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晓玉大姐
您好!
我是个职业妇女。近年来我发现我自己患上了一种很怪的心理疾病——我有强烈的购物欲,有时会难以自制,几近癖好。我不能上街,一到街上就想花钱,就想买东西。我感到吸引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常常会把口袋里的钱花得不剩一个子儿才回家,而背回来的东西,并不见得是急需的、必要的,也并不一定是经济实惠高质耐用的。我因此而常常入不敷出,与丈夫也时常闹得不愉快。懊恨时时袭上我的心。我不明白我怎么会变成这样子。我曾经到农村插队近十年,什么样的艰苦生活我都熬过。回城之后,经济上有了巨大的变化。可是照我这样无节制地消费,多少钱也是不够花的呀!麻烦的是,我在道理上虽然明白,一上了街,面对了那么多的花花绿绿的商品,却又总是克制不住自己的购买的。晓玉大姐,您说我这是一种什么毛病?我该怎么办?
您的读者&nbp;王霞虹
霞虹女士
您好!
来信读毕,禁不住哑然失笑。您是一个非常坦率的人,而且也聪明。您说得不错,您的确是有了一种可称之为“购物癖”的心理偏差,需要矫正。
我必须强调,从您的来信看,您只是有了那么一点心理偏差,还算不上是典型的“购物癖”。典型的“购物癖”,其外部行为特征是购物无度,缺少计划性,其内部心理特征是贪得无厌,毫无自控力。他们有着一种强烈的占有欲,但凡见到自己喜爱的商品,目不能转,足不能行,不入己囊不能甘心;他们是一些消费狂,在一种难以自主的情绪冲动的控制下,视消费为乐趣,视耗财为荣耀,失去了购物的目的,而只注重购物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他们是享受,是满足,是过瘾,是释放,而物品本身的价值已退居到了意识的后部,甚至消淡到了无有。典型的“购物癖”的典型代表,当今世上可推菲律宾的前总统夫人伊梅尔达。她在丈夫执政时期,依仗了一国之首的权势和财势,毫无节制地放纵了自己的购物欲。不说别的,光是足下之履,竟就购置了两千余双,创下了世上穷奢极欲的一项丑闻记录。您当然还没有、也不可能发展到这个地步。
但是,正如您所说的,即便是像您这样,仅只是有了这么一点心理上的偏差,也给您的生活带来了经济上的困窘、夫妻关系上的阴影,还有您因为自省自责而在心理上的沉重的压力。我猜想,您虽然说是经济上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恐怕还是相对当年插队时而言,您的劳动所得,是绝对地满足不了您的购物欲的。也正因为这样,您若是不及时地、坚决地纠正了自己的这一心理偏差,您就必将愈来愈深地陷入欲罢不能的困境,或是经济上债台高筑,或是家里闹得鸡犬不宁。更有甚者,还会在难以克制的驱使下,走上损人利己有害于社会的犯罪道路。到了那时,那才真会悔之莫及了呢!
不过,绝大多数有“购物癖”心理偏差的人,只要有决心,纠正起来还是不难的。像您,不但意识到了这种癖好的不当不妥,而且还有着及早阻断洗心革面重塑自身形象的强烈愿望。依我看,已经是具有了与这一不良癖好一刀两断的思想基础了。当然,就好比一个有烟瘾的人,很难彻底地戒烟一般,您的消除购物癖好,恐怕也需要一个过程。为帮助您加速这个进程,我给您提几个建议
一,在心理上进一步加强自控。要时刻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包括对自身的责任感。不要听随自己的物欲无限制地膨胀。在难以自控时,不妨多想想当年的艰苦生活。“忆苦思甜”是抑制物欲膨胀的一帖良药;淡泊人生心平知足则是消解欲念的有效处方。人是应该有调节和控制自身的能力的,而这,不正是人作为一种最高形态的生物有别于其他生物的地方吗?
二,若是一时里难以改变见物就想掏钱买来的习惯,建议您尽量少上街,少逛商店,强制性地消淡自己的兴奋指向。您若实在闲来无事,不妨多看看书,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与朋友侃侃,让自己的生活内容丰富些,多色彩些。世上可让您身心愉快得以满足的事多得很,哪里会是只有花钱购物这一桩?
三,出门少带钱,或者把钱放在您先生的钱包里,要花时再向他要。您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那就借助于你的亲人吧——只不过此法不适用于那种丈夫患“气管炎”的家庭。
四,您不妨养成记帐的习惯,用以加强经济上的计划性。家庭帐单是个监督仪,它会客观而冷静地向您展示您对这个家庭到底有着多少责任心。为了充分发挥这个监督仪的作用,我还建议您把家庭帐单向全家公开,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来帮助您戒除“购物瘾”。
说到底,纠正心理偏差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您自己的手里。为了您家庭的安宁、幸福、稳定,也为了您自己成为一个有素养、有理想、有品格的、受全家和一切关心爱您之人尊重的人,请努力加强自控吧!
您的朋友&nbp;晓玉
199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