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0章 百姓是肚里的食物
    董虎知道王允用美人计杀死的董卓,但具体细节不是很清楚,《三国》里并未给他具体的答案,却也能从朝廷的诸多要职任命中看出些端倪,至于控制兵马……身为统兵几十年的将领,控制兵马大权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想着诸多官员的任命,心下感慨不断, 但他不想在这些事情上过多插手。

    将厅堂上所有人扫视一遍……

    “大汉朝的天下,与其说是刘姓宗室的天下,还不如说是名门望族的天下,不如说是食邑诸侯们的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

    “诸位多半都是我临洮人,临洮董家的事情就不用咱多说了, 仅董家在临洮拥有的田地、家丁、佃户, 就足以碾压临洮任何一户人家, 同理,各州、郡、县、乡、村寨的大族都拥有当地绝对的话语权。”

    “所以呢,获得各州郡大族认同,获得天下士人的认可,天下也就可以安定不乱,从这点来看,叔父更持重、稳妥一些。”

    董虎说道:“叔父身居高位,从伍了三十年,想要更稳妥些无可厚非,但咱比叔父悲观些,认为做人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步步的来。”

    “当下正值冬日,各州郡还没有进一步消息,尚无法百分百断定各州郡的最终决断,但咱们不能不做出最坏的准备, 需要为迁都百姓的口粮做好准备。”

    董虎神色郑重看向一群将领,说道:“你们都是董部义从的将领,与美阳汉兵、西园八营不同,他们可以伸手向朝廷讨要钱粮,可咱们自一开始的那一刻,咱们就依靠着背后的百姓,是背后的屯田百姓为咱们提供粮食、刀兵箭矢。”

    “咱们是兵卒,不是耕种农夫,可咱们自建起董部义从的那一刻,咱们就需要耕田种地,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咱们背后的百姓很少?还不是因为支持咱们的百姓无力供养咱们?”

    “所以,只有支持咱们的百姓足够多了,咱们才能更加强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民心者得天下!”

    “因何?”

    董虎正色道:“若把天下当做一条巨龙,百姓就是巨龙吞入的食物,食物是新鲜的,食物就会为巨龙提供强大的力量,可若食物是腐败的、变质的,不仅不能为巨龙提供强大力量,反而会让巨龙生病拉稀!”

    “那么问题来了,司隶校尉部的百姓对于咱们凉州军来说,是新鲜的食物呢?还是变了质的食物?”

    “咱认为是变了质的食物。”

    董虎走到神色郑重的董瑁身边,很随意的将不知何时掉落的毛毯盖在他萎缩了的腿上。

    “咱们凉州军一系走入司隶校尉部的时间太短,最大的不足就是咱们没有根基,没有威望,百姓尽管在刀剑强压下低头,但内心里是不支持咱们的。”

    “关中平原,河东郡平原,雒阳八关之内平原,这些地方都是肥沃的平原,本就是各大家族喜欢立族的地方,其次是司隶校尉部是大汉朝的政治中心,是权贵们喜欢打堆的地方,所以呢,这些地方的百姓大多都成了权贵们的家仆、佃户,百姓要供养,那也是优先供养他们,其次才是向朝廷缴纳赋税。”

    “雒阳人丁百万,弘农郡人丁二十万,三辅人丁五十万,河东郡人丁四十万,加在一起也就算是两百万人丁,扣除掉朝廷的官吏用度,剩下的赋税能否养活十万兵马?”

    董虎不由笑道:“这是不可能的,凉州贼人未反叛时,黄巾贼未反叛时,郎中令、执金吾、卫尉名下兵马,再加上长安虎牙营、扶风雍营,一共也就两万常兵,算上司隶校尉部各县县尉兵丁也没有五万人,请记住,这是黄巾贼未造反之前,五万兵马并不是由司隶校尉部一地供养,而是由十三州部一同供养的。”

    “所以,咱们能够掌控的司隶校尉部两百万百姓,依照正常的法子,是绝对不可能养活得了十万兵马的,不能为军队提供物资,巨龙就如同没了力气挥舞锋利爪牙,这些百姓就是毫无用处的,若他们反叛了,就如巨龙吞下了坏了的食物,就如巨龙得了跑肚拉稀。”

    “但迁都之后就不同了,三辅之内的百姓咱们是没法子的,这部分百姓依然还依附在三辅原有的各大家族身上,可迁都了的雒阳百姓呢?”

    “雒阳百姓离开了原有的田地,被迫与原有的依附家族割裂开了,成了没有田地的自由农夫,谁给他们提供田地,谁保住了他们的性命,他们就会成为谁的佃户、仆从,就会为谁提供钱粮辎重,而这些人才是能够为巨龙提供增长力气的新鲜食物!”

