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偏远,很少和汉人接触的土司,宣扬朝廷的政策都是没安好心,朝廷就是要用这些小恩小惠来麻痹我们,目的就是为了屠戮我们的族人,最终让我们屈服,为朝廷当牛做马。
对待这些顽固不化的土司,王守仁在思考之后,决定还是以温和的政策为主。
但王守仁并不迂腐,只知道一味地安抚。
胡萝卜加大棒一起给他们招呼。
有一个土司曾经杀了朝廷传旨的人员,这事儿王守仁还没忘呢。
在剿灭叛乱之后,王守仁没有再使用武力,可能这些冥顽不灵的土司大人忘了王大人不只是有菩萨心肠,还有雷霆手段。
直接空中热气球轰炸,地面军队围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剿灭了这个山寨。
王守仁想起了太子殿下说过的话。
“以后热武器会彻底淘汰冷兵器,改变这个世界的战争方式,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甚至领先了很多,但是不能滥用武力,
当然,对待敌人该用还是得用,枪杆子里出政权。”
王守仁知道太子殿下说的枪是燧发枪,不是红缨枪。
颇懂兵事的王守仁,自是能体会到这种新式热武器的恐怖。
朱厚照为了王守仁的安全,特意安排了一支几十人的保安队,全都配备了燧发枪和手榴弹。
圣人的成长轨迹发生了变化,朱厚照可不想王守仁在平叛的时候出现什么意外。
战斗的时候,王守仁让这支保安队小试牛刀,对这些山寨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但是王守仁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太子殿下发明出来威力强大的武器是什么呢?
结合太子殿下大力发展海上贸易的举动,王守仁感觉自己好像是猜到了。
想到起太子殿下拿着世界地域图给大家讲世界有多大时,王守仁不禁心头一震。
太子殿下所图所想,非历代帝王可比也。
王守仁稍微展示了一下肌肉,立刻又有土司服软了。
写信给王守仁,表示自己不是不想实行改土归流,只是之前跟米鲁叛军有瓜葛,怕朝廷报复。
王守仁表示只要接受改土归流,朝廷对之前的事情全都既往不咎。
土司表示我还是不信,除非王大人给我相应的保证。
王守仁说只要自己能办到的,必然会做到,让你放心。
土司表示除非你娶了我的女儿,这样咱们就是亲戚了,要不然我实在心底难安。
王守仁立马痛快地就同意了,不是王守仁贪图女色,只是能付出这么小的代价就能完成改土归流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王守仁便娶了七八房少数民族妾室。
其实娶这些被称作蛮夷的少数民族,尤其还是在任上,对王守仁的名声是有影响的。
有将领表示王守仁不用付出这么多的,土司不服咱们打就完了,这样是容易被弹劾的。
王守仁表示能让士兵们少上战场,少受伤害,这都不算什么。
这件事传到士兵耳中,对王守仁更加敬佩。
最后那些死扛到底的土司,终于给了官兵们刷战功的机会。
王守仁自从想明白了太子殿下的志向之后,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这些敢扛到最后的土司都是比较有实力的,而且还结成了同盟。
在深山密林之中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王守仁觉得这是个练手的机会,但是没有莽撞的硬上。
正面诱敌,侧面打击。
打草惊蛇、调虎离山、欲擒故纵、离间计、连环计。
在伤亡最小的情况下,把这些负隅顽抗的土司折腾得欲仙欲死。
理所应当地搞定了所有的土司,完成了贵州地区改土归流的计划。
官兵们很开心,但是王守仁却于心不忍。
但是没办法,实行改土归流的地区山寨都拆了,这些不服从的土司以后都是安全隐患,不把他们解决掉,对于归顺的村民来说太危险了。
打仗其实是最简单的,安置工作和汉化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不把这些事情做好,无非是杀掉一批土司,之后再冒出来一批罢了。
王守仁在解决掉所有的土司之后,一边着手后续改土归流的工作,一边编写改土归流的章程。
毕竟不是只有贵州有少数民族,其他地方也要慢慢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
自己不光要把事情做好,还要给其他人留下宝贵的经验。
这趟贵州之行给王守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练兵,战斗,行政,管理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比历史上的王守仁练级快了许多。
由于偏远的少数民族基本上属于未开化的状态,想要汉化他们并非易事。
不是说你的文化水平够高,学识渊博就能做到的。
王守仁想起了朱厚照在西山开办的学堂,他总是能用最浅显的大白话让未开蒙的学童理解高深的知识。
在平叛的过程中,进行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领悟,让王守仁觉得自己的心境又要上升一个台阶。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
一日,王守仁走访各个村子至龙场驿站,在这里一边思考一边整理最近的心得,突然有所感悟。
所谓“知行合一”,不应该简简单单地指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知”,可以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可以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因此,知行关系,应该上升到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
之前王守仁认为“知行合一”就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如果上升到道德层面的话,“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就不足以解释“知行合一”。
“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那道德就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才是“知行合一”。
王守仁对“知行合一”的理解终于又上升了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