洁,寄托高远。

    姚崇《夜渡江》云

    “夜诸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

    中间二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出一个从不觉到暗识的过程,静中有动,耐人寻味,不知王维“竹喧归烷女,莲动下渔舟”是否有得于此。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人能比。

    然而,这位资历深厚的宰相,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至极的开元时期,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

    由于清廉,只拿“死工资”,没有灰色收入,所以他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武则天曾与侍臣谈论起周兴、来俊臣主持刑狱,朝臣反逆案件颇多一事,怀疑其中是否有冤狱,姚崇进言道

    “垂拱以来因谋反罪被处死的人,大多都是由于周兴等罗织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劳造成的。

    陛下派亲近大臣去查问,这些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里还敢动摇他们的结论!

    被问之人如果翻供,又惧怕惨遭毒刑,与其那样不如早死,如今酷吏诛除,我以一家百口人的性命向陛下担保。

    今后朝廷内外大臣不会再有谋反的人,若是稍有谋反之实,我愿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责。”

    武则天大悦道

    “以前的宰相都顺从周兴等人,使酷吏得逞,让朕成为滥用刑罚的君主,听到你说的话,很合朕心意。”

    于是赏赐姚崇白银千两,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移居上阳宫,百官都为唐朝复辟而相互称庆,只有姚崇哭泣不止,张柬之对他道

    “今天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恐怕您从此要大祸临头了。”

    姚崇道“我长期事奉则天皇帝,现在突然辞别,感到悲痛难忍。

    我随你们诛除凶逆,是尽臣子本分,今日泣辞旧主,也是人臣应有的节操,就算因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唐中宗时期,贵戚竞相营建佛寺,滥度僧尼,很多富户强丁也乘机削发为僧,以逃避徭役,姚崇执政后,进言道

    “佛图澄、鸠摩罗什号称高僧,也不能挽救后赵、后秦的灭亡,齐世宗、梁武帝崇信佛教,却未能免除灾殃。

    陛下只要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就是佛身,无需剃度奸诈之徒,让他们败坏佛法!”

    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官员筛选淘汰全国僧尼,因弄虚作假被勒令还俗的多达一万二千余人。

    姚崇曾问紫微舍人齐浣

    “我为宰相,可以和什么人相比?能比得上管仲、晏婴吗?”

    齐浣道

    “管仲晏婴所行政策虽不能传诸后世,但在他们执政时期却能一直保持。

    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从这一点来看,您似乎比不上他们。”

    姚崇又问“那我是个怎么样的宰相?”

    齐浣道“您是个救时之相。”

    意思是说姚崇只是拯救时弊的宰相,姚崇大喜,拍腿而言道“救时之相,也是不容易得到的。”

    唐玄宗将要巡幸洛阳时,太庙突然崩坏,宋璟进谏道

    “陛下三年服丧未满,不可离京巡幸,发生灾变,是上天用以警诫的,陛下应停止东行。”

    唐玄宗又询问已经罢相的姚崇,姚崇道

    “太庙原是前秦时期修建的宫殿,后被隋文帝改为太庙,又被大唐所袭用,已存在近三百年。

    高山若有朽坏也会崩塌,何况木料,这次太庙崩坏只是凑巧与陛下东行碰到一起,不是因为你要东行才崩塌的。

    陛下因关中歉收,粮运劳民,才东幸洛阳,这是为了百姓,东都百司都已做好迎驾准备,陛下停止东行,岂不失信于天下。

    依臣之见,陛下继续东行,至于太庙,让人修理就是。”

    唐玄宗大悦,张说曾与姚崇一同担任宰相,但常发生矛盾,对他怨恨很深,姚崇临死时,嘱咐儿子道

    “我死之后,张说出于礼节,一定会来吊唁,你们可将我收藏的珍宝器皿全部陈列出来,他最喜爱这类东西。

    如果他看都不看,那你们就会有危险了,如果他看了,你们就将他喜欢的送给他,并请他为我撰写神道碑。

    你们得到碑文后,马上誊写,呈报皇帝后立即雕刻,张说一定会后悔,必会索回碑文,你们就告诉他已经呈报皇帝。”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