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好多人对影视艺术的表演类别有着一定的误解。
当然了,也不能说是误解,更确切的说,是大家都默认了这种误解。
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表演艺术其实是分三种的:方法派,体验派,表现派。并且在大多数时候,这种误解存在于体验派和表现派身上。
像江晨这种,他就属于地地道道的方法派。
主要通过演员外在的肢体和表情深入地挖掘出人性、人心的复杂性,同时也要创造角色本身的性格及生活,务求写实地演绎角色。
所以,大多数时候,在饰演角色时,江晨更喜欢的是观察与扣细节。
他以自己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九二零”,臆想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在通过自己内心对角色的理解,把这个角色所有的特质展现出来。
而这种演员通常带着浓烈的个人风格,最容易陷入的弊端也是在成功给观众塑造了一个非常印象深刻的角色后,导致以后不管他演什么别人都会想起他最令人深刻的一个角色。
就比如说陈道民。
这位学院方法派的演员现在不管演什么,别人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依旧是康熙皇帝。
而体验派和表现派的误解则在于他人的认知当中。
首先,表现派主张冷静和判断力,依靠对四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现象进行勤勉的观察,并用心模仿。真要通俗一点说的话,就是表现派希望自己是一块橡皮泥,别人捏什么,自己就是什么。
而在这期间,表现派的演员要以双重人格来进行艺术诠释,主张由“第一人格”进行冷静控制“第二人格”。
说白了,就是不管第二人格所饰演的角色多么疯狂,演员多么竭尽全力,但在第一人格那,始终要保持对第二人格的控制力,冷静,可观,不能让角色把演员本身拐跑。
表现派的人不喜欢体验派那种只凭借身为演员的敏感与天赋,把自己整个人由内而外的变成所谓的”第二人格”。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他们是脱胎于“体验派”,但只汲取了精华,杜绝了一些体验派的糟糕职业病。
但由于二者之间太过相近,并且表现派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更适合今天这个时代背景。所以,大多数时候,他们更加被认可是“体验派”而并非表现派。
这也是人们搞不清表现派和体验派,容易被误解的主要原因。
而体验派呢,这种派别就属于最传统,也是最老套,同时最讲究天赋的一种派别。
他们最基本的表演要求就是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
而同时,他们也是最抵触表现派的派别。
因为与主张控制的表现派不同,体验派首先就是不承认“从自我出发”。请注意,只有“自我”能完成真正的体验,即“真听、真看、真感觉”。如果你已在模仿一个臆想出的形象,或把自己套入一个与你的生活常态不同的表演的状态下,那是无法完成真实体验的。
说通俗一点,表现派的人是在心里由第一人格控制第二人格,但不管怎么说依旧是第一人格作为主导。
那么体验派就是彻彻底底的,从里到外,把自己的人格彻底抹杀掉……至少在表演中是这样的。他们会把自己完完全全换成了另外一个人,也就是剧中的角色,在拍摄结束前,他们就是自己饰演的角色。
而如果不这样做,他们会认为无法诠释一个角色所有的魅力……
这是只有疯子才会冒出来的想法。
但同时,不得不承认,在演技三大流派中,体验派是最容易触动别人心灵的。
就比如希斯莱杰。
这位已故的体验派演员为了饰演好小丑这个角色,曾经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里27天。不与任何人交流。而在此出现时,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无法复制的经典……
但这一派别的人现在人很少,一来因为有天赋的演员实在不多,毕竟这一行是出了名的祖师爷赏饭,只有天赋绝伦的人才能彻底把自己抹杀掉,融入到角色当中. .....这个要求其实是很难的。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体验派在某些时候其实很危险。
因为一旦你把自己抹杀掉,类似自我催眠一般把自己当成了另外一个人,那么拍戏结束后,出戏其实也是非常困难的。
而长期在这种拍摄环境下很容易冒出来一些职业病,比如抑郁症这种最基本的……
就像是郭得光说过的那句话一样,台上是疯子,台下也是疯子,那这个人肯定是个疯子没跑了。
话虽然糙,但却是体验派最好的写照。
这一行……想不疯的人……很少。
除非能有如表现派要求那般,对角色,对自己,对自己内心有着超一流的掌控力。但这种人如果放到表现派里,可能会更成功。
这就好比江晨这次给欧阳蜜找的老师,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表现派的老师。或者说是汲取了方法派精华的体验派老师。
他们一边帮御姐切断,揉碎她心里那些“喜怒哀乐”的模板,一边把自己对于角色,演技,演绎心得的理解告诉欧阳蜜,来帮她4.9可以驾驭住“陈丹”这个角色。
但如果真要让欧阳蜜去学什么真真正正的体验派,江晨打心眼里是拒绝的。
太危险了。
就好像哥哥,在他本应该作为一个演员,从阅历,内心体悟,演技,精神层次都来到黄金年华的43岁时……他跳了楼。
而在解脱之前,抑郁症伴随了他接近十年。
哥哥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嘛?
答案毋庸置疑。
天分,天赋,身为演员的敏感,对事物的敏如洞察力……等等一切,他几乎可以成为华语演员一代名家,甚至在世界影史上都留下自己浓重的一笔。
可是呢……
……对吧?
唉…….
原因(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