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三十七章 再见毛文龙
    姚新眨巴眨巴眼睛,想了一下,说道:“大姐,我叫姚新,今年十五啦!”

    李秀姐微微张开了嘴巴,很是惊讶,没想到这个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丫头竟然只比自己少三四岁。

    姚新继续说道:“我和爷爷搬到这里有两三天了,过得挺安心。要说缺的用的,也不影响生活。”

    “这位是郭夫人。”孙嫂在旁介绍道:“郭将军的夫人。”

    老姚头儿正好奇地看着这个凑过来和孙女说话的女人,听到是郭夫人,眼珠转了一下,立刻知道是哪位郭将军了。

    “原来是郭夫人。”老姚头儿赶忙上前施礼,又拉着孙女见礼,陪着笑脸说道:“多亏郭将军带兵把我们解救出来,在这岛上能过安生日子。”

    姚新也明白了,敛衣下拜后,殷勤地打开院门,“郭夫人您请进,我和爷爷是最早被郭将军抓住的,一直跟着,是时间最长的。”

    怎么还抓住的?李秀姐不明所以,也想听听自家男人在外面的事,便笑着走了进去。

    老姚头儿把刚做好的凳子搬过来,还用袖子擦了擦,要去倒水,让李秀姐制止了。

    “坐坐就走,不用忙乎。”李秀姐打量着姚新,见丫头穿得实在是有些脏旧,夏天了还穿着夹袄夹裤,估计冬夏也就这一套衣裤。

    脏了也没办法,布都乏了,一洗就成布条,连穿都没法穿了。

    “这有几尺粗布,做件衣服穿。”李秀姐把一沓布给了姚新,说道:“天热了,做件单衣穿。”

    姚新一时不知该不该接,望向爷爷。

    “还不多谢郭夫人。”姚老头儿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对着孙女吩咐道。

    姚新伸手接过,再次施礼致谢。

    “你刚刚说是被抓住的?”李秀姐拉过姚新,让她坐在身旁,饶有兴趣地问道:“说说,是怎么回事儿呀?”

    姚新觉得这个姐姐很亲切,郭将军也是好的,说话多是笑眯眯的,便放下了紧张,缓缓讲述起来。

    李秀姐认真听着,不时插上一句,对自家男人知道得更多更细。

    等到全部听完,李秀姐心情也好了起来,又给了姚新一双鞋子,才笑着起身离去。

    “有新衣服,还有新鞋子穿了。”姚新送走了李秀姐等人,小跑回来,抱着布和鞋,乐得嘴都合不拢。

    老姚头儿说道:“郭夫人是个心善的,也是穷苦人家出身,还少了一只手臂,真是好人多磨难。”

    姚新一下子惊愣住了,好半晌才说道:“爷爷,您看清了,郭夫人真的只有一只手臂?”

    老姚头儿用力点了点头,说道:“郭将军杀建虏那个狠劲儿,估计和这有关。郭夫人大难不死,这不就有福享了。”

    姚新想了想,惋惜地摇摇头,“要是换作我,宁肯要手臂。”

    老姚头儿轻轻拍拍孙女的肩膀,说道:“你去找何大娘,让她帮着你做衣服,莫要做坏了,倒把这布浪费了。”

    姚新又高兴起来,换上新鞋,抱着布去找赵大娘了。

    李秀姐是第一回作秀,嗯,姑且这么说吧!经验太少,只是随便走了走,便把带的东西送了出去,也不知道人家真的缺不缺。

    不过,知道了不少自家男人在外面的事情,她的心里是愉悦的,高兴的。

    …………………

    望着远处扬起的烟尘,郭大靖带人纵马迎上。相距不远时,便翻身下马,立于路旁。

    几十骑在前,毛文龙在亲兵的卫护下,很快就来到了郭大靖面前。

    “末将见过大帅。”郭大靖上前一步,躬身施礼。

    毛文龙哈哈一笑,上下打量着郭大靖,用力点了点头,说道:“骑马跟上,和本帅详细说说潜入袭击鞍山驿的情形。”

