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6章 愿赌服输
    为什么古往今来,写诗者以年轻人居多?或者是以闲散之人或失意之人居多?

    在做够了铺垫之后,郑经终于准备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了。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美在情感,美在韵律,而其最美之处,在于向世人传递一种人间罕见的虚幻之美,这种虚幻之美,能让人如痴如醉,能让所有人皆向往之。”

    郑经就这么开始了他最后的解释。

    “而对于虚幻之美,最为向往者,莫过于对爱情、生活充满了幻想的女性,以及同样对爱情、未来充满了幻想的年轻男性,这也就驱使了,几乎所有的稍稍有点才学的年轻人,都有了作诗写词的欲望和冲动,以让自己成为万众瞩目的那一个。

    “这就是年轻人喜欢写诗的动力。”

    第一个较为残酷的真相被郑经揭露了出来。

    年轻士子之所以喜欢并热衷于写诗,初衷并不是为了传递美好,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万众瞩目的一个,为了吸引更多同龄人尤其是同龄女性关注的目光。

    说白了一点,就是虚荣心驱使。

    这说法有错吗?

    在场所有的士子都不想承认这一点,但谁也不得不承认,大家之所以喜欢诗词,确实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读书人喜欢,以及几乎所有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以及那些多才多艺的伶人都喜欢这东西。

    那能否认这一点吗?

    可以。

    但否认就是虚伪。

    因此,没有人敢质疑郑经的这一说法。

    “之所以年轻过后,那些原本喜欢写诗的人,写的诗词越来越少,是因为大家发现,相比万众瞩目,还有更值得大家追求的东西,比如说财富,比如说前途。

    “而对于这些东西的追逐,会耗费大家太多的精力,让大家无暇再写诗词,也会浇灭诗人的感性,让他们再无写诗的灵感。

    “我前面说过,一个好的诗人,必须得保持一颗赤诚的心,而对于财富和仕途的过于热衷,又会让那颗赤诚的心受到污染,也因此再难写出让大家都认可的好诗。

    “这就是为什么人在成名之后,一旦对名利有了向往之心,就佳作罕出的原因。”

    第二点残酷的真相又被郑经揭示了出来。

    名和利,就是赤诚文学最大的杀手。

    又是一个既残酷,又让大家无法质疑和反驳的理由。

    “至于闲散之人为什么在成名之后不太受影响,原因也就在于此,没有过于受到名和利的影响。”

    又一个解释到来。

    关于闲散之人的。

    还是很有道理。

    “最后再说,为什么失意之人反倒更容易出传世佳作。”

    郑经开始了最为重点的陈述。

    “诗词这东西,美好虽然让人向往,但真正感染人的,反倒是痛苦。”

    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又从他嘴里冒了出来。

    “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好是虚幻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在人的一生里,太多人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生活的磨难,生活充满了不幸跟辛酸,因此,反而是痛苦能让他们感同身受,引起他们的共鸣。

    “有这样一种比喻。

    “珍珠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以痛苦围绕一粒沙而形成的庙宇。

    “而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从撕心裂肺的诗人微笑的唇间涌出的一首歌,而痛苦,就是诗人灵感的源泉。”

    郑经最后的解释来了。

    为什么伟大的诗人里,以失意之人居多。

    所有人又一次痴了。

    最后两句把大家都给听痴了。

    珍珠之美,是痛苦围绕一粒沙而成的庙宇。

    诗词之美,是撕心裂肺的诗人微笑的唇间涌出的一首歌。

    而痛苦,就是诗人灵感的源泉!

    这几句真的太美了。

    不是诗词,却美过诗词。

    “所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描绘的就是这种痛苦却微笑的高深意境吗?”

    已听痴了的顾倾城忍不住喃喃地冒出了这么一句。

    很多人一下又愣住了。

    德王妃:“……”

    写那首词的人就在你眼前,你却还在对那首词念念不忘?

    真是痴!

    而一心想刁难郑经的席希明,此时也已经彻底熄了刁难郑经之心。

    关于为什么诗人失意之人居多,郑经的论述说服了他吗?

    绝对服了。

    在他看来,郑经的这一整套说辞,不仅完美地诠释了他想所好奇的问题,还几乎已把诗词之道的真谛给讲述了出来,他想不服都不行。

    原来写诗要见多识广,要敏锐,要感性,要纯真,要博爱,要懂善恶美丑之分,要懂道和理,要心胸开阔……

    原来诗词可以分为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悲情主义……

    原来队名和利过于追逐,会泯灭诗人的灵感。

    原来痛苦才是诗人灵感的源泉。

    ……

    他在努力总结着郑经刚才所说的。

    但他还觉得不过瘾,又问道:“浪之先生,那在你看来,那种类型的诗词是最好的?”

    此时时刻,他已心甘情愿地叫了一声先生。

    “不能武断地说那种类型的诗词最好,只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诗词这东西,经历不同,环境不同,心境不同,喜好也就不一样。”

    郑经回道。

    席希明一琢磨,立即接口说:“很有道理。”

    郑经每次讲道,都会有人从对立沦为合格的捧哏,这一次轮到席希明了,因此他又问道:“那先生你比较喜好哪一类型的诗?”

    讲道已进入互动环节,但内容已开始偏离主题。

    这就好比某大师在讲座过后,某迷弟迷妹却在问:老师你结婚了吗?老师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孩?

    “我个人嘛,最喜欢的应该是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诗词,其次是现实主义诗词,接下来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悲情主义。”

    郑经倒是乐意分享自己的喜好。

    看在席希明已自觉地尊自己为先生的份上。

    “为什么?”

    席希明又问道。

    “英雄主义诗词,弘扬的是英勇、顽强、正义、自我牺牲等伟大精神,因此往往具备气吞山河的气势,最为大气磅礴。

    “现实主义诗词,既不回避现实的丑与恶,又把美和善带给大家,如同黑暗中的指路明灯,给人希望和期待,同样很美好。

    “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弘扬的是美和善,但却回避了丑和恶,好是好,但看多了后,容易成为精神麻醉药。

    “至于悲情主义,虽然最容易引起人共鸣,但传递的是负面情绪偏多,所以我个人欣赏归欣赏,但不是太喜欢。”

    郑经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见解给分享了出来。

    “那……先生会不会觉得,诗词是小道,不应该过于沉迷?”

    席希明又问出了一个较为关键的问题。

    这是因为,顾倾城之前在劝他,说写诗是没有前途的,让他追随郑经求真问道,这让酷爱诗词的他心有不甘。

    “这倒未必。

    “诗词虽然是小道,但它却是向世人传递真善美的途径,因此偶尔为之还是有必要的。

    “只不过写诗这种事,讲究的是有感而发,而不是刻意的无病呻吟,因此灵感来了,自然为之就好了。”

    郑经又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

    包括席希明。

    此时的席希明,心中已再无任何不甘,因此,他立即站了起来,当着所有人的面,朝还站在前面的郑经深深一拜:“先生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这叫愿赌服输。