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宫,大殿。军机内阁,全部到齐。那天的火锅,让他们意犹未尽。
近几日,他们几人,都是顿顿火锅,以至于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上火,起了疙瘩。
其实,不光军机大臣,三公九卿。
经过那次宴会之后,火锅在其他的世家门阀,也逐渐流行了起来。
辣椒的种子,刚刚流出,还未大规模种植。
所以,除了嬴子益赐下辣椒,其他世家,还未尝过辣椒。但是,火锅这种新型烹饪方式,让他们耳目一新,风靡一时。
朝会上,军机内阁们,日常禀报了大秦各地的奏折国事。
内阁的制度,逐渐成熟,一般的琐事,他们早已经批复了。
之后,冯去疾汇报了一下,大秦府学筹办的情况。
李斯也汇报了,墨家造纸术试验的情况。
一切的进展,颇为顺利。
嬴子益还算满意,现在的进度,“好,诸位朝臣,还有什么事情吗?”
扶苏沉吟下,说道:“皇叔,我对于大秦府学,还有些疑问。”
“大秦府学,根据皇叔规划,分为文科和理科,文科为文,史,法,商四系,理科为理,工,农,医四系。”
“府学弟子,各有所专业。那学成之后,全部入仕吗?”
“文史法,入仕为官,无可厚非。那工,农,医之类,偏于技术,更适合大秦建设吧。”
嬴子益说道:“大秦府学,只是培养大秦人才,并不和仕途,直接挂钩。”
众人都是不解,教授学问,又不是直通仕途。这让众多学子,有些迷茫。
冯去疾还是门第的代表,听到这里,有些欣喜。大秦府学和仕途,没有关联。那整个天下,岂不还是门第世家的天下。
现在的入仕途径,基本垄断在世家弟子的手中。
朝廷官员,要么世家子弟,世袭荫封,或者有钱,家族有势力。
要么在战场冲杀,获得军功。
要么就是举荐制度,让名士举荐,推举入仕。
这些途径,除了在战场上,厮杀用命来换取官职。其余的文职,都离不开世家豪族的垄断。
冯去疾说道:“大秦府学,是充实大秦专项人才。官员制度,是朝政根本,可能随意变更。”
嬴子益轻咳一声,“那也未必啊。”
“我想了一套大秦官员的选拔章程,称之为科举制度。”
突如其来的打脸,让冯去疾有些尴尬。
嬴子益并没有理会冯去疾,继续讲述科举制度。
所谓科举,就是定期举办考试,然后选拔人才,优秀者录取后,入仕为官。
考试的内容,就是大秦府学的文理两科,以寻求治国安邦之良才。
先从地方上,初选一遍,为秀才。
秀才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录取后,称为举人。
举人有资格,进入郡县的会试。会试录取后,为贡士。
贡士就可以参加最高的大秦殿试,取中之后,则为进士。
殿试分为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的前三名,则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只要成为了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在往上的人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一整套科举考试下来,从乡镇到郡县,所有的人才,都筛选了一遍。
尽最大力度,扩展了人才的来源层面。
这样的话,人才选拔,就不仅限于世家子弟了,会吸引到大量出身中下层的人才。
众人听完之后,都是一阵寂静。
科举制度和大秦府学,相辅相成。虽然相互独立,但是交相辉映,互补互助。
冯去疾的脸色,不很好看。这样的话,整个世袭门阀的时代,怕是要过去了。
李斯倒是无所谓,他们法家,一直是支持不殊贵贱。周朝世卿世禄的制度,他是坚决反对的。
科举制度,对于人才选拔,极为公正公平,正符合他们法家的思想。
“监国大人的人才选拔创想,极具跨时代意义。天下黎明百姓,肯定无比拥赞。”
李斯恭敬行礼,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扶苏也很尊崇,“如此这般,我大秦定然人才济济,昌盛国强。”
冯劫想了片刻,“科举制度很好,大秦府学,也是极好。但是,两者从建设到完善,需要很长时间。短时间内,我们的人才,还是稀缺的。”
“目前我们朝廷之内,从上到下,很多朝臣,慵懒无作为,毫无能力可言,全靠家族世袭,德不配位,尸位素餐。”
御史大夫的冯劫,对现在的吏治,很是气愤。他看到那些碌碌平庸,也不干事,甚至贪污腐败的朝臣,那更是深恶痛绝!
嬴子益眉头一挑,“那好办,御史大夫冯劫,责成你成立监察处,施行考核制度。从朝廷到郡县,皆有你处巡察。”
“凡是发现,无能力者,依靠家族势力者,撤职查办!不作为,懒政者,抄家,砍头!贪腐之人,全部抄家,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