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常年浸淫于音乐之中,对音乐有着极其敏感的嗅觉和判断力的专业人士而言,从乐曲之中理会其中蕴藏的情感,从而达到听音识曲的层次,并不是很困难。
但对于一个门外汉而言,这难度属实是不小的。
就好比许多人对很多歌曲都能哼哼上几句,听到了也会惊奇的叫一句:“这首歌我听过的。”
但真要说出名字来,往往便会支支吾吾,不知所措。
倒不是门外汉们不用心,而是他们觉得,听歌好听就行了,至于名字什么的,纯属多余。
这也是许多流行歌曲朗朗上口,但歌名很多时候却不为人知的原因。
至于易泽懂不懂得音乐,所有观众心里都没底。
想来应该是不懂得。
毕竟音乐这东西,听起来容易,但是要去学习,需要极高的天分,以及得天独厚的条件。
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为一个音乐家。
紧张的情绪,在迅速的蔓延。
不少观众手心里甚至被汗水打湿,这些是易泽的忠实铁粉。
他们在担忧着自己的偶像。
画面之中,一曲终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易泽,等待着他的回答。
易泽也不含糊,直截了当的回答道:“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此乐曲可是传说中的高山流水?”
老太太笑眯眯的点点头,“确实如此!”
此刻,不少观众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高山流水!”
“难怪这么好听,这可是最有名的古琴曲之一啊。”
“诶,编钟也能演奏出古琴曲吗?”
“这你就少见多怪了,乐器变化了,但是内在的音韵是不变的,只需要稍加改编就可以了。”
“易泽可真是厉害啊,居然能够听出来,我就听不懂这个,迷迷糊糊的。”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还是蛮大的。”
观众们一番感慨,高山流水的故事许多人心里都清楚。
《吕氏春秋》之中便有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当时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后世所说的俞伯牙,实际上是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之中进行了修改,伯牙并非是姓俞。
伯牙自小便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他的天资聪颖,短短几年之间,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简单而言,有形无神,缺少点灵魂。
就好比v站上很多毛笔字up主下面的评论去总会有人说:“字写的真好,就是没什么神韵。”
评论者未必懂得什么叫神韵,但并不妨碍他们认为。
而伯牙弹琴,无论是其老师连城,还是伯牙自己,都能够敏锐的感受到其中缺少的神韵灵魂。
如此这般,这不过是一个弹琴的工匠而已。
有一天,老师对伯牙说:“传闻东海蓬莱山上,有仙师居住,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
伯牙一听,便直接答应下来,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
他也被这问题困扰许久,如今听到老师要找一位仙师点化于他,自然是喜不自禁。
来到了蓬莱山,老师让他原地休息,自己去找仙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这眼前的山川美景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伯牙也不得不感慨,知音难求。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岸边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见状大感惊讶,自己的琴声,即便是王公贵族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眼前这樵夫居然说听懂了自己的琴声,一时间心中便生出了考量之意,于是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上船,大大方方的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传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梧桐树高有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而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知道眼前这樵夫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谈吐不凡,必定是个隐世的高人,一时间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
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
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感惊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
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
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钟子期已离他而去。
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
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
高山流水,后被引为佳话,用以比喻知己难求,知音难觅。
同时,《高山流水》也是中)国古代最知名的古琴曲之一。
老太太听完易泽的讲述,满意的点了点头。
“能从乐曲之中识得真意,你很不错。”
“前辈谬赞了,晚辈不过侥幸而已,与乐理,晚辈着实是一窍不通。”
易泽倒不是谦虚,他确实不懂这些。
想出答案,也是连蒙带猜。
毕竟先秦时期,知名的曲目着实不多。
更何况曾侯乙编钟所处的时代了。
不过易泽也确实从乐曲之中见到了种种非凡奇妙之景,有高山云雾,有流水潺潺,有苍龙怒吼,有雨过天晴……
凡此般种种,不一一而足。
由此易泽心中也不得不感慨,音乐的力量,是真的足以跨越时间的长河。
曾侯乙编钟老太太感慨道:“昔日闻《高山流水》琴曲,老身与一众姑娘们心中大为震撼,遂花费数年时间,进行改造,终于将其完全契合编钟演奏,此曲确实有如钟子期所说,巍峨有若泰山,洋洋有若江河。”
“诸位前辈苦心孤诣,能将一首琴曲改编得如此奥妙高绝,晚辈属实佩服。”
易泽赞叹一句。
由琴曲到编钟,其中的差别不可谓不大。
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是丝竹之声,而一个是金声玉振,属于打击乐器。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
就好比把一首鼓曲,要改编成一首小提琴曲。
这是跨乐器种类的改编,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而眼前诸位前辈,能够在不改变《高山流水》意境的前提下,做到如此完美的改编,着实让易泽这个不懂音乐难度的门外汉大感钦佩。
易泽是不懂,但观众之中,自然有专业人士,懂得其中的难度。
此刻他们也是惊骇莫名。
“想要做到如此完美的改编,这其中到底是花费了多少心血啊。”
“天才,天才般的创举,这要是来了我们学校,绝对是教授级别的人物啊。”
“想不到这些人年纪轻轻,却能够做出如此的创造,实在是让人惊讶。”
“长江水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与他们相比,我这一把年纪算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琴为谁弹?
