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杏林身后像是有一条大尾巴。<r />
<r />
摇呀——<r />
<r />
晃呀——<r />
<r />
马上就要上天咯!<r />
<r />
“咳咳。”她故意咳嗽了两嗓子,瞅着痛晕过去那病患的另一条腿:“腿部肿胀?”<r />
<r />
原空师傅一个眼神,一位比丘尼取来蒲团。<r />
<r />
原空师傅跪坐蒲团之上,一边打开医箱当中一个缠裹起来的布包。<r />
<r />
布包一推开,她便是眼前一亮。<r />
<r />
“银针?”<r />
<r />
原空师傅略微颔首,接着取出一支银针来,与此同时,比丘尼已点燃艾绒。<r />
<r />
“不愧是原空大师,竟习得针灸之术!”董杏林瞪眼又张嘴的,恨不得贴上去细看。<r />
<r />
一面用艾灸熏,一面施以针灸。<r />
<r />
配合着相互治疗。<r />
<r />
话说,针灸——指的是针法+灸法。<r />
<r />
针法,利用各种特制的针具,对病患经络穴位施行一定刺激的方法,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r />
<r />
灸法,则主要是利用艾绒等物,熏灼经络穴位以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r />
<r />
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夫治病用的针不是电视里常见的那种长长的银针。<r />
<r />
据说,最早时是利用砭石,一种磨成尖状或片状的石头,对病患穴位进行按摩,舒缓病症,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r />
<r />
诶……是“”嘛?<r />
<r />
银针又是怎么发明出来的?<r />
<r />
据说,跟扁鹊有关。<r />
<r />
故事就是扁鹊看见个妇人用银色的小东西缝补衣服,他觉得很特别,若是用来实施针法肯定效果杠杠的。<r />
<r />
于是,金属针代替了砭石和骨针等物。<r />
<r />
话又说回来,扁鹊没见过缝衣服的针?<r />
<r />
摇头。<r />
<r />
反正大致如此。<r />
<r />
在唐朝,灸法普及程度较高,而针法为什么较低?<r />
<r />
不要说她是第一次见人施针法,从董杏林惊讶的神情来看,说明针法在此时还是比较少见。<r />
<r />
懂针法的人,自然是少之又少。<r />
<r />
后来,董杏林特地给她分析了一下。<r />
<r />
拿本国最高等级地界举例。<r />
<r />
长安那旮沓,跟“医疗”有关的两个地方。<r />
<r />
“一个是太常寺下的太医署,一个是殿中省内尚药局。”<r />
<r />
“尚药局不说了,那是专门服侍天子的地方,整个太医署,或许三百来人。”<r />
<r />
“长安城内外多少人?”<r />
<r />
“三百来人够顶个甚?”<r />
<r />
不好意思哦——太医署不是专门负责看病的地方。<r />
<r />
太医署是一个行政管理+教育机构。<r />
<r />
以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颁布个什么医疗政策,以及培养医学人才等等。<r />
<r />
太医署里面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老师和学生,加起来三百人左右,而长安少的时候几十万人,多的时候上百万人。<r />
<r />
请问,一个医生要给多少人瞧病?<r />
<r />
以下哪些人能够去太医署看病?<r />
<r />
贵族<r />
<r />
官员<r />
<r />
c宫女太监<r />
<r />
d退休官员<r />
<r />
没有e选项,平民百姓请出门左右拐,去东西市的药铺,再不行就去“黑诊所”,或者碰运气找个赤脚大夫。<r />
<r />
太医署给看病的人主要是吃公家粮那些个,退休人员,可以呀,得是五品以上,另外,宫女太监也可以,去太医署下面一个叫“患坊”的地方,去给人练练手。<r />
<r />
