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咦,这首曲子好像是广陵散?”
南唐后主李煜:“别露怯了,这是高山流水!啥也不懂,装什么文化精英!”
李白:“这波我站老李,不过连广陵散和高山流水都分不清楚,还敢发弹幕?是谁给你的勇气。”
始皇帝:“文化人说话都这么难听吗?吓得我都不敢说话了!”
……
【凉亭中的老者弹着琴,画外音却响起。】
【他是文坛宗师,却没有颜值。】
【他支持改革,却屡屡坑哭队友。】
【他门下弟子众多,撑起了大宋文坛的半壁江山!】
【他就是大宋文坛宗师醉翁欧阳修!】
……
李清照:“哇,又听到江先生的画外音了,这声音我迷上了。”
太平公主:“昨天听了江先生的声音,我一晚上都没睡好,满脑子都是他。”
杨玉环:“虽然我爱我的三郎,但是我也不得不说,我家三郎的声音还真没有小哥哥的声音好听!”
武则天:“什么时候江先生能到我大周做客,我一定把他照顾好!”
始皇帝:“我说你们这些娘们往后稍一稍,我们在研究文化呢!”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老爷们交流的地方,老娘们总来凑什么热闹!”
苏轼:“这些姑娘说啥我还真没往心里去,但是今天上榜的是我老师啊!我是欧阳修的门生!”
王安石:“说的好像就你是他门生一样!我不一样是他老人家的门生?”
……
视频继续:
【在琴声的伴奏下,画外音继续说话。】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这位是真正的老来子,他爸五十六岁时,欧阳修才出生。】
【按理说,欧阳修应该是很受宠的,但在他四岁的时候,老爸就去世了。】
【欧阳修爸爸是个六七品的小官,没有攒下多少积蓄。】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为了生活,年仅二十六岁的妈妈只能带着欧阳修去湖北投奔他的叔叔欧阳晔。】
【欧阳晔在随州当审判官,是个清官,也没攒下什么钱。】
【所以小时候的欧阳修特别惨,不仅寄人篱下很多年,甚至穷得都没有钱买纸笔学习写字。】
【但欧阳修有个好妈妈。】
【欧阳修的妈妈出身名门读过书,十分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于是经常带着欧阳修去河边沙地上用芦秆当笔教他写字。】
【这就是成语“画荻教子”的来源。】
……
始皇帝:“看看别人的孩子!条件多艰苦!再看我那两个混账儿子,妈蛋,越想越气,待会儿回宫打孩子去!”
唐太宗李世民:“你还好,就俩!你看看我,都是一群败家孩子,不行,我先找根棍子,我就不信我抽不出个能干的儿子出来。”
李白:“没用的,打也没有,学习这种东西讲天赋的,天赋好的,条件再差也能出人头地,当然像我这种条件又好,又有天赋的毕竟不多。”
苏轼:“太白兄,你这么凡尔赛有点过分了啊,你这么一说,估计他俩的孩子被揍的更狠!”
明太祖朱元璋:“打孩子加上我一个,我别的孩子都不揍,就揍老四!就他不老实!”
……
视频继续:
【欧阳修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也显示出了读书的天赋。】
【少年时不仅记性贼好过目不忘,写出来的文章文笔还非常老练。】
【欧阳晔觉得这孩子就是振兴全家族的希望!】
【事实证明,欧阳晔确实没看错。】
【欧阳修这孩子简直就是历史安插在宋朝的一个天才!】
【科举如此地艰难!但是对于欧阳修来说,应该不算是什么难事。】
【本来以为这个天选之子参加科举考试拿个名次是易如反掌的一件事。】
【可谁知道,上天却给他安排了那么多波折!】
【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他连续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原因是虽然欧阳修文章写得超级好,却不太想对科举制度妥协。】
【有一次他的文章中有个别韵脚超出了官韵的规定范围,考官泥古不化,就将才华横溢的欧阳修给落黜了。】
【你说气人不气人!】
【不过,虽然欧阳修两次考试都落第,但是考试的文章一经公布,就被四方传颂。】
……
唐太宗李世民:“考官是为国选材,怎么能因为一个韵脚就把人才拒之门外呢!”
始皇帝:“我那时候没有啥考试,是人才就麻溜的往宫里送就是了!”
杜甫:“科举这种事,看命的,命不到,终究是强求不得!”
苏轼:“考试很难吗?好像也不难啊,考官也挺和蔼的啊!”
王安石:“大哥,你能不能不要拍马屁拍的这么隐晦?你考试的时候,考官不就是欧阳老大人?”
苏轼:“哈,我要说我忘了,你信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