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章 比赛归来给她写信
    “24号就要和朋友们一起到西都定票去了,最后几天孝顺一下也是应该的。”芝溪县古代有个“孟都哭竹”的故事,讲的是孟都的母亲临死前想吃竹笋他便出去找,但正值寒冬腊月,哪里都找不到竹笋,然后他就跪在一丛竹子跟前一直哭,最后哭得感动了神仙,地上生出了竹笋。此人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这个故事被芝溪人民传诵下来,到清代县里有人捐款修建了“教孝亭”,教化芝溪人民孝顺父母,到现在,“孝”成了芝溪人重要的文化底蕴之一。江傻也是芝溪人中的一个,平日虽然常和父母过不去,心里还是孝顺得很。

    这天晚上江傻在十一点前按时回了家,爸妈都在看电视等着。江傻告诉他们帮他定票的人走了,自己24号和同学一起到西都定票。爸妈很吃惊江傻24号就要走,互相说了些埋怨的话。

    家里早就为江傻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有时是他们忙不在,有时又是做好了而江傻在外边玩没回来。一转眼江傻又要走了,大家都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江傻彻底打消了第二天早上到西都的念头。

    凌晨,江傻冲了个凉,凉了皮肤里边还很热,不大睡得着,又翻翻床头的像册,看了爸爸妈妈从少年时到现在的照片,又看看自己,若有所悟。

    “有的东西一生只应拥有一份,那么不管我付出什么甚至是青春都是值得的。幸好我才二十岁而已,呵。”

    在枫茗飞走之后,江傻没有失落。他并不像他那些朋友那样认为那是最后的机会。

    “说那是最后一次机会倒也不算错,但只是骗女生的最后一次机会,对我的意义不大。”江傻想。

    当时县里正好上演了成龙主演的那部叫《玻璃樽》的电影。大家各自都有点体会。江傻理解的部分是女孩见了世面后会有很大改变的,这无可非议,里边舒淇和任贤齐同住一个小渔村的时候就是个傻女孩,走到外界广阔的世界后一切便都变化了。

    这年,枫茗和江傻各伤了左、右脚跟,都瘸着腿走在各自的路上。枫茗到学校因为脚伤参加不了拉练,作为伤员休息。江傻拖着瘸腿准备了“挑战杯”科技学术竞赛的决赛。

    他时常想,传说里有一对折翼天使,他跟她都只剩一只翅膀,可是他们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却还能飞翔。

    ————————

    数月后,大学里。

    江傻挑战杯科技学术竞赛归来,给枫茗写信。

    枫:

    你好,我是“蓝”。

    “蓝”是我在五年多以前一件挺巧的事中定下的一个别称,一直没想过这个名称有什么深远的含意,现在想或许暗示了我和蓝色海洋的渊源呢。

    这封信我写不了多长,因为后天期末考试的第一门就要开始了。预计的第二封长篇只能大打折扣了。

    ……

    不好意思,我一给你写信就一发不可收拾,三天三夜没写完——睡觉的时候除外。实在刹不住车,只好跟班长说了让院里以我比赛耽误学习时间的理由把最近这门期末考试给我推迟了两周,所以我又可以继续写信了。

    后边主要是挑战杯见闻和自己的一些发展规划。《大学生》杂志和一些报纸有专栏写我的报道,后边拿到我会送你看。

    其实我关注的比赛并不只有科技竞赛,也有创业计划比赛,现在只有菁华大学内有举办,因为允许校外人加队,所以我跟杜冰、阿昌等人加在一个队里也去锻炼了一下。现在菁华休学创业的故事炒得很火,其实不然,视美公司做开发的那个四川老乡,比我高一级,好象叫邱虹,会继续读研同时担当公司技术骨干,而运作公司的真正老板是菁华的MBA毕业生,都30来岁了。而菁华宣传上对邱虹炒作得多,实际上我在创业计划比赛上看到了他本人,在这届科技竞赛上我们的展位挨着。我觉得他至少目前来看是没有什么创业的气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如果多一些魄力,或许会有成就。另外,全国科技赛中他结果不佳仅拿到鼓励奖,我运气还不错,低一个级却拿到了个三等。比赛两年一届,我还可以努力准备下届比赛,能在大四下期赶上。

    我想如果我要创业成功的话,需要技术开发上胜过邱虹,管理运作上胜过他们队长菁华MBA,这样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现在大家都知道97年一个川大的女生一项皮革制造工艺专利卖了700万但自己拿不到钱的事了,记者们往往也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片面的看问题,拿到一件事就得出一个结论:“挑战杯”中相当数量的作品是导师大项目,参赛者大多只是挂一个名。甚至有报上称:“如果现在的大学生都达到了这样的水平,那么要科学家来干什么?”(引自《上都教育报》11月6号到10号的某篇头版)

    这不用说是一个弱智写的话,(他的整篇评论还不错,我就不喜欢这一句)什么叫科学家?胡子留长,头发磨白了叫科学家?据我所知爱因思坦在大学时就反驳了教授理论,提出了新理论;莱特兄弟把第一架飞机送上天时比我也大不多点;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应该还没当教授;陈景润刚刚算到1+1=3时还没人认为他是科学家。“家”是事后人们对某人在某方面能力的一种认可,并不是说还没被称为“家”就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大学生”和“科学家”没什么矛盾的地方,很多科学家在大学时代就做出惊人的成果,后来被称为“科学家”。“如果现在的大学生都达到了这样的水平,那么要科学家来干什么”这句看似平常的话本身就有毛病,所以我说写这句话的人是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