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章 我生有幸。得见圣人!
    李白:“不对啊,我咋闻到一股浓浓的道家的味道?”

    司马光:“反正据我考据,俩人的对话根本就没有流传下来!”

    张道陵:“这是我道家想象的,咋了!”

    李白:“你这想象的未免有点故意抬高老子的地位了吧!”

    张道陵:“我乐意!这叫合理的艺术加工!艺术来源之生活,高于生活嘛!”

    ……

    视频继续:

    【关尹道:“关尹不才;好观天文略知变化。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见紫气浩荡,滚滚如龙,其长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非通常之圣也;”】

    【“见紫气之首白云缭绕,知圣人白发,是老翁之状;见紫气之前有青牛星相牵,知圣人乘青牛而来也。”】

    【老子听罢,哈哈大笑:“过奖、过奖!老夫亦早闻你大名,特来拜会。”】

    【关尹闻言大喜,叩头不迭。】

    【之后,关尹引老子至官舍,请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礼。】

    【恳求道:“先生乃当今大圣人也!圣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窃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为己任也。”】

    【“今汝将隐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难寻矣!何不将汝之圣智著为书?关尹虽浅陋,愿代先生传于后世,流芳千古,造福万代。”】

    ……

    始皇帝:“合着老子留下道德经是尹喜的功劳呗?”

    唐太宗李世民:“如果没有尹喜留下老子五千言,我们又怎么能得见这本奇书!”

    李白:“你们说,会不会有这样的可能,就是其实尹喜是把刀架在了老子的脖子上!进行了胁迫!”

    张道陵:“大胆!尹喜乃我道门真人!岂容你诽谤!”

    李白:“我就说说,你们谁也不知道当时的真实情况不是!”

    ……

    视频继续:

    【老子自此才留下了《道经》与《德经》;两本书籍一共5000多字。】

    【道经中讲的是宇宙与万物的关系;天地规则的变化;而德经讲的就是处世之事的方法。】

    【留下两本书籍之后,老子一路西去。】

    【据说老子最终去到了甘肃临洮;并且在临洮这个地方白日飞升;享年160岁。】

    【也有人说,老子是在公元前年471飞升;享年100岁;】

    【至于究竟活了多久,这点谁也说不清楚了。】

    【因为老子出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任何消息。】

    【尹喜得到道经与德经两本经典之后,将其合并成为了《老子》一书。】

    【并且因此创立了后世的道家思想,这本《老子》,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道德经》。】

    ……

    始皇帝:“老子必定是飞升仙界,成仙做祖了!”

    唐太宗李世民:“格局打开!这是圣人!天底下有几个圣人!小小的神仙算什么!”

    张道陵:“说的对!圣人不死不灭,举手投足就能引动天地变化,神仙?哼,神仙还是他的后辈!”

    李白:“不也有人说他就活了160岁吗?岁数虽然活的长一点,也没到不死不灭的地步吧!”

    张道陵:“数子不足谋!”

    ……

    视频继续:

    【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并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

    【在很多道观的三清殿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其中太上老君塑像居元始天尊右位,手执蒲扇,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

    【道教认为,老子就是老君的化身,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太清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道祖。】

    ……

    始皇帝:“老子是老君的化身?还有这个说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李白:“不光是老子,道家把很多人都搞成他们道家一脉,甚至还有人说孔子是道家圣人的化身,临凡与老子争夺人族气运的!”

    张居正:“你们这聊的,画风渐渐偏离了轨道啊!打住吧!”

    许仲琳:“这个噱头好,记下来,写到我书里去!”

    罗贯中:“这你也敢写?你就不怕那些儒家弟子把你活剐了?”

    ……

    视频继续:

    【再看看《道德经》中讲授了哪些道理。】

    【第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很公平,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

    【天地有自己的规律,一切都顺其自然。】

    【换言之,无论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都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和天地无关。】

    【第二,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狂风不会整天刮,暴雨也有终止的时候。】

    【细水才能长流,阴雨才能连绵。】

    【越是激烈猛烈的行为,耗费的能量越多,越是难以持久。】

    【所以,如果遇到疾风暴雨式的事件,千万不要跟随。】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事业都不是一夕之功。】

    【勤劳笃行,踏实有恒才是硬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