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4章
    ——有没有什么好书呢?

    我让雅吉哥哥给我看了他的书架。在看上去有些暗黄色的书脊上,随随意意地写着《文艺性的、太文艺性的》【校注:又译作《文艺的,过于文艺的》,是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读书随笔集】这样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书名进入了我的视线。芥川龙之介的书。

    借来一读,读到“自古以来,大凡主张给妇女参政权的人身边都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这个地方时,我不禁拍手叫好。

    这句话是在讲到人无法超越时代和环境的时候说的,就是把这句话单独挑出来看,也不由得令人点头称道。当然,这和不管老婆怎么样的一般而论不一样。那也很正常。不过,如果身边有一个无可救药的坏老婆的话,就会想道:“嗯,给这样的女人选举权行吗?”或许这么想也是人之常情吧。

    芥川说的可真有意思。

    诸如此类,在看过的书与书之间产生某种关联也是读书的乐趣。

    比如,芥川认为,“没有什么故事情节的小说”最接近诗歌,也最纯粹,还举了法国作家列那尔【校注:即儒勒·列那尔(Pierre-JulesRenard,1864年2月22日-1910年5月22日):法国作家和龚古尔学院成员】的一个短篇为例。

    看到这里,我停下翻动书页的手,回到哥哥那里,问道:

    “这本,没有吗?”

    就像坐火车中途下车换乘支线一样,我又去翻看列那尔了。读到作者以淡淡的笔触对法国农民生活栩栩如生的描写,我频频点头。

    对了,不仅仅是小说。芥川还说,在众多的海外艺术家中,“现在想来,最让人打心眼里喜欢的是”——芥川接着举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亨利希·海涅【校注:亨利希·海涅(1797-1856年):德国作家,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读到这里我又跑到咱家的文学士先生那里,问道:

    “海涅的诗,有没有读过?”

    “喂喂,你以为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听什么来着?那就是海涅啊。”

    哥哥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说起来也是,哥哥的确经常在放一张唱片。

    “就那张唱片?——我还以为什么疹人的歌呢。”

    雅吉哥哥是一个内心经常表露在外面的人。情绪低落的时候,连肩膀也会耷拉下来。同样的道理,从他放的唱片也可以看到他的内心世界。

    夏天刚刚来临的时候,放的是蜜糖一样甜蜜蜜的流行情歌。可是,没多久就变成了悲悲戚戚、如怨如诉的歌曲。

    “不懂艺术的家伙真拿她没办法。那是海涅的诗,舒伯特【校注:弗朗茨·舒伯特(FranzSeraphicusPeter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谱的曲。”

    哥哥神气地说。那架势简直就像是他写的诗、作的曲一样。

    “你说的那个舒伯特——就是那个呀。《未完成交响曲》【校注:即舒伯特《第八交响曲(b小调)》,创作于一八二二年,舒伯特将它作为完成了的作品献给奥地利格拉茨市的音乐协会,但人们在他死后的一八六五年,才发现了交响曲的总谱,因为它只有两个乐章,所以被称为“未完成”】。”

    今年人们津津乐道的电影之一。弗朗茨·舒伯特以悲剧性爱情故事的主人公登场,博得了观众的眼泪。

    “……哎,嗯。”

    “‘如吾爱之无终,此曲亦无终矣’——对吧?”

    ——就这样,那首交响曲没有完成——电影以此结尾。

    是不是真的那样,我可不知道。不过,托了电影的福,唱片也肯定卖得很好。作为一个艺术家,舒伯特应该很贫困吧。如果能把卖唱片的利润分一点给生前的舒伯特,那该多好。

    “……嗯,差不多吧。”

    “那,舒伯特的,什么曲子?”

    “《影子》。”

    听上去就很阴郁的名字。

    “那么——说到海涅,应该是德语吧。”

    “那还用说。”

    我只学过英语和法语。

    “什么样的歌词?”

    “等一下,有森鸥外【校注:森鸥外(1862-1922):日本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的翻译。”

    好像是早就查好的,所以马上就找了出来。鸥外先生译诗的题目和唱片不太一样。

    “……《分身》?”

    “啊。”

    译诗是这样开始的:

    在夜半寂静的街巷

    这处人去楼空的家

    曾是我恋人的住所

    确实,这样的曲调不可能明快。似乎是失恋的诗人正望着离去的恋人的家。这时,他发现还有一个人也在望着同一所屋子。那人是谁呢?

    那是我昔日的面容

    “啊,原来是这样的。所以既是《影子》,又是《分身》。就是那个什么、多贝尔……”

    “多贝尔肯戈儿(doppelganger)。”

    哥哥得意地说道。用德语一说,什么都听起来煞有介事似的。

    “另一个自己,是吧?”

    这可是相当让人毛骨悚然的景象。

    “是的。多贝尔用英语说就是达布尔(double),双重、双倍的意思。”

    “肯戈儿呢?”

    不知道哥哥是没听见还是装着没听见,继续说道:

    “自古以来,都把看到多贝尔肯戈儿当作是不吉利的事情。”

    “嗬。”

    “最不好的传说认为,那是死亡的前兆。”

    “哇。”

    “即使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如果看到不可思议的幻影,那就是神经太疲劳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吧。”

    说得也是。不过,还是挺浪漫的。

    “小说呀、民间传说里似乎应该挺多的吧。”

    “那是,确实有好几个。其实,芥川也写过。”

    “嘿。”

    我应了一声,突然想起来问道:

    “——哎,多贝尔肯戈儿,只有自己才看得见吗?”

    “嗯?”

    “就是说啊,其他人能否看到你的‘多贝尔肯戈儿’——会不会有人对你说:‘你昨天在银座逛街了吧?’”

    “啊,这种情况也有的啊——如果那个时候另一个自己在干坏事的话,那可就糟糕了。”

    “那是啊。”

    如果长得一模一样的另一个自己到处借钱,搞恶作剧,甚至犯下滔天罪行的话,那谁受得了啊。

    “——既然如此啊。”

    我凑近哥哥的脸说。

    “什么呀?”

    “怎么还每天都在听那种有不吉利的东西出来的歌呢?”

    嗯……哥哥怔了一下,说:

    “那个,因为是舒伯特,是海涅呀。”

    企图躲进大艺术家的权威之下啊。

    哥哥以前听的钢琴曲里,有一首叫《恋爱魔术师》的。据说有一户富贵人家的太太,自杀时就听着这首曲子。好像还有一个第一高中的学生,是在山中湖畔,听着舒曼的《梦幻曲》绝命的。

    人要从生的一边向另一边跨出脚去,肯定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唱片的曲调就像舞台表演的道具一样,把自己变成一个不是常态的自己,并在自己的背上推上一把。

    反过来,如果听上一支明快的曲子,就会觉得心情也开朗了起来——对别人这么说容易,可是当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也会想让哀伤的音乐抚慰自己的心的。

    但是,对于哥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当然,明眼人谁都能看出来,哥哥这是失恋了——我不希望他一直停留在阴影中。

    人就是那么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