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692 知错就改
    皇太子来上朝了,这对于不少文武百官来说是新鲜事,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件事情。

    而且皇太子径直站在了文官队伍的前头,这更加让一些人心里有着足够多的心理活动。他们会觉得皇太子这么做,肯定是有足够多的深意,这时候就需要好好的揣摩一下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毕竟不管是洪武皇帝还是英示皇帝,对于文官集团实际上并不友好,这也是很多人都是心里有数的。文官的地位不高,这也是很多的读书人心里的痛。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洪武皇帝是不敢多去劝说。至于英示皇帝那边,很多的读书人也都对他死心了。而现在不一样了,皇太子可以承担着普天之下圣人子弟的期许了!

    三呼万岁后,朱允煐表情肃穆,好歹也是正朝啊,当然需要重视一下。这个重视,也不只是一身朝服而已,自己的态度实际上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朱允煐表情也是非常的平静,按照正朝的早朝流程开始了这一次的早朝,一切看起来也是尽然有序。

    接见离京或者离京的官员,或者是接见一些外国使臣,这也是正朝的一个模式,都是朱允煐应该做的事情。

    看起来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自从打了高丽之后,大明朝对于周边的一些国家的威慑力就是在提升。这和打鞑靼等蒙古余部有所区别,对于大明周边不少国家来说意义不同。

    在元朝的时候,确实也有不少国家对于元朝称臣,也会畏惧蒙古铁骑的恐怖战斗力。但是当初洪武皇帝将蒙古人赶走,不少人也会对大明朝的军队有所畏惧。

    但是总的来说,大明朝看起来也不会主动的攻击一些国家,最多也就是收复固有领土,所以也没什么好紧张的,顶多也就是称臣而已。

    高丽不一样啊,虽说现在的高丽和以前的高句丽不同,但是也算得上有着一定的延续性。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化、民族,也有着自己的比较稳定的政权,这也算得上一个难缠的角色。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政权,被大明朝给覆灭了,这和当初唐朝时攻打高句丽又是不一样的感觉了。对于大明朝周边的一些国家,现在有那么点瑟瑟发抖的意思了。

    以前称臣,觉得也就是那么回事,顶多也就是名义上不好听而已,大不了接受册封、朝贡好了。

    反正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失,大明朝得到一个虚名而已,不会干涉藩属国的事情。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高丽说灭就灭了,打着的旗号就是高丽那边的李氏父子弑君囚父等等。这里头的含义,也让不少人感觉到比较紧张了。

    尤其是安南,胡季犛废少帝自立为王,传国175年的安南陈朝覆灭,现在是安南胡朝。

    大明朝对于南洋那里可以说有着不少的心思和想法,不管是此前的一些正常的商业交流,或者是不断的派出各种使臣,这里头都是有着一些不一样的意味。

    更何况一些人也不是糊涂蛋,他们看到了大明朝一些暗探,或者是一些身份不明的商人。甚至在大明朝留学的读书人,这一个个的好像也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

    想要不在乎都难,因为大明朝看起来也确确实实对于南洋有着很多的心思和想法。

    而且除了安南胡朝的事情,还有不少的国家互相攻伐,也有着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这要是被大明朝抓住了把柄,说不定就会出现大明朝开始兴兵讨伐了。毕竟现在的大明朝看起来太强大了一些,高丽这样的一个小中华都给灭了,南洋的一些藩国就更加不用说了。

    真要说起来的话,苦苦支撑的东瀛岛国还在高丽灭国之前。他们的南北之战让大明的王爷们抓住了机会,天皇什么的还没有来得及享受统一,就被大明朝的军队驱赶到北边,领地越来越小不说,现在随时都有可能被灭国。

    这些可都是有着传承的政权,但是就算是这样又如何,大明朝可不在乎那些传承。只要抓住了把柄,大明朝就会兴兵,这也是明眼人都看在眼里的事情了。

    以前说着伦理道德,说着教化,一些藩国表面上或许会表示尊重。但是骨子里呢,未必就是当做一回事。

    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知道了大明朝的国势强大,说不定就是一怒兴兵的,说不准就是直接给人灭国了,这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万国来朝的盛世确实没有出现,和历史上的盛唐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大明朝的君臣百姓也都习惯了,会有越来越多的藩国来朝,来朝的藩国使者身份也会越来越贵重。

    毕竟琉球中山国那边也都算得上开了一个好头,别管是不是请罪之类的,中山国国主亲自入朝,这就是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头,这就是最好不过的榜样作用了。

    拳头大才有话语权,时不时的展现一下强盛的国力,也可以让周边的一些国家掂量掂量,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徐辉祖的回朝也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大明朝的顶级武勋可是参与了不少大战。不管是此前的北伐,还是这一次的高丽之战,这一位虽然都是副将,但是谁敢小看他的身份啊!

    尤其是对于周边的一些小国使者,看到徐辉祖一脸严肃的样子,心里都是要打鼓的。因为这一位尊贵的武勋,似乎是一副随时都要为大明天子再次出征的样子。

    满朝文武看起来都是很坦然,听着徐辉祖在奏报着大明朝军队在高丽的一些战事,以及各种战果等等,大家都不觉得意外。

    高丽只是比蕞尔小国稍微强一点的小国,大家也都不觉得大明朝的军队做不到这些。当年强大的元朝被打败了,继承了元朝很大一部分家产的北元也被灭了。

    至于分裂出来的鞑靼,也早就是虚弱的不像话。所以说高丽也根本不算什么,毕竟大家眼里的普遍敌人就是来自北边的游牧民族,高丽那边的也从来都不觉得是威胁。

    朱允煐的心情不错,虽然很多的事情都已经知道了,各种奏报让他对于高丽的事情了然于胸。甚至很多的事情,大明朝的文武百官此前也都是知道一些。

    但是由徐辉祖来奏报,意义就更加不同了,以及这代表着尘埃落定,意义当然更加不同。

    朱允煐表情严肃,缓缓说道,“大明将士兴义兵、伐不臣,诸司当恪尽职守。抚恤、筹功诸事不可耽搁,此事都督府与兵部早日核定,尽早上奏。”

