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全部章节 第九百二十九章 迫击炮
    而这也算是大楚帝国内部正常的武器更新换代!

    毕竟大楚帝国天天都在打仗,尤其是海外扩张战争几乎从来没有停止过,海外一线部队不停的打仗,自然也会不断的向国内反馈各种武器的优劣,同时提出来新的武器要求。

    比如早几年的后装线膛火炮的轻量化要求,再到现在的步枪的连发要求。

    主要是武装税警装备的启明步枪,在印度那边执行的几次武装征税行动里表现的非常优秀,尽管射程以及精度都稍差一些,但是架不住人家是连发,一次装填后可以持续射击八发子弹啊!

    其火力相当凶猛,在几次武装征税行动后都是获得了巨大的步兵火力优势,打的那些土著抗税分子哭爹喊娘,甚至因为步兵火力的强悍,以至于都减轻了对火炮的依赖,同时在小规模战斗力表现的非常出色,非常有效的降低了海外行动小规模作战的伤亡。

    这一点更是让陆军那边高度重视,陆军为什么要搞大量的仆从军啊,就是因为当代楚军有一个局限,那就是大规模战斗非常犀利,但是小规模战斗力,尤其是遭到土著零星伏击,偷袭,数十人乃至只有十几个人的小规模零星战斗力,武器装备优势体现的并不够明显。

    单发线膛步枪虽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这种突如其来的零星战斗力其实表现的也不如人意,比如其引以为傲的高射程,其实没啥卵用……因为那些土著都是偷偷摸摸靠近数十米内使用燧发枪、火绳枪或者是弓箭进行近距离伏击的。

    己方的单发步枪在反击的时候,射速依旧显得不足……毕竟大部分偷袭作战里,被伏击的楚军在短时间内,很难准确的诸多敌人的具体位置,只能根据枪声或其他声音大概判断敌人的位置!

    反击的时候,也是对着大概位置进行压制射击为主。

    而这种压制射击严重依赖更密集的步兵火力,火力密度不够可没办法进行大范围的压制射击。

    但是连发步枪就不一样了,能够迅速的打出密集的压制火力,压制敌人的继续偷袭保全自身,甚至创造反击机会。

    这也是陆军方面如此重视连发步枪的缘故。

    武装税警那边配属的启明步枪的优秀表现,引起了陆军和海军以及近卫军的高度重视,所以才启动了下一代小口径连发步枪的前提设计研究工作,同时想要对现役步枪进行改进,把单发步枪改成连发步枪。

    这一个过程,也是大楚帝国内部比较常见的武器更新换代的动机和原因,一方面是技术的持续进步能够搞出来更好的武器装备,另外一方面也是军队的持续作战不断根据战场上的变化,提出来更多的武器要求。

    以往的多次武器更新换代都差不多!

    统一战争时期,楚军最开始使用的是元年式火绳枪以及长矛作为单兵武器的,但是军方认为这样优势不大,步兵火力不够,所以搞出来了燧发枪,也就是二年式燧发枪,利用二年式燧发枪开创了线列步兵战术。

    不过早期的二年式燧发枪性能上还存在诸多缺陷,一线士兵们对这种燧发枪的低击发率有很多的意见……毕竟只有百分之七十多的全天候击发率不够用,平日天气好还没什么,但是在稍微刮风下点小雨的话,二年式燧发枪的击发率就会急剧下降。

    所以当年大楚帝国的军队在打仗的时候,几乎都是特地挑选好天气作战的,从来都不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主动发起什么战斗。

    针对击发率低的问题,大楚帝国经过多年研发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最后搞出来了十三年式燧发枪,通过一系列的改进,尤其是击发机构的改进,把全天候击发率提升到了百分之八十。

    但是这样还是不够,百分之八十毕竟不是百分百,用起来依旧有不少的麻烦。

    到最后,随着国内化学工业,冶炼工业,加工工艺的持续进步,又大概十年后大楚帝国来了个大创新,抛弃了使用二十年的燧发枪结构,改用火帽击发机构。

    先是采用十三年式系列步枪里的新型号进行改装,改装后称之为二十一年式步枪,并在这个基础上改进设计了全新的火帽击发枪。

    这也就是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采用火帽击发机构后,全天候击发率破天荒的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只要不是极端特殊的恶劣情况,那么都能顺利击发,除了击发机构的改进外,还改良了枪管的制造工艺,增加了烤蓝工艺,其枪管颜色也从以往燧发枪的明亮变成了黑不溜秋的黑色。

