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的是汤圆,鱼肉,猪肉,牛肉,这些要剁肉泥做丸子的,宋元绍兄弟四人白天就剁好了。
唐婉清趁着王氏她们在厨房煮汤圆时,已经把肉泥都调好了味道,经过了一个时辰的入味,现在已经可以下锅煮肉丸了。
大院子里,临时砌了三个大灶,大灶上都煮着一大锅的水。
鱼丸,猪肉丸,牛肉丸要分开煮。
这些东西他们家不是第一次做了,压根不用唐婉清出马。
大家都争着抢着围着大锅挤肉丸。
不想让孕妇唐婉清太操劳了。
就连元箫都要亲自动手,看着自己挤进去的丸子,煮熟后浮在汤面上,他高兴坏了。
他赶紧的捞了一碗,让人帮他煮了一碗肉丸汤,美滋滋的坐在一旁吃。
好像自己动手做的,还真的比较好吃。
他问其他人要不要,所有人都摇头。
元箫略心塞,端着碗过去坐在唐婉清身旁,“小嫂子,我二婶让我带过来的东西,你都看了吗?”
唐婉清摇摇头,“还没有呢?这几天一直忙着,我想应该是什么很珍贵的东西,所以我就放在柜子里。”
安逸如让元箫给她带回了一个小匣子,小匣子特别精致,上面还镶着宝石。
唐婉清没看里面的东西,但连装东西的匣子都这么贵气,里面的东西一定更贵气。
元箫笑了下,“我二婶要去知道东西到了你手上,你几天都不看一眼,她估计得难受了。
要不你现在去看看?
我陪你回去看?”
那边,宋元绍一直望着这边,看着元箫的眼神十分不悦。
元箫早就发现了,就是故意视而不见。
唐婉清摇摇头,“算了吧!明天晚上再看。待会忙完都已经很晚了,晚上大家又只吃了汤圆,估计会饿。
我还是去给大家煮点吃的吧。”
“那我去给小嫂子烧火?”
“这不用了吧?我看你做肉丸挺熟练的,要不你去做肉丸,让我大嫂跟我去厨房。”
元箫只好点头。
赶紧的把碗里的肉丸和汤吃完,然后去代替王氏,让王氏去厨房。
幸亏人多,赶在下半夜之前就把三种肉丸都做出来了,否则可能要做到天亮去。
雷氏捶着酸痛的腰,看着大伙,“大家都赶紧回屋休息吧,洗洗就睡,别忙了。
特别是老四,你明天可是新郎官,可别精神不济,让人看了会笑话的。
赶紧去睡吧!”
大伙儿都看着宋元康笑。
“新郎官,赶紧回屋休息吧。”
宋元康的脸都被他们笑红了,“今晚辛苦大家了,那我回屋了。”
说完,就赶紧跑了。
听着身后传来的笑声,他的脸更红了,但也忍不住的咧着嘴角笑。
他明天要成亲了!
他不由的想到李国珍,想到他们初次见面,还有后面发生的那些点点滴滴,他的心都变得柔软起来。
从因为唐婉清,他们二人针锋相对,再到后来冰释前嫌,再之后的种种……
不知不觉他们两人心中都有了彼此的存在,开始可能自己都忽略了那种异样的感觉,只是在父母提起了婚事,这才猛然的发现那份感情,已经落在心里生根发芽。
宋元康梳洗后,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睡不着!
他的脑子很忙,一下子想这个,一下子想那个,反正就是不想睡觉!
一直等到天边露了白。
家人都醒了,帮忙的村民也到了。
大院子里热热闹闹的。
他起身洗漱,还没开门,宋老头就带着宋元平兄弟三人过来了。
“老四,醒了吗?开门!”
宋元康赶紧的拉开门。
“爹,大哥,二哥,三哥。”
宋老头上下打量交宋元康,皱了皱眉头,“你这是一整夜没睡?不是让你早点睡吗?”
“……”宋元康尴尬的沉默着。
宋元安就笑着调侃:“爹,你又不是没做过新郎官,你还不知道当新郎官的前一天晚上,那是睡不着的吗?
想着第二天天一亮就要去迎亲了,哪个男的还睡得着?”
宋元康的目光看向宋元绍。
他清楚的记得宋元绍成亲前一天晚上,该吃吃该睡睡,一点都没耽搁,好像第二天要成亲的人不是他一样。
宋元绍对上他的目光,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不过,直接忽略宋元康。
“老四,你怎么还穿着这套家居服?你该换喜袍,好好的打扮打扮。
你这头发梳的也不对呀?
还有,给你准备的东西呢?都要用上呀。
快快快!赶紧进去,我们帮你拾掇拾掇。”
宋元平推着宋元康进去,宋老头就坐在桌边,看着他们兄弟三人围着宋元康打转。
一直等到宋元康换了新衣,重新梳了发髻,带上了头冠,发髻上系上了红绸带,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很好!总算像个新郎官的样子了。
“好了!你们三个出去安排一下,那老四留下来,我跟他说一会儿话。
你们外面安排好了,等时间一到,你们就陪着老四一起去迎亲。”
兄弟三人点头应好,纷纷出去了。
他们成亲前,宋老头也会单独跟他们说话,没有别的,就是一些叮嘱。
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对话!
怎样做好一个丈夫,未来怎样做好一个父亲?在外怎样,在家怎样?
宋老头会叮嘱每一个儿子。
虽然他说的话很直白,但话糙理不糙。
宋老头甚至很自豪的跟他们说,疼媳妇,怕媳妇,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男人就该这样!
把别人家千宠万娇的闺女娶进门,就该对人家好!
人家以后要照顾你,陪着你,还要为你生儿育女,为你持家。你不疼着人家一点,顺着人家一点,你对得起人家吗?
宋老头说话很清新,别人嘴里都怕媳妇儿,在他这里就是顺着媳妇儿。
宋元康一边听一边点头。
宋老头见他这么听话,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老四,你们兄弟4人就你一个人可能要走上仕途,如果你真的能高中,不管你官大还是官小,你都不要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你的兄弟。
没有他们,你走不上这条道。
这么多年,那可都是他们供着你上书院,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否认。
兄弟是一辈子的,打到骨头筋还连着筋,我们宋家的儿郎。
第一不能窝里横,第二对外要一致。
你是读书人,你懂的道理比你爹懂得要多,我就不多说了。
我说明白了吗?”
宋元康眼角含着泪,重重的点头:“爹,孩儿听明白了!孩儿会谨记爹说的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