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84章,什么叫贵人?这就是贵人!
    时间往前回拨…

    京城,一间会议室。

    早上9点刚过,偌大的会议室就已经挤满了人。

    除了秘书、助理等机要人员外,此间屋子里最瞩目的要属围坐在圆桌前的23人。

    这23人就是第四节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委员会成员,都是德高望重的业界大佬。

    巴银作为主任委员,自然而然坐在上首。

    副主任委员有两位,分别是刘黑羽和陈本。

    此前的几轮争锋中,刘黑羽是组委会里支持“潜伏”获奖的最大支持者。其派系成员有雷彬、魏午、陈雄等9人。

    刘黑羽是支持者。

    而陈本就是“潜伏”上位的最大阻碍者,其拥趸有李希一、陈建功等9人。

    正因为支持者和反对者人数惊人的对等,所以导致“潜伏”在最初开始就处于极大争议中。

    等与会人员坐好,巴银亲和地发声:“好了,大家都来了,那我们开始直接进入正题。

    今天所谓何事,大家都知道,本来上一轮就该结束的事情,硬是拖到了现在。

    在举手表决之前,我先表个态,今天必须投出结果,不许再拖了。”

    话到这,巴银看了左右两遍的刘黑羽和陈本一眼,继续说:“现在我们先就其他三部作品进行投票。”

    说着,巴银顿了顿,见组委会其它成员没意见后,巴银拿起一本书。

    讲:“第一本“战争与人”,大家有意见要发表吗?”

    没人做声。

    巴银说:“那好,请大家举手表决,支持其获奖的请举手。”

    结果“战争与人”获得了16票,高票通过。

    随后“白门柳”获得了14票,通过。

    “骚动之秋”同样获得14票,通过。

    最后巴银把“潜伏”和另一本“西行”放到跟前,说:

    “我们先讨论“潜伏,请大家慎重发表意见,每人最多一次发言机会。”

    说罢,巴银又看了看刘黑羽和陈本一眼,示意他们可以开始了。

    陈本率先有了动作,只见他轻咳一声,吸引到大家旳注意后,就说:

    “这部有四章,写四个人,不过,我只对前面的两章感兴趣,后面的我根本看不下去。

    后两章可以说有多邋遢就有多邋遢,要有多落魄就多落魄,要有多怪异就多怪异。主人翁的扭曲性格和怪异脾气让我看的极其不适应。

    作为文学作品,“文以载道”是其根本,也是大众对主流文学的希冀所在。

    而三月的作品“潜伏”似乎有悖于这种根本。

    这部作品倒像是一部人物纪传体史书,讲了几个人物的不同工作经历以及人生结局。

    当然,其中也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人性因素,但比起诸如“平凡的世界”似乎反应的力度不太大。

    说得简单一点,有点类似于通俗文学了。

    什么是通俗文学?

    其实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带有商业写作之类的作品,本身社会功能性较弱。

    举个例子,武侠便是通俗文学的代表。受众在这类作品的时候,多半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种欢愉、好奇等心理,并没有多么强的“文以载道”的思想...”

    陈本洋洋洒洒说了24分钟,非常有耐心地把“潜伏”的所有缺点都找了出来。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反驳点都有理有据。

    让会场其他旁观者都产生一种似乎就是这个样子的信服感。

    最后,陈本总结道:“在我看来,“潜伏”这部,除了新鲜感之外,说不出什么好。

    这要是获奖,会让外界怀疑这个奖。

    所以,我强烈反对它获得茅盾文学奖。”

    陈本下的结论有些重,重到会议室一般成员不敢出声反驳。

    这时会议室里的众人很有默契的把目光投向了刘黑羽。

    迎着众人的目光,刘黑羽没有退缩,端直身子义正严词地反驳道:

    “我不同意陈本同志的看法。文学作品要具备文以载道的特质,这没错。

    但刚才听了陈本同志的发言,我认为他根本没看懂“潜伏”。

    “潜伏”这部从头到尾就讲了两个东西:人性和历史。

    首先我们看其人性。

    作品中出现的各个怪才,之所以能够在具体的谍战工作中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其实首先归功于人性的善良。

    比如阿炳,他的信仰主要建立在感激层面上。懂得感恩,本身就是一种人性善良的体现。

    而另一就是历史性。

    故事本身就建立在特殊的年代,反映的是特殊年代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体现了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人生。

    我认为“潜伏”中那些为国家安全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坚定、高贵的人格信念就是文以载道的核心。

    在这个消解英雄和崇高的年代,我们无比需要他们....”

    关系到自己的脸面和业内地位,刘黑羽现在是寸步不让,一個点一个点地反驳陈本的观点。

    这样一路反驳下来,足足讲了32分钟。

    比陈本还多花了8分钟。

    最后,刘黑羽放下手稿,严肃地说:“这是茅盾文学奖,我们不能以一己之私去不公平对待任何文学作品,我赞成“潜伏”获得此届矛盾文学奖。”

    等到刘黑羽说完,巴银看了看会议室众人,问:“大家还有什么不同意见要说吗?”

    大家互相看看,都没做声。

    因为已经没必要再做声。陈本和刘黑羽作为支持者与反对者,刚才已经把方方面面都说完了,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

    见大家沉默,心有预料的巴银没有感到惊讶,于是开口:

    “那我说说我的观点吧,前几次我对“潜伏”都没正式表态。我知道大家都想听听我的看法,那我就说几句。”

    巴银喝口茶,不疾不徐地说:“文化的发展需要百家争鸣。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用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取其精髓。

    即使是通俗文学,其中也有闪光点。诸如金庸的武侠,里面不也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吗?

    “潜伏”的精神鼓励了无数人,会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价值,感受到民族的价值。

    作为国内文学最权威的奖项,茅盾文学奖不是固守传统的工具,百花齐放是其宝贵的素质。”

    巴银的话不多,但字字千金。

    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顿时鸦雀无声,都抬头望着巴银老先生。

    在座的没一个蠢人,自然知道这位老先生的意思。

    见状,巴银老先生举起手里的“潜伏”,缓缓说:“人老了,坐久了有点累,大家不要浪费时间,现在举手表决吧。”

    说完,巴银自己第一个把手举了起来。

    见状,平时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四人立马跟上,把手举了起来。

    局势大好,局势明朗,这是刘黑羽此刻想到的两个词汇,随即也把手举了起来。

    接着支持“潜伏”获奖的人都把手举了起来。

    巴银数了数,宣布结果:“13票,通过。”

    虽然“潜伏”暂时获得了可喜的投票结果,但巴银还是对“西行”进行了投票。

    意思很明了,5部,取票最高的前四位作为获奖者。

    一轮下来,“西行”只获得了可怜的6票,

    原本属于陈本阵营的三人,见“西行”取胜无望后,干脆装起了聋哑人。这是在卖巧,在给巴银老先生面子。

    拿着机要秘书统计的结果,巴银环视大家一圈,庄重地说:

    “我现在宣布,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工作正式圆满结束。

    获奖者分别是:王火的“战争与人”、刘斯奋的“白门柳”、刘玉民的“骚动之秋”和三月的“潜伏”,恭喜四位作家。”

    说完,巴银鼓掌...

    啪啪啪...

    大家跟着鼓掌...

    在掌声如雷的会议室里,与会众人望着巴银都在暗暗感叹三月的命好:

    什么叫贵人?

    这就是贵人,一锤定音!!!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