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章 治国之道:外儒内法!
    陈宇是真正的,从嬴政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这是十分大胆的。

    陈宇继续说道:“第二,就是扶苏这个人。”

    “表面上看,嬴政并不喜欢扶苏,但是,这个扶苏的坚韧性格,还是让嬴政非常喜欢的。”

    “只是扶苏太过刚直,书生气太重,甚至当中顶撞嬴政。”

    “这就让政哥不舒服了,为了耳根清净些,也为了历练扶苏,嬴政这才让他跟着蒙恬去修长城。”

    三个专家听的津津有味,在场观众也是不住点头。

    接着,陈宇又说出了一个,更加惊世骇俗的观点。

    “其实,嬴政很清楚,六国平定后,接下来便是要对外作战。”

    “攘外必先安内,自己的高压政策,也必须要调整。”

    “而扶苏儒学的思想,正好可以安定天下。”

    此言一出,三个专家同时摇头。

    老学究道:“整个秦国,都是以法家思想之天下,怎么可能会改变为儒家思想呢?”

    “你这样的推论,根本不可能成立!”

    虽然被否定了,但陈宇也不急。

    “谁说用法家的制度思想,就不能披着儒家的外衣?”

    这一句,点醒了三个专家!

    是啊!从古至今,不是一直都是外儒内法吗?

    陈宇继续说道:“其实,儒家思想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

    “汉代董仲舒的思想,天人感应,很难说是儒学,更像是谶纬之学。”

    “不过,这种思想可以让百姓安心,在精神上,不再反抗朝廷。”

    老学究也进行了推论。

    “按照陈先生的想法,扶苏继位,很可能会调整政策,安抚百姓,历史后边出现的文景之治,也可能在扶苏的时代出现,对吧?”

    “可惜,之后的继任者胡亥,不仅没有调整国家政策,反而变本加厉,导致了秦国分崩离析。”

    陈宇点头道:“我就是这个意思。”

    唐大爷拍手笑道:“哎呀!看来一切都在嬴政的计算之中!”

    “嬴政政治权谋,简直是登峰造极!”

    这位唐大爷刚赞完,脸色一下子又沉了下来,叹息道。

    “哎,可是为什么,该死的赵高!”

    唐大爷作为学者,居然也是恨恨不平。

    ……

    投影中,李斯的态度转变了。

    “赵大人,我明白了,看来我们只能如此了。”

    赵高露出一抹微笑,好像是渔翁钓到了大鱼一般。

    “好!我这就去把皇子胡亥叫来。”

    不大会儿的功夫,胡亥也进入了銮舆之中。

    进到銮舆,胡亥看到躺在车里的嬴政,脸上也露出了阴险的笑容。

    “哈哈!我总算有出头之日了!”

    “但凡父王能有分封,儿臣也不会行此下策!”

    一旁的李斯,目瞪口呆,他终于明白了,这一切都是阴谋!

    “难道、难道你们!”

    赵高一把拉住大嘴巴的胡亥。

    “皇子,你胡说什么呢!”

    胡亥并不惊慌,只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呵呵,是啊,我有点太高兴了。不过,丞相,我可没有害死父皇。”

    李斯问道:“那你刚才的话,是什么意思?”

    赵高一闪身,站在了胡亥的身前。

    “丞相,我还是那句话,现在这些,已经没有意义。”

    “我们现在需要的,首先是处理陛下的遗体,还有,就是尽快除掉扶苏。”

    李斯脸色有些惊讶。

    “让小皇子登基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杀掉扶苏?”

    “李斯,你可真糊涂!你觉得,扶苏回乖乖地做一个普通人吗?”

    “就算是他不想参与朝政,蒙家,还有那些儒生,会轻易放弃吗?”

    李斯低头,想了一阵,看向了嬴政的遗体,叹息道。

    “陛下,这样的世道,我也没有办法……”

    赵高和胡亥相视一笑。

    “丞相,现在陛下的情况,我们必须保密。”

    “陛下的遗体,陛下的遗体,移至辒辌车中,对外就说陛下身体不好,每日在车外,听取大臣的汇报。”

    “另外,从海边再弄些鱼干鲍干,放在辒辌车周围,这样便可保万无一失。”

    胡亥和李斯,听着赵高的话,不断点头。

    眼神中,出现了一丝信任。

    两人已经把这个家伙,当成了主事之人。

    赵高接着道:“丞相,你以陛下的名义,起草两份诏书,一份是册立胡亥为太子,昭告天下。”

    “另一份,是让扶苏和蒙恬自裁。”

    李斯有些为难,说道:“第一份诏书,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让扶苏和蒙恬自裁,要用什么理由呢?”

    赵高冷哼一声:“哼,这就看丞相的文采了。”

    “我先去安排辒辌车了,希望我回来的时候,能够看到这两份诏书。”

    “否者……”

    赵高点到为止,转身便走,胡亥也赶紧跟着出去。

    只剩下李斯,呆呆地,站在銮舆中。

    李斯仰天长叹道:“这天下,哪里会有一个安全富饶地,供我栖身呢?”

    接着,他便拿起两张绢帛,写了起来。

    不大一会儿,两份诏书便草拟完毕。

    当赵高进来,读了两份证书之后,笑着说。

    “丞相果然文采斐然啊!哈哈!”

    李斯面带惭愧之色,闭着眼睛,将头转向一旁。

    “来人!将这份册立太子的书,传至天下。”

    “诺!”

    “另外,把这份诏书,还有陛下不离身的秦刃,一起送到代郡,交给扶苏。”

    “诺!”

    ……

    看到这里,专家们更加震惊。

    因为史料记载,赵高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的诏书中,明确是赐剑,让两人自刎。

    可没想到,历史上,扶苏居然用的就是这把秦刃自裁的。

    “这把秦刃真是让人震惊!”

    “没错!曾经是嬴政的防身之物,又送给了太子丹!”

    “荆轲用这把秦刃行刺,而扶苏又用这把刀自裁!”

    “我的天哪!”

    三个专家面面相觑,眼前的这把秦刃,带给他们的震撼,无以复加。

    弹幕之中,观众们的反应,也热闹了起来。

    “老天爷!这把小刀的故事也太多了!”

    “简直是贯穿了嬴政的一生!”

    “嬴政说,化身秦刃,一语成谶!”

    “国宝!这真的是国宝!”

    “无价之宝!”

    “华夏壮丽的一幕,就蕴含在这把小刀之中!”

    “这小刀看似平平,可却如此珍贵呀!”

    ……

    宋导演也是一惊!

    “现在的收视率如何了?”

    “破一亿五千万了!”

    宋导演喃喃骂了一句:“怎么这么高……”

    “宋导,你说什么?”

    助理惊诧地看着宋导演,不知道这个导演哪根筋搭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