    众将听他说的这么直白,即便什么都不懂的刘辩都听了明白,一干将领们能不明白吗?一个个也全都挺直了身体。

    “叔父究竟迁不迁都且不知,但咱们不能不为最坏情形考虑,不能因叔父仓促迁都而折损太多的百姓,对于咱们来说,每一个百姓都弥足珍贵,每一个干干净净的百姓都将是咱们肚中的粮食、身上的衣衫、手中的刀刃、功勋上的荣耀,咱不允许任何人在此事上虚应故事!谁敢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咱就毫不犹豫罢去他的所有职司!”

    “绝不饶恕!”

    董虎神色严厉,所有将领全都齐齐抱拳低身。

    谷奢

    “诺!”

    董虎双腿微分站在所有将领面前。

    “此时已是十月中,正值寒冬之时,若要迁都,最佳时期是二三月,但具体情形尚不可预料,或许是咱猜测错了,各地没有叛军作乱也不一定,但作为将领,时时刻刻都要为最坏情形考虑!”

    “咱最迟会在五日后领前后左右四骑营、重甲骑营、幼军营前往河东郡,各营要做好随时开拨准备!”

    亲军营前后左右四营营主董罴、董放、董骨、张辽、重甲骑营营主董重、幼军营营主庞德齐齐上前抱拳。

    “诺!”

    董虎点头,又看向破军营营主孙牛、山字营营主将胡三。

    “破军营、山字营留在河南县,但你们要趁着还有些时间,要尽可能的多砍伐一些树木,匠作营工匠要尽可能的多制造些马车、独轮车。”

    “大公子为破军营、山字营、匠作营总管,主持制造车辆事宜。”

    在他说了这些话语时,董瑁也不得不站起身来,与孙牛、胡三一样抱拳。

    “诺!”

    董虎将所有人一一看过……

    “大致事情就这些,各营长使都要认真监督各营,登高权重者更应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你们每一个人的背后都代表着至少数千兄弟的生死,每一个疏忽都可能用无数人命去弥补!”

    “诺!”

    数十将领齐声应诺,董虎也结束了此次军议。此次军议主要的目的还是凝聚上下一心,凉州人的性子不是很好,短视且自私,若不将天下严峻局势说了清楚,不与他们说“两郡五州”两千六百万人口优势,没有遭受过重大挫折的将领们很容易自大、目中无人,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情形。

    嘴里说着“不确定”话语,心下却笃定来年“十八路诸侯”必反,笃定董卓一定会迁都长安,只是他不确定什么时候迁都,只能根据季节变化、伐董诸侯的实力变化、对董卓最有利情形进行大致判断。

    严峻局势说了清楚,还要加深将领们对自由农夫的重视程度,若他不把话语说了清楚,就凭凉并边地人的尿性,根本不会在意“非自己人”的百姓死活。

    董部义从一直都是独立的存在,自己耕种,自己养活自己,尽管背后也有不少百姓,可真正供养他们的却是马邑至平城一线的十万黄巾军老弱,是河湟谷地内老弱,至于南下俘获的白波军、凉州百姓,这些人吞入的时间太短,不仅没能为二十万董部义从提供大量的粮食物资,反而要向他们反哺喂养。

    董部义从崛起于凉并,即便反哺给这些地方的百姓,军中将领也不会有太大的抵触情绪,可若让他们反哺给雒阳八关之内的百姓,军中将领就有了诸多不愿,尤其是中平元年时雒阳百姓对董虎的排斥,以及二三十万黄巾军冬日北上并州时雒阳百姓的冷漠、无情,这些都是五年前的旧事,但有些事情如同一把刀子在心脏划拉道口子。

    有些事情必须与将领们仔细说了明白、交代清楚,凉州军董卓系、董虎系已经有了些分裂、争斗的苗头,董虎情愿现在示弱也不愿意凉州军发生内斗,在这种情形下,他需要的是更加凝结本部军心。

    军议过后,董瑁看着董虎的眼神颇为怪异,董虎当堂的话语并无过错,但隐含着意味却极为明显,那就是一旦迁都,董部义从就要吞下了雒阳、弘农郡百万人丁。

    百万人丁离开了原有生存的土地,成了没有根基的自由农夫,只要给予田地安置,这些人就成了董部义从的佃户、屯田兵卒,那么问题来了,百姓都被浑小子吞了干净,董卓所统领的雒阳营、长安营、西园八营、十二城门数万兵马又吃什么呢?

    一干将领全都离去后,厅堂上仅剩下了董瑁、董虎、刘辩、小董白四人,董瑁一阵苦笑。

    “虎娃,若咱将你今日的军议告诉父亲,父亲可能真的会恼了的。”

    “呵呵……”

    董虎不由笑了。

    “咱先说好,叔父若能让百万百姓度过饥荒,给百姓分了田地,咱和兄弟们绝不与叔父争抢百姓,可若叔父没法子养活,那就意味着咱若不插手,这部分百姓就会饿死掉,咱若抢了那也怪不得咱!”

    “都是凉州军一员,叔父吃了也好,咱虎娃吞下也罢,那都是叔父的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