改编之后的《高山流水》同琴曲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别。
但是因为曾侯乙编钟前辈们的苦心孤诣,因此并没有改变其中的精神内核。
这就是完美且高大上的改编。
而不是胡乱的改编。
许多同易泽一样的门外汉观众们虽然不是很懂,但是在经历了大数据时代的洗礼,已经各种牛鬼蛇神的夏吉尔改编的轰炸之后,也能够听出来这其中的韵味。
这个时代,知音依旧难求,但再也不像以前了。
至少通讯发达,寻找一个能懂得自己琴声或者心声的人,难度还是小了很多。
当然,也可能遇到擅长拿捏人心的三句话导师。
《高山流水》演奏完成,老太太却叹了一口气。
易泽见状,有些不解,问道:“前辈因何叹气?”
“老身与诸姑娘深埋地底两千四百余年,这两千多年间的世间风景,未能够得知,产生了哪一些精妙绝伦的音乐,也不曾得知,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老太太说着,看了易泽一眼,又道:“适才听闻你来自两千四百多年之后的世界,想必应该知道这两千四百多年间的高妙音乐,老身之前所说有事想问,便是说的这个。”
易泽此刻全然了解了曾侯乙编钟的需求。
作为一件举世闻名的大型乐器,自诞生以来,曾侯乙编钟就是为了音乐而存在的。
其他所有的意义,都无法遮掩这最核心的价值。
因此,曾侯乙编钟自始至终,最为关切的就是这两千四百多年已来,被她所错过的高妙音乐。
易泽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心情。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秦始皇追求江山永固,因此会问及大秦与新时代的中)国孰强孰弱的问题。
四羊方尊见多了民生疾苦,因此有三问于他。
凡是心中所想,皆可化作种种诉求。
而曾侯乙编钟的诉求,便是想要得知,这两千四百多年间的高妙音乐。
对于一件乐器而言,这的确是本质的诉求。
此刻,易泽心底里,厚重的书籍页面翻动。
曾侯乙编钟那一页上,一行行小字浮现。
易泽细细一看,心下了然。
【任务:向曾侯乙编钟介绍古今中外名曲!】
【奖励:因曾侯乙编钟满意度而定!】
简单地两行小字。
易泽看完之后,心下忖度。
若说古今中外名曲,那可真是太多了。
音乐发展到如今,可谓是多姿多彩。
这一次不再局限于中)国,便是连国外也要包含进去。
正所谓音乐无国度,有国度的只是音乐家。
融贯古今东西,或许正是每一个音乐家的追求。
此刻,小小的进度条上,曾侯乙编钟的满意度还是一个0。
不过易泽还是欣然接下这个任务。
难度不大,奖励……
现在虽然未知,但想来也该会不错。
反正,怎么算自己也不亏。
易泽心中一定,看向曾侯乙编钟,微微一笑,道:“前辈深埋地下两千四百余年,这世间沧海桑田,确实变化极多,其中音乐之发展,更是璀璨夺目,不仅有我本土之音乐,还有远在大洋彼岸西方之音乐……”
易泽每说一句话,在场的前辈们眼睛就亮了一分。
当说到音乐发展,不仅有本土的,还有所谓西方的之时,诸位前辈的眼神更亮了。
那是对于音乐的沉醉,是对于世间乐理的深刻迷恋。
易泽趁热打铁,继续道:“诸位前辈,晚辈虽然不懂得太多乐理,但也有热忱之心,愿意为诸位前辈,展示一番这两千四百年来,世界音乐之精华!”
老太太一听,自然是喜不自禁,当即拍板:“小友如愿意相助,老身与诸姑娘,感激不尽。”
“前辈可不要说这般话。”
易泽一惊,又道:“前辈愿意听,那晚辈就班门弄斧,借花献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