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的办案手段主要是围绕着犯罪人来展开。
但是从犯罪学来讲,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分析同等重要。
这种分析的方式通常成为‘被害人研究。’
一般连环案件的侦破是从三个方面开始入手。
犯罪方法,犯罪特征以及被害人选择。
这说明除了凶手的特征之外,针对被害人的研究是侦破案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连环犯罪案件中,找出被害人的共同点以及交集之处就有可能针对这些线索来判断凶手是如何选择作案目标的。
在调查的同时,我们要研究被害人的性别,年龄,以及五官长相的相同之处。
或许是被害人的长相,或者发型,以及走路的姿势,或者穿着打扮,这些因素可能是犯罪人选择目标的因素之一。
再或者被害人在生活**同参与了某个事情。
又或者他们在同一个地点出现,比如同一个商店,同一个公交站点,或者购买了同一个物品,又或者喜欢上同一个人等等。
总之,通过研究被害人,可以有效的把整个案件的背景,以及案发区域相互连接,从而找到侦查方向。
归纳和总结被害人的特征,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犯罪人的年龄范围,外貌特征,精神状况,以及心理表现和作案动机等。
而在“龙安市连环杀人案”中,被害人同等特征为女性,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35岁。
从这点特征可以分析出,犯罪人是针对年轻女性报复或者幻想的犯罪。
在连续五起案件中,被害人集中年龄在21岁到35岁之间,这说明凶手可能把被害人当成某一特定人的替代品。
比如,凶手可能遭受过这一年龄段女性的感情挫折或者精神上甚至肉体上的虐待。
在现实生活中,凶手无法改变现状,导致后期心理变态,即惧怕与女性交流,但是又渴望得到女性的关怀。
导致凶手只能通过犯罪,谋杀特定人选来释放自我的情绪,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陈宇和顾卿在研究案件的同时,田良对蒋春梅的尸体做了进一步的鉴定。
田良拿着验尸报告走到两人的身旁。
说道:“颈部大血管被割断,失血严重,双眼出现点状血斑,周围血迹多为喷溅状,初步判断为大量出血,形成血肿,压迫器官导致窒息死亡。”
“死者没有明显外伤,死亡时间大概是凌晨的四点左右,体内没有中毒或者药物痕迹。”
陈宇问道:“脖颈出的头发呢?”
田良答道:“脖颈处的头发经过DNA鉴定,与龙安市连环杀人案第五起受害人的DNA相符。”
听到此话,陈宇深吸了一口气:“可以肯定的是十年前的凶手又出来作案了,我会像上面神情做并案调查。”
“另外死者的伤口与连环杀人案的作案手法一致吗?”陈宇想了想又问道。
田良有些疑惑的说道:“这一点很奇怪,连环杀人案前五起案件的死者均被一刀切割颈部致命,而蒋春梅案的致命伤口是两刀所致。”
“第一刀切口比较浅,没有完全割断大动脉,第二刀伤口较深,直接割断了大动脉。”
“第二刀是蒋春梅直接致死的原因。”
顾卿问道:“纵使第一刀切口较浅,也能让受害人致死吧?”
田良对这一点没有否认:“嗯,第一刀的切口不至于血迹直接喷溅而出立即失去反抗能力,受害人会有一段时间的挣扎。”
“而第二刀直接导致受害人大量的血迹喷溅,意识模糊,失去挣扎的可能。”
陈宇分析道:“从案发现场来看,蒋春梅被割喉之后没有挣扎的痕迹,可以说明被害人脖颈处的两刀是连续的。”
田良把验尸报告放在桌子上:“作为法医,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剩下的就交给你们了。”
陈宇点点头:“我去找局长申请并案调查,等到其他人回来我们综合一下他们走访调查的情况做一个案件分析。”
“龙安市最恶劣的案件从新在开始,重新启动调查。”
陈宇的语气中透漏着沉重。
纵观国内外犯罪情节类似的案件。
比较大众比较熟知的英国“开膛手杰克案。”
han国的“华城连环奸杀案。”
以及作为犯罪大国美国的“波士顿案”等。
无论是从犯罪方式,或者受害人人数,以及对待受害者的方式,都能称得上残忍至极。
最为诡异的是,这些案件皆没有被侦破。
连环杀人案件侦破的时间呈两极化,要么被短时间侦破,要么就会成为历史悬案。
这也是“龙安市连环杀人案”让重案组最为头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