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赋税,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收粮食的。
官员们俸禄之中,俸银还好解决,直接发纸钞就可以应付。
但俸米这块儿,一点折扣都不能打。
光是一个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禄就有一千多石。
全国那么多官员,得发多少粮食?
以至于,虽然直接收粮食冲抵赋税。
但一年到头,算来算去,最后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缺粮?那还是个问题?
老朱是草根皇帝,幼年时期吃不饱饭的经历,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老朱眼里,人可以病死、战死或者死于各种意外,可绝对不能饿死。
让人活生生的饿死,这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他在争夺天下的那些年中,虽然手握重兵,但却一直都向老百姓承诺,不去抢他们的粮食。
让商人筹粮,放开盐禁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老朱难道不清楚?
可他还是选择这么做了!
因为老朱一直都觉得,就算商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也不可能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一群手中没兵没权的商贩而已,翻手可灭!
老朱一直都将大明的粮食问题当做主要矛盾。
在这个前提下,包括禁海等一系列的政策,其实都有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而服务的意思。
不过,有些事情不是努力了就能有成效。
毕竟天下适合耕作的土地就那么多,而种地产粮的人数量也增长缓慢。
大明才安稳了不到二十年,人口的出生率还没有提上来。
现在天下农户的数量,也只是比二十年前稍微多一点而已。
总的来说,大明立国到现在,粮食的产量,只是小有提高。
但天下太平之后,必然会迎来一波人口的生育高峰。
上一代人逐渐老得下不了地,下一代人还没有长成,到时候大明绝对会出现一波短暂的粮食短缺。
这种事情,别人或许没有感觉,可是却让老朱十分忧虑。
“如果这红薯和土豆的产量是真的……”
老朱深深看了张澈一眼。
自己想的没错,这小子,果然是自己的福星!
老实说,红薯和土豆的如果都得到验证。
哪怕最终的真实产量,只有张澈所说的一半,老朱都要笑醒了。
这可是在大明百姓的食谱上,加了两样实实在在的粮食。
这种功绩,那是会直接写进史书,万古留名的!
而且,产量高,同样的土地能够养活的人就更多,这可是活万民的大功德!
放在以前,给他专门立个祠堂直接封圣都未尝不可。
“天道平衡,这两样粮食产量如此高,想必对地力的要求不低吧?还有,口感如何?”
这个时候,就听到朱标开口问道。
朱标性格随马皇后,做事的习惯,却继承自老朱。
虽然是太子,但他想问题的思路都十分实在。
老朱看了一眼朱标,心里叹了口气。
到底是锦衣玉食长大的,居然会问这样的问题。
对于这样神奇的粮种来说,只要产量够大,口感是问题么?
老朱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在土里刨食,知道天下事不如意十之八九,种地自然也如此。
产量高的粮食,要么损耗地力,要么口感一般,这是常态。
哪里有那种占尽便宜之事?
然而,张澈接下来的话,就让老朱直接懵了。
“大哥你可想错了,土豆和红薯对种植土壤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甚至说只要能长草的地方都能种,只是产量会有一些区别罢了。”
说到这里,张澈笑了笑,接着道:“只是种这两样东西比较伤地,最好是种完一波,然后换点别的作物养一养地,这才最好。至于口感,我们自己尝尝就知道了。”
就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张澈就拿起一颗红薯一颗土豆,走了出去。
张澈话里的信息量太大了,让老朱父子三人震惊无比。
事实上,问出问题的朱标对这两种产量奇高的粮食作物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只要产量够大,哪怕是有其他的缺点,似乎都可以忍受。
可是张澈的回答,实在是让他太震惊了!
产量这么大,居然还不挑地?
与这样的优点相比,伤地这点事儿,真的不算什么了。
朱标正幻想着日后大明普及了红薯和土豆之后的盛世场景呢,就听到朱棣的问话。
“不对,他刚才说啥?”朱标突然回过味儿来。
朱棣幽幽道:“他说,咱们自己尝尝就知道口感如何了。”
顿时,老朱和朱标都是脸色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