    黑色枪管,这是区分大楚帝国枪械制造技术划分的重要特征,在二十三年式步枪之前,所有枪械,包括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都是明亮钢铁颜色,但是二十三年式之后,枪管颜色清一色的黑色。

    顺带一提,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这玩意在陆军之前的定位里其实也是过渡武器……那个时候陆军念念不忘的是前装线膛步枪,并且当初就很乐观的认为前装线膛步枪的技术能够在承顺二十五年左右就成熟,然后顶多二十七年左右就大规模批量装备。

    但是陆军低估了线膛武器的技术难度以及价格……实际上第一跨能够投入使用的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在承顺二十八年才完成研发,但是价格非常感人,陆军发现新武器有了,但是自己用不起……只能眼睁睁看着隔壁的近卫军率先装备使用十六型步枪,自己只能继续用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

    二十年式火帽击发枪,从承顺二十三年开始生产,一直生产到了承顺三十一年足足八年时间,累计量产超过两百万支,一款本身定位于过渡武器的火帽击发枪,硬生生的变成了新一代的主力单兵武器,全面配属陆军各部队以及海军还有近卫军,武装税警等,和之前的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构成了大楚帝国的火帽击发枪时代。

    哪怕直到现在的承顺三十九年,虽然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早就停产了,但是大量库存,再加上十八型后装线膛步枪的早期产能受限,而需要换装的部队又太多,所以直到今天,依旧还有大量的民兵以及部分三线驻防部队还在使用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

    二十年式火帽击发枪之后,大楚帝国在数年后,也就是二十八年研发成功了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这玩意倒是真正意义上的过渡武器了。

    因为线膛技术成熟之后,后装线膛步枪也就能够搞出来了,所以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只生产了两年,累计生产了大约十万支,主要装备近卫军后就退居二线。

    这个过程里,军方已经搞出来了十七型后装线膛步枪,因为采用的是纸壳整装子弹,漏气非常严重,测试装备中甚至导致了多名士兵被漏气所伤而失明,一线士兵们对这种步枪非常抵触,一些拟定装备这种步枪的部队甚至拒绝,装备发过去了人家也不用,而是继续用老式的火帽击发枪!

    这玩意,能不能杀敌是个未知数,但是杀伤自己人是肯定的!

    因为问题实在严重,将士抵触心理强烈,再加上那个时候其实也在研发金属子弹了,所以十七型步枪只是少量试验装备后就被撤装。

    再过来就是十八型步枪了,这可以说是一款划时代的产物,研发时间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初,也就是火帽刚研发成功的时候。

    十八型步枪的研发成功,也是大楚帝国在枪械技术的诸多突破后的集大成产物。

    火帽的研发成功,意味着拥有了子弹底火技术,所以有了纸壳子弹,而纸壳子弹不好用后,又顺势搞出来了全金属子弹。

    前装线膛步枪上使用的线膛工艺技术,同样可以轻易的移植到后装线膛步枪上。

    最终搞出来了十八型步枪,一款采用旋转后拉机前段闭锁,发射全金属子弹的单发后装线膛步枪,从三十年研发出原型枪,三十一年小规模生产,三十二年开始大规模批量生产装备,并参与了中南半岛一系列战役,表现的相当出色。

    其产能攀升的也非常快,等到承顺三十九年的时候,各子型号已经累计生产一百四十万支,不过依旧没能完成陆军的全面换装。

    陆军里还有相当多一部分的二三线部队还在用老旧的前装线膛步枪甚至火帽击发枪呢。

    陆军方面是想要把全军正规军都完成后装线膛化的,可惜军队规模太大,而军费也有限,同时很多一些看似旧式的步枪,比如后面生产的二十三年式最后改进型的以及十六型前装步枪也没用几年,总不能直接就扔了不是。

    所以这种换装速度看似大,但是依旧要持续很多年。

    从三十年开始,到现在也持续了九年之久,这么长的装备使用下来,也陆续发现十八型步枪的一些不足,并对其进行改进。

    预定管内弹仓就是一大重要改进,但是负责改进的河北武器公司却是直接搞出来了盒式弹仓版本的二五步枪。

    说实话,陆军对这玩意其实并不满意,认为这玩意的下突弹仓将会严重影响到士兵的战术动作,而且很丑……只是迫于无奈才下单装备使用,就想着先拿这玩意过渡几年,然后等到先进小口径连发步枪弄出来后,直接一次到位进行全面的换装。