长安如此,何况其他地方?<r />
<r />
其实,唐朝已经很努力培养医学生,很多府特设医学点,请医学博士、助教培养学生,但医生数量依旧很少。<r />
<r />
其中一个难题,医学知识无法普及。<r />
<r />
书贵不贵?<r />
<r />
是个人都买得起?<r />
<r />
另外一个问题,药材在哪里?普通人买得起不?<r />
<r />
曾听洪家村一妇人说起,她哪个地方的亲戚,为治疗个发烧感冒,最后倾家荡产。<r />
<r />
人财两空。<r />
<r />
因此,有那么个现象。<r />
<r />
官方命人在墙上,路边,石头面,能留字的地方,把药方等刻在上面,方便百姓能够“治个病”。<r />
<r />
不由得又想起了她想发展的产业之一。<r />
<r />
纸。<r />
<r />
活字印刷术。<r />
<r />
线装书。<r />
<r />
回过神来,正“叹”一声,恰好见原空师傅收了针。<r />
<r />
几人出了屋子。<r />
<r />
董杏林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r />
<r />
原空师傅问道:“贫道先前施针,若有不当之处,恳请董医师指教。”<r />
<r />
“不敢不敢,哪里有什么指教之说,原空大师针法精湛,令我等汗颜,鄙人……”董杏林憋红了脸,快言快语道:“鄙人想请原空大师不舍赐教!”<r />
<r />
“针法?”<r />
<r />
“我……实在不行,请允许我留在病坊,看能不能帮点什么。”<r />
<r />
“你我相识便是缘分,董医师愿留下,自是天葵寺之幸。”<r />
<r />
“你同意了?哈哈,太好了!”董杏林一拍手,续道:“我正好有一疑问。”<r />
<r />
原空师傅还要去看看其他病患,示意他边走边问。<r />
<r />
而跟在两人身后的她,仿佛透明了一样。<r />
<r />
透明就透明吧。<r />
<r />
她就是想跟一会儿——欣赏美景的同时,瞧一瞧有没有现成的商机。<r />
<r />
没想到机会来得挺快。<r />
<r />
进入另一间病房。<r />
<r />
室。<r />
<r />
里面就一个患者,情况跟刚才类似,不过不是腿部,而是胳膊上,肌肤腐烂程度不如前者,但情况应该会越来越糟。<r />
<r />
病患面色潮红。<r />
<r />
而且似陷入昏睡状态。<r />
<r />
比丘尼揭开遮在男子身上的薄被,腐烂的胳膊立马显露在眼前,没有露骨,却面积更大。<r />
<r />
最初受伤的部位,就是一条一巴掌长的口子。<r />
<r />
“所用何物?”<r />
<r />
“香灰。”<r />
<r />
董杏林在这时说道:“草木灰初时可止血,后期再用此物,并不妥当!”<r />
<r />
回答“香灰”的比丘尼面色不好,反问一句:“你认为该用何药?”<r />
<r />
“当然是上好的金疮药!”<r />
<r />
她没忍住“噗嗤”一声。<r />
<r />
比丘尼不语,董杏林气呼呼道:“你有何高见?”<r />
<r />
她赶紧摆手。<r />
<r />
原空师傅跪坐下仔细查看伤口,董杏林在一旁问道:“大师,肌里为何会如此恶化?”<r />
<r />
原空师傅是主讲,董杏林负责提问,在一旁晕头转向听了半天,在什么毒邪深陷,寒凝气滞之中。<r />
<r />
大脑飞速运转一阵。<r />
<r />
终于找到了切入点。<r />
<r />
“我倒是有些……拙见?”<r />
<r />
屋子里三人望向她。<r />
<r />
清了清嗓子,指向病患溃烂的胳膊:“这种情况是否跟痈疽相似?”<r />
<r />
痈疽是古代最强杀手之一。<r />
<r />
翻译一下,似就是皮肤化脓性炎症。<r />
<r />
好在她听说过这个词——痈疽。<r />
<r />
不过究竟该怎么说?<r />
<r />
眉毛一横,她如此说道:“最开始是受了刀伤,由于伤口太大,愈合能力低,自身抵抗力快速下降,那块皮肤肌肉出现炎症,细菌感染,久治不愈,自然就是溃烂,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他自身痊愈的可能性极低。”<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