    大家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这是应有之意。大明朝的军队取得了大胜,当然是需要论功行赏的。这些事情,也是需要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合力,到时候好由皇帝亲自批复。

    这件事情可大可小,但是谁都知道以皇帝对于这件事情的重视,以及五军都督府的强势,文官集团可不敢在这个时候拖后腿。

    这么明显的事情一目了然,虽然不至于五军都督府的意见都会被毫无保留的执行,文官集团肯定会在核查的时候严格一些。但是大体的方向,基本上也是可以确定的。

    小小朱这个时候依然是闭口不言的,这个小家伙实际上也是非常聪明的。

    他确实不是什么神童,可是这么些年的历练,老朱和小朱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也让小小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哪怕只是中人之姿,可是好些事情知道有样学样。

    知道自己这一次上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那么就踏踏实实的办好那件事情,其他的暂时和他这个皇太子可没有什么关系。

    父皇都没有问,那么就更加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主动揽事。想要表现自己在朝堂上的存在感,只要站在朝堂上就行了,而不一定非得是办了什么事情。

    看着自家宝贝儿子的表现,朱允煐自然是再满意不过了,起码小小朱现在的表现挑不出来任何的毛病。

    徐辉祖和常茂领旨,常茂自然也就是觉得有着这个任务,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他来说,领旨也就行了,只要交代好陛下交代的事情就好。

    但是徐辉祖不一样了,昨晚他可是辗转反侧,也是一直在想着一些办法为太子殿下敲边鼓。

    要润物细无声的将某些事情给牵扯出来,要让太子殿下理所当然的站出来举荐一些人。这可不是小事情,太子殿下可以不在乎,皇帝陛下更加不需要多想。

    但是徐辉祖不得不多想,这些事情要是都做不好,他就有愧于朝廷重臣的名声。更加现实的来说,作为皇太子的亲舅舅,他要表现出来自己办事得力的样子。

    现在看起来就算得上不错的机会,徐辉祖也觉得这个事情就算是不错的由头了。

    徐辉祖这个时候出班,说道,“起奏陛下,臣此番辅佐颍国公出征高丽。若是由臣核定军功,此举怕是有些不妥。”

    对啊,既然徐辉祖都这么说了,本来还有一些意见的文臣们自然也不会耽搁。他们不敢直接反驳皇帝,或者是不想得罪徐辉祖。但是现在中山公自己都提出来了,大家就不需要装聋作哑了。

    杨靖这个时候就出班了,他本来就是清廉刚直、智略过人,说起来就是不怕得罪人。

    “起奏陛下,臣以为中山公所奏在理。中山公久在军伍,此番出征高丽独领大军,账下将士无数。若是中山公核定军功,怕有偏私之嫌。”

    陈迪也忙不迭的出班奏报,说道,“陛下,臣以为中山公中正端庄,自是无可辩驳。只是兹事体大,但凡有流言蜚语,有碍中山公清名不说,怕是也有违朝廷论功行赏之初衷。”

    看起来大家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的,也都觉得这件事情还是可以考虑改一改,现在的决定不是最合适的。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本来徐辉祖就是武勋之首,在军队当中经营许久。再者就是这一次徐辉祖虽然是副将,但是一直都是独领一军,麾下将士如云。

    要是让徐辉祖主持论功行赏、核定军功,确实会有一些不太妥当的地方。

    就算是徐辉祖比较谦逊恭敬,但是难免也会有流言蜚语。假如麾下将领得到了赏赐,说不定会让人觉得这件事情可能有徐辉祖偏私徐系一脉的嫌弃。

    这要是有一些将士不太满意赏赐,也可能会传出徐辉祖打压傅友德等人的传言等等,这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哪怕徐辉祖就算是保持着公正,只不过人心是最复杂的,谁知道到底会传出什么样的一些流言蜚语呢。真到了那个时候,伤的也是朝廷的颜面。

    朱允煐似乎有些后知后觉,缓缓点头说道,“此事确实有些不妥,是朕思虑不周了。那就由开平公与曹国公处理此事,诸位爱卿以为可否?”

    那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常茂本来就没有在军队太多的经营,常系将领现在多是在西北。就算是也有去了高丽的,但是也不好多偏私,因为大明朝的几个山头也是你中有我,皇帝肯定是要掺沙子的。

    曹国公李景隆就更加不用说了,他的身份非常特殊,算得上是军方的一大山头。但是外戚的属性、宗室的属性,让他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超然而独立的,哪怕是徐系、常系也不会招惹,更何况傅系呢,不忙着交好都算是客气了。

    既然皇帝从善如流,大家自然也就开心起来了,英示皇帝虽然很多的时候独断专行,也会比较固执。只不过很多的时候,皇帝还是善于纳谏的。

    这是一个好皇帝应该有的品质,英示皇帝大部分时候还是有着明君之相。

    皇帝也需要知错就改,皇帝也不是每一次的决定都是英明睿智的。及时的改正,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情,也不会损害到皇帝的权威。

    朱允煐看着小小朱,缓缓问道,“太子,在朝堂上也莫要一言不发。朕此前决议,你以为如何?”

    嗯?

    轮到本宫出场了!

    (https:////80_80457/)

    chaptererror;

    1秒记住笔趣阁网:。手机版阅址:m.

    ap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