    这种情况,和当年陆军想要十六型前装线膛枪,嫌弃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差不多……但是这并不影响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生产两百多支成为大楚帝国里的一代名枪。

    很多时候,现实发展都和陆军想要的不一样……

    二五步枪,不出意外的话估计也能量产上百万甚至更多,和十八型步枪一起对陆军进行全面的更新换代,彻底完成后装线膛化。

    很快,河北武器公司只用了一个月就对天津枪械厂的几条十八型生产线进行改进,并生产出来了第一批次的三千支二五步枪,分别交付给近卫军以及陆军。

    这一批二五步枪将会进行各种大规模的装备测试,并根据新枪制定各种枪械的保养,操作,战术方法,为后面的大规模装备使用奠定基础。

    其中有一批几百支还被送到了印度战场,交给了当地驻防的一个步兵营进行换装使用,直接进行实战测试。

    而一系列的装备乃至实战测试中,效果非常好,至少近卫军那边是非常满意的。

    二五步枪延续了十八型步枪的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并且在枪管工艺上进行了升级,防锈能力更加出色,同时对膛线进行了细微的调整,使得精度更高,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同时使用标准11毫米子弹的时候,也没有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整体的枪机乃至枪管等核心结构,其实还是沿用的十八型步枪,变化并不大的,而且通过膛线调整,还解决了十八型步枪枪管容易挂铅的问题。

    而生产成本上也没有增加多少,采购价格略有增加,但是增加的不多。

    近卫军那边对二五步枪比较满意,直接又增加了五万支的订单,使得总订单达到八万支,其中包括了一万五千支短管版,用于装备骑兵以及水兵。

    这八万支的订单,几乎可以覆盖近卫军所有兵力,甚至还有多余作为备用,连水手都能拿一把用。

    嗯,近卫军八万多兵力里,可不仅仅只有步兵和炮兵等传统兵种,还有相当大规模的骑兵,甚至还有近卫军舰队……所以近卫军里也有水兵的。

    近卫军实际上就是陆海空齐全的综合性兵种,陆军和海军有的他们都有,陆海军没有的他们还有,只是规模比较小而已。

    近卫军那边对二五步枪很满意,并已经决定用二五步枪全面取代十八型步枪……

    腾出来的十八型步枪将会直接转售给陆军方面,近卫军的现役以及封存十八型步枪挺多的,加起来二十多万支呢,陆军那边得到了这么大一笔十八型步枪的补充,能够极大的缓解换装压力。

    至于为什么八万多人的近卫军有二十多万支十八型步枪,那是因为近卫军的武器装备一向来都是按照一比二进行装备的。

    也就是现役装备一万支新步枪的话,就会同步储备两万支新步枪,作为紧急扩充兵力的战备物资。

    这说的还是现役新枪,不包括储备的一大堆破烂,比如二十一/三年式步枪,那玩意近卫军也储备了几十万支……

    近卫军一向来都是维持了短时间内紧急扩军的构架以及能力,包括现役指挥结构以及武器装备的储备上,都是按照三倍兵力进行配置的。

    一旦有任何意外,近卫军就能够在应天府这个大本营里紧急征召退伍动员兵,一个月内就能够把兵力扩充到现有兵力的三倍以上……简单来说,一个师变成三个师!

    而且扩充后的近卫军装备使用的武器也是现役新式武器。

    当然了,这样搞浪费钱就是了,不过近卫军也不会乱浪费钱,比如等二五步枪的产能上来后,近卫军还会继续采购二五步枪进行库存,同时把库存的十八型步枪便宜转售给陆军那边。

    陆军那么多人,现在都还没有完成后装线膛步枪的全面换装,哪怕现在开始装备二五步枪了也不可能淘汰十八型步枪的。

    保守估计,陆军那边还得继续使用十八型步枪十年以上……现在便宜卖给陆军一批十八型步枪,他们也很乐意接受。

    近卫军的大力支持,陆军的无可奈何默认,也让二五步枪的生产走上了快车道,预计第一年的产量就能够达到十五万支,明年就能够达到二十万支。

    这说的是和平时期常规产量,平常时候武器的产量其实都不算太大,因为需要维持生产线,军方也不可能一次性拿出太多钱来进行全面换装,军方一年一年给钱采购装备,一年一年的进行换装,像步枪这种动不动就一两百万支的武器装备,换装时间可能会持续十年以上。