    派人快马报信儿时,郭大靖附了简单的书信,汇报了袭击鞍山驿,伏击千山堡的作战,以及将近三百级的斩首,抓获十几个女真俘虏。

    作为一次潜入的袭击牵制,这样的战果已经足够称得上合格,甚至是出色的成绩了。

    得到急报后,毛文龙马上率兵从海城河南岸撤退,佯攻海州卫的作战也宣告结束。

    与建虏交战了这么多年,毛文龙对形势的敏锐感觉已经形成,屡次躲过建虏的袭击,每次深入陆地袭扰都能全身而退,都得益于此。

    不管皇太极是否撤围锦州,都不能在得到确切消息后再行动。凭建虏的机动速度,以及东江军多为步兵的情况,那就晚了。

    若是锦州之围解了,径袭辽阳便是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能解围,东江军也有拿得出手的战绩,算是尽力而为,无可厚菲。

    郭大靖骑马跟上,落后半个马头,把潜入和作战的经过,详细地讲述出来,没有半点作假,就是实话实说。

    毛文龙听得认真,不时问上两句,还不时发出爽朗开怀的笑声。

    “好,好,利用有利地形,未及开战,便损敌一半。”毛文龙又是开怀而笑,捋须说道:“三百精锐,深入敌后,连战连捷,伤亡却极轻微,皆是你这个主官的功劳。”

    郭大靖在马上躬身道:“大帅过奖,是将士们不辞劳苦、英勇作战,才有如此战果。”

    毛文龙摆了摆手,表示不用过于谦逊,继续开口说道:“大靖,依你看,锦州之围能解吗?”

    郭大靖想了一下,有些保守地说道:“建虏不擅长攻坚,粮草不丰,酷暑又将近,恐怕难以长期围城。再者,有我东江镇的扰袭,建虏更不敢把主力久放于外。”

    毛文龙微微颌首,捋着胡须未置可否。

    袭鞍山,攻昌城、满浦,只是牵制行动的开始。如果建虏依旧不回师,那东江军就继续展开行动。

    昌城、满浦若被攻下,东江军可沿鸭绿江长趋而上,登陆后越过长白山,袭击建虏的老巢——赫图阿拉。

    甚至于,可以集中兵力,围攻镇江,再进凤城;或是继续在辽南展开行动,或是从中路突破秀岩,或是……

    反正,东江军的攻击点很多,建虏的防线并不严密稳固。

    当然,能够避免大战还是要避免。东江军现在需要休整,需要训练新补充的士兵,需要修补盔甲、兵器等等。

    “本帅要暂时驻兵旅顺,把要塞构筑完全。”好半晌,毛文龙才缓缓说道:“还要等陈副帅攻打昌城、满浦的消息,以及锦州的情报,才能做最后决定。”

    郭大靖说道:“先向朝廷报捷,再静观其实,实乃稳妥万全之策。”

    毛文龙呵呵一笑,转头看着郭大靖,说道:“很好,你很好。此番袭辽阳,当记首功。”

    郭大靖微微躬身,也不再谦逊,却也真的不在乎什么功劳不功劳。

    毛文龙心中已有了向朝廷报捷的文案,径袭辽阳自然不能是区区三百精锐,而是他亲自指挥的数千大军。

    攻克鞍山驿堡,重创千山堡援军,进军的途中又有大小数战,东江军是英勇厮杀,勇往直前。

    至于郭大靖,则是攻取鞍山驿堡的先登,并亲手斩杀数十名建虏,猛将的形象再度丰满。

    战报的猫腻,郭大靖并不在意。他是东江军的一分子,立下战功,有主帅的运筹之功,也属正常。

    至于朝廷的封赏,银子和粮草物资自然是好,那些虚衔之类的,他倒嫌不够实惠。

    至于毛文龙这边,朝廷已定了新的额兵数,如何分配给众将,倒也是郭大前比较关心的。

    毕竟,这是和朝廷的粮饷挂钩的。虽然只给一半,可也能减轻郭大靖的负担。

    但郭大靖知道分寸,这是毛文龙要权衡的事情,他想要却不能主动开口,只等着最后决定就好。

    “大靖。”毛文龙示意郭大靖靠近,缓缓说道:“辽东要地,分作两处,一为皮岛,一为金州。皮岛陆可扼守建州,水可运粮;金州南通旅顺口,北到三牛坝,西通广宁。再有各岛为犄角,虽不敢说能斩将复城,但牵制建虏,却甚是便宜。”

