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七章 大明没落的悲哀!
    “爹,你见过谷物一年四熟乃至于五熟的地方么?你见过不用种地都饿不死的地方么?你见过满是矿产满是黄金的地方么?”

    张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老朱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张澈说的这些地方,但凡大明有一处,他做梦都会笑醒!

    “我说的这些地方,海外多的是。别的不说,就说距离大明不远的倭国,就有大银矿,说是遍地金银都不为过!”张澈笑道。

    说完这话,屋子里突然诡异的安静了下来。

    张澈见老朱、朱标还有朱棣三个人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朱棣更是低声骂了一句。

    “爹,你怎么了?”张澈忍不住问道。

    “没,没啥。”老朱干笑一声。

    此刻,老朱心里简直恨得牙痒痒。

    大明立国之后,老朱就将周边的一些国家定为不征之国。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倭国,便在其中。

    这本来是大明向周边国家释放善意的一种做法。

    但有些国家,却打蛇随棍上,趁机跑过来占便宜。

    诸夏王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一个陋习。

    那就是,自己的属国进贡之后,会返给他们价值远超贡物的赏赐,以彰显天朝上国的气度。

    大明周边的这些小国,本来与大明没有附庸关系。

    但他们就喜欢死皮赖脸的派人来大明进贡。

    当着皇帝的面,说几句讨喜的吉祥话,就有大量的钱财入袋,这买卖对于他们来说再划算不过了。

    国小势微,靠着这些不上台面的手段发家致富,其实也没啥。

    讲道理,老朱也不差他们那点三瓜两枣的。

    可是,按照张澈的说法,倭国人做的就太过分了!

    倭国是大明不征之国之中最大的那个。

    这个国家,从三国时期就和中原有了来往,此后基本没有断绝过。

    但在中原人的印象中,这个国家一直都很穷,而且有点没皮没脸。

    中原强盛的时候,他们伏低做小,卑躬屈膝。

    一旦中原有难,他们又会搞风搞雨,大占便宜。

    总而言之,这个国家很让人厌烦!

    倭国也是主动进贡的国家,而且来得十分频繁。

    他们的贡物,基本上是一些比较奇特的石头、稀罕的兽皮之类,能有几颗宝石、珍珠,就算得上是大方了。

    老朱也是一视同仁,回礼从来没有小气过。

    因为老朱是真的相信,倭国很穷!

    现在从张澈口中,听到倭国人家里居然真的有银山?

    这个消息,把老朱气得够呛!

    自从宋朝出现银元开始,银子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同的流通货币。

    但是,这种地位并没有被官方认可。

    老朱一直在谋划着,把银子认证为官方货币。

    这件事情,对于朝堂来说,可以说是已经迫在眉睫。

    原因很简单。

    民间大宗交易,基本使用的都是白银交易。

    天下的白银,几乎全被乡绅富商藏在家中,以至于堂堂朝廷,并没有多少银子。

    这种状况,当然是不合理的,而且极其危险。

    可是,想要承认白银的货币地位,将其与铜钱挂钩。

    那么朝廷就得有一定的白银储备,否则一切都免谈。

    没想到,一向在自己面前哭穷的倭国人,就坐拥大量白银?

    我堂堂大明皇帝,你若是正经开诚布公的和大明做生意,我还能亏待你不成?

    越想,老朱越是生气。

    “倭国,真的有银矿?”他终究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肯定有!”张澈点了点头。

    他记得,石见银矿产量最高的时候,占了世界银产量的整整三分之一,不能说是小了。

    张澈不知道的是,他又记错了。

    实际上,倭国的银矿也是一百五十年后才发现的。

    现在的倭国,真的很穷。

    当然,现在有没有不重要,只要老朱信他们有,那就足够了。

    “我听说洪武陛下一直都在禁海,但这种做法,可不太合适啊。”张澈又接着说道。

    老朱脸皮一抽,狠狠瞪了张澈一眼。

    “哦?禁海有什么不对么?”老朱冷哼了一声。

    “简直是大错特错!”

    张澈说着,指着世界地图上欧亚大陆的最西端。

    “爹,你看这里。现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在开海,探索世界。如果让他们发现我说的那些地方,爹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办?”

    老朱不假思索道:“自然是据为己有!”

    “对啊。这样的地方,世界上有多少?这些国家率先开海,白白就占了那么多好处。大明却禁海,一步差,步步差,这能说是对么?”

    听到这话,老朱不由得陷入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