    这十年过程里,有时候还会出现更新式的步枪进而装备更新式的步枪。

    由此也导致了,规模庞大的大楚帝国陆军里同时装备好几种步枪,现在就是这样,有先进,开始小批量装备的二五步枪,有作为主力的十八步枪一百多万支,还有一批大约十万支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甚至就连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都还有几十万支呢。

    二五步枪的顺利装备部队,除了军方自身的因素外,也和罗志学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这枪最早搞出来原型枪,进行测试的时候,罗志学就看到了这枪。看到这枪的第一眼罗志学就想起了自己记忆里诸多乱七八糟的栓动步枪……

    尽管枪身下部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弹匣凸起,这一点被不少陆军的将领所诟病,认为会影响士兵的战术动作,但是这种设计在罗志学看来却是非常合理,甚至是符合枪械发展潮流的。

    因为罗志学前世里所看到过的诸多枪械的图片,除了一些老古董没有下凸的弹匣外,其他的都有弹匣,哪怕是二战里的一些改进后的步枪,为了多装子弹也是有下凸的内置弹匣。

    更不用说一大堆可拆弹匣的冲锋枪,机枪,突击步枪了。

    所以,大楚帝国里很多当代将领们认为没有下凸弹匣的步枪,才是符合好枪的标准,但是罗志学的认知却是反过来的……所以当初就支持了近卫军换装这一款步枪。

    尽管这一款步枪使用的还是十一毫米子弹,但是在罗志学看来依旧是一款划时代的可靠武器,足以改变战争形态的好东西。

    至于陆军那边要求的小口径连发步枪,虽然更好,但是那不还没搞出来嘛,没搞出来的东西说的再好听也没用啊。

    可以说,二五步枪的大规模装备服役,是和罗志学的直接支持分不开的,没有罗志学的支持,近卫军不可能来个直接换装,陆军那边也不可能捏着鼻子认下了……直到如今,陆军里不少将领还是希望用更成熟可靠的管内弹仓技术作为过渡,嗯,最好是十九型步枪管内弹仓版本!

    等到二五步枪的批量生产版本搞出来后,罗志学还拿着这款步枪进行了几次实弹设计,说实话感觉不咋地……

    这玩意后坐力太大了,而且也挺重的。

    没办法,这年头的枪都这样,采用11毫米黑火药子弹的步枪,同时还要兼顾拼刺刀功能,又追求大射程,所以标准版的步枪,枪管都普遍比较长,重量比较重。

    十八型步枪是长度一米二八,重四点五二公斤;十九型步枪是一米二五,重四点四七公斤;二五步枪则是一米二六,重四点四六公斤。(标准步兵版)

    长枪管,大口径,这不仅仅让步枪更重,而且后坐力也大。

    士兵们想要使用这种武器,得有一个比较好的身体才行,不然打几枪这肩膀就得酸痛了。

    但是射速是真的快,五发子弹能够在短短几秒时间内就打出去,同时装备新子弹的话,可以从顶部抛壳口一发一发的装填,也可以采用弹夹一次性装填五发子弹。

    采用弹夹装填的话非常的方便快速,如此可以有效的缩短火力间隙的时间,增加持续火力。

    听闻湖广武器公司的正在研发中的二四步枪,射速更快……测试中使用八毫米子弹的八发弹匣,经过训练的熟练射手能够在八秒内全部打出去……

    一秒一发子弹,堪比后世的半自动步枪!

    当然打这么快自然不可能进行瞄准,这准头自然不咋地,但是这不重要……因为楚军在很多实战里都发现,射速比精度一样重要,大多时候还更重要

    因为很多时候,除了正面战斗外……很多日常时候的实际小规模战斗里,其实步兵们的射击并没有什么明确目标的……他们不知道,或者看不见敌人。

    并不是和正面战场的那种,对面会傻乎乎的站着甚至列着密集队形给你当靶子!

