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发怒了。
整个朝堂寂静,但百官的心里面,就跟砸进了一块块大石头一样。
早就汹涌翻滚起来。
有几位大儒,更是眼皮子在狂跳。
没办法,国朝上上下下,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惧怕这位洪武大帝。
哪怕是各地藩王,依旧如此。
原本,太子朱标是他们和这位洪武老爷子共同的“理想君主”。
其性格宽厚仁德,但手段能镇得住场面。
最合适不过。
可是。
自从太子离世之后。
几乎所有官员,都在考虑一件事!
立储!
别说眼下灾民多达十万。
就是再多二十万、三十万,眼下的大明,总是能把这个问题解决的。
无非是手段酷烈或仁德的问题。
可是……
真正决定国朝百年大事,决定他们仕途官运,甚至决定这个大明未来走向的……最终大事!
终究还是立储!
皇太子朱标,五月突然染风寒去世,就连墓葬都是紧急加工修建,就这,才在八月厚葬。
中间足足隔了三个月。
这期间,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敢去触老爷子霉头。
可原本等着太子下葬之后,就开始在大朝会商量“立储”的百官。
甚至连人选都确定好了。
就是……皇孙朱允炆。
其母早在好些年前,就被提为“太子妃”。
无论是按照老爷子的规矩,还是国朝上上下下的希望,朱允炆都是最合适的。
只是,因为灾情。
“立储”的事情,继续往后拖延。
可众人万万没想到。
就在这个时候,老爷子突然在朝廷里,大肆夸奖“三皇孙”。
甚至整个京城在昨晚,还传起了三皇孙“奇迹”事迹。
这怎么不让人多想?
再加上,老爷子前方的桌面上,那两块金砖带给他们的寓意,就像是惊雷一样砸入他们脑海。
直到现在还是晕乎乎的。
老爷子……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难道……昨晚那些传闻也是真的?
三皇孙的院落里,到处是黄金?
转瞬间。
原本暗中支持朱允炆一系的大臣,纷纷慌了。
正要开口,想着无论如何,先把“救治灾民”的事情给揽下,大不了就出一回血,最后全把名头放在“允炆皇孙”的头上。
这未来,只要朱允炆登基,那他们就是稳赚不赔,甚至大赚。
但万一,那位从来没见过的三皇孙上位,那就是血亏!
在众人的脑海里。
道理非常简单。
天大地大。
立储最大。
至于所谓的灾民,所谓的倭寇扰边,能稳就稳、能拖就拖,一切待新君上位就可。
可是。
老爷子这突然间的一手。
却恰恰像是打蛇七寸、捏人软肋。
轻而易举,就把百官的心思给拿捏了!
让他们不得不站出来。
一边想着。
号称刚正不阿,素有德贤之名的大儒,齐泰。
此时终于深吸一口气,准备迈步上前,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出手!
只是突然!
“回禀陛下!”
“臣冒死一谏!”
却是在百官后方,一个二十多岁,与当朝百官相比,实在是太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
“陛下,臣斗胆。五万两银子确实太少,国朝如今需要的,是粮食……是很多的粮食。”
“这五万两,全部拿去撘一些简易帐篷、购置药物,先给城外面的百姓安置一个居住地,稳妥安置才是正事。”
“而且,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外面的百姓也不能大规模的涌入城区,只能找偏僻之地!”
“为今之计,最重要的是粮食!”
此时此刻。
齐泰的节奏被突然打断,有些恼火。
但朱元璋,却对这年轻人颇有些好奇。
他昨天下午,和三孙儿说的空手套白狼,其实已经稍稍的用上了。
用不了一会儿,某些人就会自己站出来,将此事认真去办。
朱元璋深知这些官员的脾性。
属驴的。
不抽打绝对不走。
可他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程咬金,还说的头头是道。
“我对你有影响,你是……”
“回陛下,洪武二十一年进士,解缙!承陛下恩德,授庶吉士。”那年轻人立刻回答。
“哦,大家都知道粮食重要,那你说说,你有何办法?”