    郭大靖点头道:“大帅所言极是。”

    毛文龙苦笑了一声,说道:“但建虏攻朝,已断了朝鲜的粮草接济。虽然朝廷准东江镇经商自筹,可到底不是长久稳定之法。”

    光靠人参、毛皮等辽东特产,经商自然有很大的限制,也难以保证长久稳定的收益。

    郭大靖有自己的想法,要抽出时间搞些有技术含量的,既暴利,又长久,但现在却不是说出来的时候。

    “毛帅的意思,朝廷的粮饷供应,日后对东江镇至关重要。”郭大靖思索着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作出了自己的猜测。

    毛文龙用力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辽西、辽东两大块,此消彼涨,应该是躲不掉的结局了。”

    这个——谁让你没袁督师能吹,还有个好出身呢!

    但郭大靖知道,朝廷对东江镇的粮饷还真没断供。但袁督师却利用“五年平辽”的大话,把东江镇的粮饷供应抓到了手中,等于是掐住了东江镇的命脉。

    这个结果,郭大靖自认是难以改变的。他的地位太低,又是武人,很难掺和进朝堂,并影响到皇帝的决定。

    所以,他在预先做着准备。无论是种植土豆,还是与林家建立联系从东南购粮,抑或是他要去山东偷粮,都在防范袁督师卡脖子。

    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没有吃的,再强大的军队也不堪一击;粮草物资匮乏,再深谋远虑的行动,也难以展开。

    而毛文龙所说的东江镇和关宁军争夺粮饷,郭大靖也不看好。

    东江镇在敌后,皇帝和朝廷诸公看不到其衰败的重大影响。关宁军守卫的可是关门,是通往京畿的咽喉所在,不容有失。

    当然,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最简单的就是用战绩说话,用人头换钱。援朝作战和解锦州之围,不就得到了很多物资和奖赏。

    再说,郭大靖也没指望朝廷,更不奢望能从关宁军那里争粮饷,他要靠自己的双手,靠辛勤劳动和大小搬运丰衣足食。

    郭大靖虽然没有全说,可也对和关宁军竞争不太乐观。毛文龙也是心知肚明,关宁军牵扯的官员太多,惹不起呀!

    “宽甸、秀岩、凤城,三地的山林中多产人参。”郭大靖提出了个建议,希望能把毛文龙的战略作些改变,从海岛向敌后根据地发展。

    毛文龙点了点头,接着又摇头道:“太过深入,风险不小。为了些许人参,有些得不偿失。”

    郭大靖点到即止,毕竟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施的计划,让毛文龙心中有这个印象就行。

    一路谈说,多是毛文龙在讲,郭大靖在倾听,偶尔询问两句。

    他明白,这是毛文龙在交代东江军以后的大战略,作为东江军的一分子,作战也应围绕这些重心来进行。

    尽管郭大靖对一些问题不是很赞同,但也没有进行反驳。毕竟,他和毛文龙的角度还不尽相同。

    毛文龙是从整个东江镇的军民人数,朝廷的粮饷,经商的收入等等,来进行统筹规划。

    而郭大靖现在还只是广鹿岛的主将,才能在岛上实施一些政策。要是扩展到整个东江镇,他哪来的那么多钱和粮食?

    手中有富裕,他可以接济下总部,或是其它岛屿,还能送个人情,买个好;要是物资紧张,他便只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岛上,也没人说什么。

    舍身处地,换位思考,郭大靖还是很理解毛文龙。要维持僻处海外的几十万军民的东江镇,很不容易。

    “末将上次跟大帅说过海外新型农作物的事情。”郭大靖对土豆种植很有信心,也顺便宽慰下毛文龙,“在广鹿岛已经大量种植,今秋若收获颇丰,便可在各岛推广。”

    毛文龙心中稍宽,但也不是十分确定能增产多少,笑着说道:“秋后计算产量,一定要先报给本帅,让某高兴高兴。”

    “肯定第一个给大帅报喜。”郭大靖笑着说道:“说不定,有此海外作物,能改变整个东江镇的境况,改变辽东战局。”

    毛文龙微微颌首,说道:“如果有足够的吃食,确实能有大的改变。能招揽更多辽民,兵力可以扩充,行动也可以大量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