    毕竟大家都不傻,人家土著也知道你楚军的枪好,可不会傻乎乎跑出来给你当靶子的,都是偷偷摸摸的靠近打冷枪为主,根本不会跑出来跟你打照面。

    如此情况下,楚军士兵们遭到伏击的时候,都是根据命令或自己的判断,对着敌人大概方位进行压制性射击,能打中最好,打不中也要把敌人压的抬不起头来或者无法逃跑……

    给己方争取进行战术调整的时间,顺势撤离或进行追击包围歼灭敌人等。

    大概和现代后世拿着AK,对着疑似敌军大概方位扫一梭子差不多同一个概念……杀伤不是目的,压制才是目的。

    不同的是,后世士兵面临的威胁更大,所以进行压制扫射的时候都是只伸枪,身子却是躲在掩体后面。

    而当代楚军的士兵,则是因为面临的威胁不算大,所以会更加从容的站着或半跪或趴在掩体上,对着大概方位进行瞄准射击……反正你也打不中我!

    压制过程里,如果楚军出动的步兵规模比较大,配有步兵炮的话,楚军的步兵还会快速部署70毫米步兵炮,对着敌人方位进行炮轰……

    这些战场上的变化以及延伸出来的细节需求,也是促使楚军方面迫切的需要装备连发步枪的缘故,这射速太低,火力薄弱就压制不了零星战斗里的敌人。

    至于正面战场……那倒是没什么射速需求,单发的十八型步枪足以吊打一切,甚至不用十八型步枪,使用十六型前装线膛枪,甚至是二十三年火帽击发枪也足以吊打。

    反正楚军在正面战场上拥有绝对的火炮优势,楚军的步兵们别说拿着火帽击发枪了,就算拿着腰刀长矛上正面战场,那也是一边倒的碾压局……

    因为大多情况下,靠着炮兵的狂轰乱炸就能奠定胜局,步兵那只是用来打扫战场的……

    拿着长矛打扫战场和拿着连发步枪打扫战场,区别其实不大……都没啥卵用!

    这也是最近十年楚军在武器发展,军事理论发展上的一个很明显的变化,那就是越来越重视中小规模的战斗,由此还搞出来了班组战术体系……很有原时空二十一世纪美军的感觉,打弱小国家的时候正面战场无敌,但是在治安战里却是麻烦多多,不得不专门搞一大堆新战术,新武器以应对治安作战。

    楚军在海外地区的部署和作战,其实绝大部分时候也是这种治安作战,逼得楚军不断的搞火炮轻量化,步枪连发,尽可能的提升小规模部队的战斗能力。

    承顺三十九年的时候,在继三十四年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之后,海外地区的一线部队提出来,他们迫切的需要一款能够在复杂地形里快速部署的轻型炮兵火力,火炮必须要轻,成本也要低,因为这玩意需要直接部署到连甚至排级。

    罗志学接到了前线部队的反馈后,脑子里第一时间就出现了迫击炮这玩意!

    迫击炮,这东西对于目前的楚国而言其实没啥技术难度,比如炮管,大楚帝国连两百毫米,三十倍口径的长身管舰炮都能搞,造个短倍径,还不用膛线的炮管轻轻松松,不存在什么技术难度。

    就算材料差一些,但多大点事啊,把炮管造厚一些就行了,顶多重量重一些,但是用是肯定能用的。

    对于楚国而言,其实迫击炮的技术重点在于炮弹……而不是炮本身!

    包括击发机构,炮弹引信,以及更重要的弹体外形,飞行姿态控制。

    你得让从滑膛炮管射出来的炮弹按照预定曲线飞行,然后以弹头着地撞击目的并引发爆炸……而这在传统滑膛炮里发射的圆球实心炮弹是不可能做到的,发射圆柱形炮弹那就更糟糕了。

    至于你说加个线膛,再搞个后装……这样就不存在炮弹飞行姿态问题,更不用担心击中目标后的引爆问题,但……这不就是三十四年式70毫米步兵炮嘛,大楚帝国早就搞出来并大规模装备使用了。

    如今陆军需要的是一种重量更轻,机动更好,展开速度更快,有步兵直接携带,装备连排一级,并能够在复杂地形里使用的轻型火炮。

    面对这种需求,罗志学就知道,要么是小口径迫击炮,要么枪榴弹,火箭筒其实也行……嗯,别说掷弹筒,那玩意虽然奇奇怪怪的,但本质也是个迫击炮。

    只是不管是迫击炮还是枪榴弹乃至火箭筒,想要搞出来都不容易啊……而且搞出来了不算,还得考虑成本问题,包括火炮本身的成本以及后续使用成本。

    毕竟这玩意拟定是大规模装备的步兵支援武器,不能太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