对这位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老爷子突然好奇起来。
解缙主动上前一步,三十出头的年纪,不卑不吭。
“回禀陛下,微臣想到了两个办法。”
“第一!”
“如今国朝秋税还没有上来,粮食也不多,要么开放大明仓,临时启用一些备用粮食,等到秋收之后再将粮食补回去。可这样一来,今年因为天灾,各地的征税恐怕并不会太理想,大明仓也不会得到及时补充!”
顿了顿,他看到那位陛下点了点头,百官则是复杂的看着他。
年轻的他自动忽略了那些“复杂目光”。
只是因为那位老爷子的点头,颇有些热血的说出了那个有些“稚嫩”的建议。
“第二个办法,重点在人!”
“微臣斗胆建议,陛下曾经令天下富户都迁入京,若是能号召这些富户借增,灾民之事,未必不可解!”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二者皆用。”
解缙刚说完此话。
却见前方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已经站出来。
“黄口小儿,想法幼稚!”
他叫黄子澄,是如今二皇孙“朱允炆”的老师。
“人皆有私利,且不说他们会不会答应,就说这个消息传出去,对朝廷的声誉会有多大的打击?”
“如果传闻出去,让周边小国知道,堂堂大明,竟然连救助灾民都要为难其它民众,这岂不是千古笑话、”
此话一出。
让解缙年轻稚嫩的脸庞倏然一红。
他倒是也想过这个问题。
可……或许是第一次在朝堂上发声,他硬撑道:“万一真的可行呢?”
“若真的可行,本官以后见你这黄口小儿,就弯腰下拜,口呼解大人!”
此话一出。
国朝上上下下,顿时哈哈一笑。
驱散了刚才那凝固的气氛。
而见此。
齐泰正了正自己的衣衫。
这时候也该自己出马了。
率领大明儒生、学子,以朝廷之力,去救助灾民。
最后,再以“皇孙朱允炆”的名义,对百姓宣传。
未来,定是那传诵万民的佳话。
一边想着,他和黄子澄对视一眼,二者皆默默点头。
唯有那站在最后的年轻人,脸色青一阵红一阵。
今天在这朝堂,他算是把脸丢大了,以后怕是仕途都要受影响了。
想到这儿,这位年轻气盛,颇有抱负的年轻人,不由得攥紧拳头,指甲深入掌心,心中却满是黯然!
他也静静地看着,刚才那位耻笑他的“黄大人”。
似乎要跟着,那位齐大人的步子,一同谏言。
可此时。
齐泰已经跨出一步,气度镇定自若,颇有大儒风范。
然而。
就在齐泰进一步,刚要说出“微臣启奏”的时候……
突然间……
“报!”
一声嘹亮刺耳的呼声,从朝会之外响起。
齐泰刚准备好的节奏,再次被打断,他有些恼火的看向身后。
只是,当百官齐齐看向那道传讯的身影,再听到那些话后。
顿时坐不住了。
哪怕是坐在皇位上的老爷子。
都“唰”的一下,站了起来。
“启禀陛下!”
“应天府内,有百姓聚拢上千石粮食,说……说要给城外相送!”
唰!
解缙猛然抬头,目中闪过一抹极致的“惊喜”和震动。
而当朝百官,更是呆若木鸡,呆立当场。
至于那位洪武老爷子。
更是在这一刻直接站起。
“你说什么?你在骗咱?”老爷子激动的,连“朕”都不自称了。
“回禀陛下,此事千真万确!”
“而且……而且……”
这位传讯太监的下一句话,更是让这个持续了大半个中午的朝会。
直接结束!
“而且运送的粮食源源不断……甚至……甚至整个应天府……都刮起了一场风潮!”
“什么风潮?”老爷子再问!
“说……说是什么抓金游戏。”
“更有……”
“更有当朝勋贵,参与其中!”
.........
.........
ps:感谢大佬们的月票。
还有之前大佬的月票和催更。
本来都没信心写了,准备开新书了。
看见有人投鲜花和评价票,又支棱起来了。
再求鲜花和评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