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候,就我们两个?”
温候府。
白夜奇怪的看了眼吕布。
这就他们两个?
好家伙!
待会吕布要是暴起怕不是会直接要了他的命?
“恩,军师我想和你说点心里话。”
“.......”
他似乎和丁原还有董卓都说过心里话吧?
白夜想跑了。
早知道应该把典韦给叫过来的。
这自己颇有一种鸿门宴的感觉了。
“军师,布可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否?”
“没有啊。”
白夜想也没想就直接回答道。
反正不管吕布说什么,自己就顺着好了。
“可是我杀那丁原董卓,所以天下人都不齿于自己否?”
吕布给白夜和自己分别倒上一杯酒。
然后也举杯和白夜碰了一下。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他自认为杀这两人是没有任何错的。
丁原利用自己的武力值给他开疆扩土发展实力。
但最后给自己一个文官。
而且还百般羞辱自己。
董卓更不要说了,他这也算是护帝有功吧?
为何自己反倒是成了天下人人得而诛之的唾骂对象了?
连带着来徐州,依然是被人给防备。
之前更是像丧家之犬一般。
难道天下真没有他吕布的容身之所了?
见白夜不说话,也只是自顾自的给两人满上酒。
“难道军师也认为布是如此之人否?”
他心里一阵叹息。
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能理解自己的人是一个都没有。
或许真的是自己做错了?
“温候所做之事不过就是想要往上爬罢了,何错之有,不过只是过程错了罢了。”
在白夜看来,这有错吗?
基本上没错。
当时吕布不杀丁原,除非是自己跑路或者自杀,不然他自己也活不下来。
他本姓吕,后成为并州刺史丁原的义子。
又杀了丁原成了董卓的义子,所以为天下英雄们耻笑。
其实,吕布并非丁原的义子,和董卓也谈不上父子。
尽管如此,吕布还是被贴上了很多负面标签。
如轻狡反覆、唯利是视、勇而无谋、轻于去就等等。
自古贤臣择主而仕,汉末乱世,天下豪杰起于四方,因此英雄就要选择明主。
于是,伺候过几个主公的英雄屡见不鲜。
其中,要说最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轻于去就恐怕非刘备莫属。
刘备的一生。
先投公孙瓒、再投陶谦、之后降曹操、再脱曹操投奔袁绍。
之后一声不吭跑去投奔刘表。
而刘备每次投奔新主时,总要带走一部分老东家的兵。
关键是老东家们待刘备还都不错。
可是轻狡反覆的刘备却成了英雄,最后还成了普天下万人敬仰的明君。
在丁原处做保镖的吕布。
对丁原和董卓二人的能力和发展看得很清楚。
可是,如此好武艺的吕布在丁原手下并没有成为独当一面。
征战沙场的将军,而是成为主簿。
这很难让人理解。
因为主簿乃是秘书,生长在草原的吕布文化水平不高。
根本胜任不了抄抄写写的秘书工作。因此可以推断,丁原是让武艺绝伦的吕布成为自己的保镖。
沙场建功,获取拜将封侯。
自来是武将升迁的途径。
吕布一身好武艺,又身处并州前线。
却无法在丁原手下杀敌立功,也就无法拜将封侯。
当吕布眼睁睁看着董卓的凉州军在家门口屡打胜仗。
不但壮大时,做为一员生长在草原的武将。
自然就有草原民族崇拜强者的心理。
是否此时的吕布会对董卓神往,对丁原产生轻视?
“当初温候投奔董卓是正确的,杀丁原是错的。”
错就错在不应该杀丁原!
即使是要杀,那也不是自己动手去杀。
落人口实的东西。
这也充分的体现出来吕布的脑子是有多简单。
“而诛杀董卓无可厚非,毕竟温候也算是有着反对篡夺汉室江山的心。”
吕布可以说是目前来说最衷心汉室的人之一了。
这点,从袁术称帝之后,派使臣到吕布处求婚。
打算和吕布结成儿女亲家,却被吕布把使臣送到许昌斩首可以看出。
对吕布的忠于汉室,孙权也是表示认可的。
而且汉献帝从长安逃出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吕布过去接。
董卓是个粗鄙的人,对人缺乏基本的尊重。
董卓对吕布虽然看重,却并不尊重,稍有不满,则用手戟掷布。
当时,手戟乃是随身携带的自卫兵器。
作用犹如腰刀,一旦被刺中则非死即伤。
幸亏吕布力气大而且武艺好,用拳将手戟打掉,否则很可能命丧戟下。
而这样的事情,还出现过不止一次。
也就是如此,吕布杀这两人无可厚非。
“那为何所有人都要防备吾!”
吕布瞪大眼睛望着白夜。
他不明白。
为何自己做的在其他人看来都是对的。
他们都要防备着自己。
吕布杀丁原乃是野蛮性的虎将性起,杀董卓乃是自保。
吕布杀董卓乃是让天下人兴奋的大事。
虽然并非他本人有多么高远的政治眼光。
客观上却也做成了一件功在千秋之事。
“温候可换位思考一番,若是你作为主公,手底下来了一位一直杀自己头头的人,你会心惊胆战否?”
不管吕布的理由多么的正义。
他的行为都会让统治者感觉到恐惧。
谁知道最后吕布会不会给他们来一刀?
所以说,这才是吕布一直被防备着的原因。
...........................................................................................................................................
PS:求鲜花、评价、月票、打赏、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